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的女儿》中的王子把小公主当成了救命恩人。
B.《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夜冻死了。
C.《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穿上了最漂亮的衣服举行游行大典。
D.《豌豆公主》中的豌豆公主没有感觉到床垫下的那颗豌豆。
2、下列成语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是( )。
海上突然响起了一阵巨大的声音,好像 。
A.顶天立地
B.山崩地裂
C.齐头并进
D.奔流不息
3、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小红长得像她的妈妈。
B.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C.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前面有什么野物。
D.鹅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4、“观潮”、“天下奇观”、“发表观点”中的“观”的意思分别是( )
A.景象 观看 意见
B.景象 意见 观看
C.观看 景象 意见
D.观看 意见 景象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主要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体验、分析。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典型的老黄牛,脏活累活冲在前面,任劳任怨,从不叫苦。
B.你应该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像只纸老虎似的,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
C.他就是一条变色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你可千万不能轻信他。
D.妹妹的歌声清脆悦耳,是幼儿园里有名的百灵鸟。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既使 逐渐 葡萄 奔流不息
B.研究 掩护 训斥 呼风换雨
C.溺亡 博斗 衔接 重整旗鼓
D.辫子 豪杰 项目 通情达理
8、看拼音写词语。
这一次wén yì(______)biǎo yǎn(______),得到了班级同学高度的重视,不管表演哪个jué sè(_____),为了不让这场戏zá guō(______),pái liàn(______)的时候,大家都十分卖力,qī dài(______)得到最好的成绩。
9、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 。
, 。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4】这首诗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弯,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永远感觉不到疲倦。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 )蹲坐在巢沿上,( )扑棱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③燕子的飞行本领如此高强是有原因的。原来,燕子的身躯呈流线型,两只翅膀既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翔是特別重要的。燕子的身体特别轻巧,平均重量仅为20克,堪称是最轻量级的飞行员。
——节选自吴莫印《燕子》,有改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拼音,用“√”标出。
巢沿(kē cháo) 特技(jì zhī) 支撑(chēnɡ zhǎnɡ)
甚至(kān shèn) 身躯(qū qǔ) 善于(shàn chán)
猎获物(dí huò) 轻量级(liànɡ liánɡ)
【2】给第②自然段括号里填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既……又……
D.不仅……而且……
【3】从本文中可以知道,燕子燕子老是在飞,其实是它自身有弱点导致的。那么,燕子自身有什么弱点呢?请把你找到的答案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说燕子“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燕子可以在飞翔中解决什么问题呢?请在下面的横线上总结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燕子是大家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平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它们?请把本段选文没有写到的、但是你观察了解到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②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③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向小苏轼求教。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郝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得!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图画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 )没有看过,( )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④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⑤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⑥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精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出表现小苏轼自幼“聪明过人”的语句。
【3】文章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
【4】文章第④自然段“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中的“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苏轼后改的对联在原来上下联前各加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文章第⑤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②小学时,我在上海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我至今难忘。
③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100元。
④工作人员是一位十七八岁的大哥哥,头发很短,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一个坚挺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⑤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⑥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⑦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条吧。”他笑着说。
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一般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以前,在老家也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⑨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⑩于是我说:“你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⑪“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⑫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仅需6元。
⑬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⑭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永远艳丽、温馨,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1】文中留在我记忆中的一件事是____________,宠物店的大哥哥是个_______的人。
【2】请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我”的心理变化。
_____→疑惑→_____→疑惑→_____
【3】这学期我们学会了很多批注的方法,请用横线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2处,再在旁边进行批注。
【4】下列表述与文章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水族箱里养着的鱼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B.一开始,大哥哥问了我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其实很重要。
C.“我”觉得自己渺小的原因是只能买价格便宜又很好养的鱼。
D.最后,在大哥哥的建议下,我选了斗鱼,它很好养却又便宜。
【5】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获得的启发比作“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文章对大哥哥主要进行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对“我”进行了心理描写。
C.第⑪段“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通过反问句强调了大哥哥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
D.“尊重每一个生命”,不仅仅是要让它们吃饱喝足,还应该让它们活得舒服和长久。
13、课文回放。请再次品味下面的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_》,这篇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找出选文中的两组反义词,写在下面括号里。
( )——( ) ( )——( )
【4】仿照文中画线部分,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
【5】从“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你体会到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是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划线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哪些动词说明已经来到了长城?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表示无数,包含了作者无数的感慨;( )突出了长城的长,与文章开头( )相呼应;( )字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的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 )之情。
15、按要求写句子。
(1)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
(2)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悠悠地飞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养成了戴口罩勤洗手的风气。(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纳米管”比钢铁结实百倍。“碳纳米管”非常轻。(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陈叔叔以惊人的毅力,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掌握了熟练地电脑的程度设计。他的老师赞叹道:“你们中国人真了不起!”经过克苦努力,陈叔叔以全优的优异成绩收到了博士学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看看堤下,江水可能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驰名中外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书面表达
题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
要求:1.有详有略地把活动的过程写清楚。2.语句通顺,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