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铁岭2025-2026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5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老大嫁作商人妇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卒不忍独其身

    A.分之日可以死 B.吾老以及人之老

    C.汝幸而 D.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 3、下列句子不是宾语前置句的是(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燕、赵之君,有远略 ②速祸焉

    B.后得一夕安寝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

    C.①六王毕,四海 ②楚人炬,可怜焦土

    D.①秦纷奢,人亦念其家 ②使秦复六国之人

  •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C.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达了中国古贤的人生意趣,也描绘了古人向往的美育图景。美育在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从来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不是理论概念的记诵,而是全身心的文化沉浸和场景感受,因而具有总体性特征。与之相应,中国美育资源也包罗万象,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万事万物都拨动着人们的心绪。这是我国美育的特色和传统,应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这就要求美育资源的重组。蔡元培在《美育实施的方法》中就提出过,美育要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社会美育又包括从美术馆、剧院到博物馆,从道路、建筑到公墓,真可谓方方面面,无所不包。时代在进步,今天我们必须把这份名单进一步延长,首要的显然是互联网。

    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也具有全方位和总体性特征,美育资源的重组也有多个层面。最基础的是传统美育资源的数字化,把诗歌、小说、歌曲、影像乃至文字、线条、色块、唱腔、旋律、镜头等转化为可在网络空间存储、再现和传输的形态,从而为互联网美育所用。进一步则是将那些因网而生的新的文化能力、文化样态和文化活动转化为美育资源。比如,动漫、网游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已受到越来越多人重视,但其美育价值还远未得到发掘。事实上,动漫、手游、网游以及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活动,都给人以美的熏陶,并激发人对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思考,无不具有美育意义。应该说,类似资源并非隐藏在网络世界深处不可捉摸,相反,它们完全体现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网络活动之中,只是由于这种活动与我们固有的美育经验重叠较少,因而需要全新的眼光、思维和话语,方能加以认识、激活和运用。

    值得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沉浸性特征,特别是随着5G技术取得实质进展,“在线”即“在场”趋于实现。美育资源重组不应满足于新老资源同步“在线”,而应令其真正“在场”构筑场景式的美育空间。美育是情感的陶养。而美育实践表明,相比于在一旁观察,参与艺术创造的体验更能让人抵达美育真谛。可以说,在互联网时代,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美育应该是一场全感官发动、全身心投入的沉浸式体验。这不但要求网上网下美育资源全面整合,而且要求在中华美育精神指引下,结合当代中国人审美和人格完善内在需求,遵循美育规律,以无比丰富的美育资源为依托,构建扎根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半个多世纪前,美学家宗白华说:“我们或许接触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无限的丰富内容却是不断地待我们去发现。千百年来的诗人艺术家已经发现了不少,保藏在他们的作品里,千百年后的世界仍会有新的表现。每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今天,凭借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技术,我们更加自觉地为美的无限性和超越性而欣喜,孜孜不倦地探索美的力量,并用这种力量滋润人格,拓展情感,提升品位,强健精神,努力在新时代里做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皎皎明月、悠悠晴空、山峦溪流、市井勾栏,这些都是古代所特有的美育资源。

    B.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美育资源将会越来越丰富,互联网可以重组这些资源。

    C.各种新媒体艺术展等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能给人以美的熏陶,具有美育意义。

    D.5G技术的实质性进展将使美育资源的重组实现新突破,可构筑场景式美育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论语》中所向往的美育图景,说明传统美育具有总体性特征。

    B.文章从利用互联网进行美育资源重组到参与美育体验的论述呈现出递进的特点。

    C.文章通过举例阐述利用互联网生成新的美育资源及发掘新文化样态的美育价值。

    D.文章结尾引用宗白华的美学观点,意在观照时下利用互联网可以无限享受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美育,不是一技一艺的传习,也没有相关理论和概念。

    B.将传统美育资源数字化,是利用互联网重组美育资源最主要的方式和重要层面。

    C.在美育活动中,做-个旁观者不如直接参与艺术创造体验更能获得美育的真谛。

    D.在互联网时代,凭借非常丰富的美育资源,便可构建起时代生活的美育大格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兴八首(其一)》中借捣衣发出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摹写行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的“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5)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渡扬子江

    [宋]文天祥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过扬子江心

    [宋]文天祥

    渺渺乘风出海门,一行淡水带潮浑。

    长江尽处还如此,何日岷山看发源。

    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渡扬子江》:前两句纪行,叙述自己在海上漂流数日后,又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

    B.《渡扬子江》:“磁针石”使用比喻修辞;“南方”使用借代修辞,指代朝廷和国家。

    C.《过扬子江心》:前两句叙事,写出了诗人经过长江口的情景。

    D.《过扬子江心》:作者通过观赏长江联想到长江源头,发出“何日岷山看发源”的感叹。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师说》,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2下面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 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 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 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3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

    (2)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

    4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尾巴断了,小壁虎得以逃命。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

    “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记住了这次教训,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说完,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不几天,小壁虎又长出了一条漂亮的尾巴。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50
题数 10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