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写到:“如果美国容忍列强瓜分中国的势头蔓延,我们就会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为此,美国( )
A.要求中国割地赔款
B.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
C.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在洋务运动中,为达到“自强”的目的,洋务派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C.筹建海军
D.开办民用工业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革命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包括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北京,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北京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有
①火烧圆明园
②太平天国的都城
③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④五四运动
⑤一二˙九运动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6、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错误的是( )
史 实 | 推 论 |
A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B平型关战役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C台儿庄战役 |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
D武汉会战 |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A.A
B.B
C.C
D.D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和权利。”这说明中华民国的立国原则是( )
A.独立、富强
B.民主、平等、自由
C.分权制衡
D.民族、民权
8、临行前,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人民解放军的领导干部们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在此军事思想指导下,不久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赢得渡江战役的胜利
9、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在系列救亡图存活动中,中国逐渐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这些活动
A. 反映了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B.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C. 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公私合营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手工业合作化
D.国有企业改革
11、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单元中,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警察、钟表师傅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政权交接仪式上准时升起五星红旗。历史上这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应该在( )
A.北京
B.香港
C.澳门
D.台湾
12、李鸿章说:“各口岸生意,已被洋人占尽,华官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力挟众资以倾夺,则须华商自立公司,……收回洋人夺去之利”该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
A.限制民族资本
B.追随外国资本主义
C.与外国资本主义争夺市场
D.保护民族资本
13、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是下列哪一事件后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土地革命兴起
C. 颁布《土地改革法》
D. 土地改革完成
14、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 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步风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5、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 )
A.5月6日
B.8月15日
C.9月2日
D.9月9日
16、中国的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7、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
A.改革开放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新发展理念
D.“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18、2021年5月22日,山河哭泣,举国哀伤,让所有人不再挨饿的伟大老人去世了。他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这位老人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9、图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出现右表数据变化的直接原因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20、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民报》
B.《申报》
C.《新青年》
D.《中外纪闻》
21、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____成立。1912年为民国元年;选举________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22、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①1858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②1860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③1860年的中俄《______》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2)方式: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3)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3、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______召开,_____________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4、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____(地点)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___(地点),之后日军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5、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7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6、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________接受和平改编。
27、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体制: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8、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革命的重要成果。
29、______运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三亿多农民获得土地。
30、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_______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九一八”后,国民党为什么要推行不抵抗政策?
32、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思想引导。
(1)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吧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2)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是?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会议是?
(5)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6)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33、小导游:写一段关于京师大学堂的解说词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前身。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如果你来当京师大学堂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京师大学堂呢?
3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所有权发生了什么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3)上述图片反应了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该事件中党和国家为了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什么措施?
(4)图③中我党的一项创举是什么?以上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5)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