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次会议召开在十年建设期间
B. 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这次大会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城市中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
A.沈阳 B.锦州 C.北平 D.南京
3、如果让你给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写一个横批,最合适的是( )
A.人民公社
B.对外开放
C.公私合营
D.联产承包
4、太平天国运动持续14年,严重动摇了清朝统治。其爆发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攻占南京
D.天京事变
5、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下面是祖国统一大业时间轴,中间的?处应该填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利互补
C.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D.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7、“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尧传位给舜
C.舜传位给禹
D.启夺取王位
8、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9、“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过渡的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D.无偿没收
10、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C段到D段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B.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全面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1、“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这句话描述的是南京条约的( )
A.背景
B.内容
C.地位
D.影响
12、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说:“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国民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抗战
C.国民党开始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
D.蒋介石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3、下列四组搭配中,错误的一组是
A.洪秀全——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张之洞——洋务运动 D.黄兴——黄花岗起义
14、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对图片所示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A.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都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D.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15、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义和团火烧教堂
16、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指出:“我们这类国家,如中国和苏联,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他意在强调中国( )
A.不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
B.经济建设只要坚持自力更生
C.放弃与苏联建立的外交关系
D.愿意开展对外经济交流
17、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C.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8、1895~1913年,英、日、德、俄等国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行业涉及矿业、水电、纺织、食品、机器、造船等。这说明《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A.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给日本
D.增辟通商口岸
19、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这是宣告
A.新中国成立 B.中华民国成立
C.国民政府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
20、从下列表格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
《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 《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中国领土60万平方千米 |
A.两次战争都发生在18世纪
B.两次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清朝通商口岸日益增多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深圳B.珠海
2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又为______的成立作了准备;中共二大(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
23、__________年6月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4、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______ ,被称为“铁人”的是 ______ 。
25、_______________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_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6、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27、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______。
28、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______》;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也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______》。
29、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30、1956年,________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 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1、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入侵的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最终完成的?
32、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进藏公路有哪些?(写出一条)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此,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
(3)在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事件是什么?
(4)2006年,哪一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请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33、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彻底摧毁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社会变革依据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中,引导农民参加了什么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运动是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从农村开始改革,在农村实行新的“经济制度”与开辟了“一条新路”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回答的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4、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解决,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国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制定了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表明,在“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三大改造”中生产资料的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960年粮食产量严重下降的原因。
(4)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什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