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
A.在学习完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后,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
B.老师要求这次作文的题目里含有“秋”字,如“秋风”“中秋”……等。
C.对这样的做法,我们是支持呢?还是反对?
D.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山水画对画面的虚实处理,提出“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无疏不能成密,无密不能见疏,是以______,绘事乃成”的重要观点。
A.非虚非实,非疏非密
B.虚实相生,疏密相用
C.半虚半实,半疏半密
D.虚实分明,疏密了然
3、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凫水(fú) 脑畔(bàn) 点缀(zhuì) 无人问津(jīn)
B.潺潺(chán) 冗杂(lŏng) 磅礴(páng) 黄发垂髫(tiáo)
C.亢奋(kàng) 褶皱(zhĕ) 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
D.踪迹(zōng) 疲乏(pí) 褪色(tuì) 矫首昂视(jiāo)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天早晨起床后,唤醒身体的那杯水,最好有300毫升,且不能太凉,以温水为宜即可。
B.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产品,必将对世界人类乃至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C.要改变大量刷题、重复训练以提高熟练程度的不良倾向,学校必在考试命题上狠下功夫。
D.有市民投诉,位于地铁口附近的酒吧一条街每到夜间排放大量的油烟和噪音,严重扰民。
5、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______,“学诗谩有惊人”传达处作者_______的苦闷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
6、根据课文默写填空。
①负势竞上,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②相顾无相识,______。(王绩《野望》)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杜牧《赤壁》)
④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⑤《孟子》中有不少人生哲理,他说:“______,______。”(《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告诉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有利于发展;他说:“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启发我们坦然面对人生的磨难。
7、八(1)班进行了名著阅读问卷调查,发现喜欢非文学作品的人数较少。为吸引更多的同学去阅读,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部,写一则简短的推荐语。(100字左右)
①《傅雷家书》 ②《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③《名人传》
8、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3】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9、针对《傅雷家书》这部名著(整体或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①自选角度,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