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航天员之所以圆满完成任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执行航天任务前接受了科学有效的训练。
B.不管研究科学,还是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C.经营者要明白,只有充分尊重用户的合法权益并提供良好服务,企业才有可持续发展空间。
D.回首这不平凡的几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走势图清晰呈现,一张亮丽的改革成绩单不负众望。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读后感时,要以“感”为主,同时避免犯引述原文过多的毛病。
B.《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本文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候学中的自然现象。
C.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优美宁静、幸福安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也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
D.《壶口瀑布》是梁衡所写一篇叙事散文,细致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之气势,也赞美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泄气 仲裁 正襟危坐 摧枯拉朽
B.建树 缰绳 城惶城恐 抑扬顿挫
C.燥热 抵赖 深恶痛疾 振聋发溃
D.畸刑 酒肆 和颜悦色 油光可鉴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称道(chēng) 窒息(zhì) 春寒料峭(qiào) 藏污纳垢(hòu)
B. 依傍(bàng) 车辙(zhé) 金蝉脱壳(qiào) 惟妙惟肖(xiào)
C. 镌刻(juān) 要塞(sài) 杳无消息(yǎo) 屏息敛声(píng)
D. 滞留(zhì) 奔丧(sàng) 殚精竭虑(dān) 摩肩接踵(zhǒng)
5、古诗阅读。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描写的是初春景象?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欧阳修《采桑子》)
(5)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6)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李清照在《渔家傲》词中化用了庄子的典故和仙山的传说,表达有高飞之志、向往理想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风休住,_____________。”
(8)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达出将士们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7、片断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1)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
(2)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它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面条
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báshè 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
【2】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末尾?请具体阐明理由。
在一幅欧洲中世纪时期的油画上,有一名妇女正在揉面,而另一名妇女在把又细又长的生面条挂在架子上准备晾干。这表明距今1000年前,面条又神秘地出现在地球的另一端――欧洲。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 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 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 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9、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