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的分析与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其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式、字数、韵脚;雪是题目,表明所写的主要内容。
B.《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用“土地”象征生他养他的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主题。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写作者“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的抑郁、惆怅,全词都笼罩在怀念手足的苦闷之中。
D.《行路难》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情怀,但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可以看中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济南交警在全市开展了“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城市的交通状况大为改善。
B.《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感受诗词之美。
C.《朗读者》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此我每期必看。
D.2018年5月14日早晨,川航飞机成功迫降,我们在心里由衷地发出赞叹。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B. 近几年,黄石相继建成了父子山、柯尔山、熊家境等登山步道,不言而喻,市政府对全民健身是越来越重视了。
C. 学校开运动会的前一天,初三学生箪食壶浆,做好了赛前的一切准备。
D.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B.词上片主要描写军旅生活,包括兵士们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首句 “醉里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梦里回到响起雄壮的号角声的军营。
C.下阙,描写战斗的场面,以及将士们大功告成时的意气昂扬的神情,末句一结,却转到在南宋统治集团的压抑下,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无从实现的悲愤。所以“壮词”之“壮”应理解悲壮。
D.辛弃疾词风在这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首词中表现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内容感情的雄壮,它的声调高;二是他这首词结构布局的奇变。据此我们可以确定辛弃疾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5、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面对“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诗人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作毕业赠言,请说说理由。
7、根据“集”的字形演变和意义的演变过程,推测“集”的本义,并为下面词条①②③中的“集”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字母)。
(2)①《顾城诗集》( ) ②沙鸥翔集( ) ③集思广益( )
8、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坑
余凯
①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车,逃一般的飞驰而去。
②“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问。
③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到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④“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⑤“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 a 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⑥“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言辞的法官。
⑦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 b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你到底想怎样?”
⑧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⑨昨晚,他帮一个住户安装好最后的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就往回赶。他的家在农村,距离城里有十多公里路,每天他都这样骑着摩托车往返于城里和农村。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心里清楚,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⑩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⑾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在小店门口买了营养品,骑到了那个坑的路口,他没有再笔直往城里的方向骑,拐向了村口的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上,一个老太太正端着一碗稀饭坐在门前喝着,他径直走了进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事故?”
⑿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重?”他 c 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⒀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⒁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你是张木匠吗?”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⒂“我是——”他试探地说。
⒃突然电话里就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⒄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拨通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晚上撞了你的人——”
⒅“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⒆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就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上,_______________。
【1】将下面三个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顺序是
涨红着脸 瓮声瓮气 梗着脖子
a._____b.______c.______
【2】试分析⒄段划线句子“电话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的表达效果。
【3】小说的题目是“坑”,你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4】在文章最后一段空白处,补写景物描写的句子,使之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
10、议论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有趣的人不苟且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 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听说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 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作者:孟祥夫)
【1】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关于有趣的理解其实没有定论,凡是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都是有趣的。
B.作者使用了四个分论点从不同方面分别对中心论点进行了阐述。
C.作者认为好看的皮囊固然有趣并让人心生向往,但是有趣的灵魂更加难得。
D.沈复能写出《浮生六记》这样趣味盎然的文字,因为他自己是个有趣之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第5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作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哪一段?请简述理由。
在清华时,同学常风说钱钟书最淘气,像长不大的小孩子心性。那时,他们经常一起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一个姓许的同学暗恋某女生,上课总痴痴地盯着,钱钟书也不听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时隔数十年,沧海桑田,那位许同学从美归来,回忆起这桩事还忍不住,开怀大笑。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
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广大党员干部需要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就是十分有效的方法路径。
②“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理论只有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坚持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道路,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启示。实践告诉我们,遇到改革发展中的问题,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找到答案;面对未来路上的挑战,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应对裕如。
③“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实现实践与认识的相互促进、循环往复,既能有效推动工作,又能提高学习效率。为了在被断定为“筑路禁区”的地方修筑铁路,成昆铁路工程师们勘测坚持“上山到顶,下沟到底”,攀在峭壁上、悬在半空中,一步一步摸清筑路沿线底细;为了在极寒、干旱、高海拔的环境下植树造林、筑起生态屏障,塞罕坝林场人几十年如一日伏冰卧雪、摸索创新,攻克高寒地区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让人工林不断向沙海延伸。这说明,在干中学,学习才有实践根基、才能开拓未知边界;在学中干,实干才有理论指导、才能得到专业支撑。正所谓“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在重大任务中历练、在火热实践中锤炼,党员干部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才能努力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知识不会从天而降,能力也不会自动提高。决定收获大小、提高快慢的,很大程度上在于有没有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同样是理论学习,是照本宣科、机械照搬,还是学懂弄通、融会贯通?同样是调研,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应景作秀,还是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同样是总结经验,是浮在表面、硬凑字数,还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便是同样的实践,没有上心用心就会无功而返、空手而归,真正上心用心才能有所思、有所得。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取得在干中学、学中干的实效。
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广大党员干部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坚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水平,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1】文作者所持的论点是什么?
【2】本文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④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12、作文。
阳光,是奔跑的方向;奔跑,是青春的激扬。朝向阳光,灵魂不会坠入黑暗;努力奔跑。生命始终一路芬芳。
请以“朝着阳光奔跑”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600字以上;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