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保山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 实行“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兼爱”“非攻”

  • 2、人们常用“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的悲惨遭遇。成功塑造窦娥这一艺术形象的作者是

    A. 关汉卿   B. 苏轼   C. 辛弃疾   D. 黄庭坚

  • 3、汉朝把今天新疆及其更远的广大地区统称为

    A.大秦

    B.大月氏

    C.安息

    D.西域

  •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清朝第一次完败给西方列强

    D.中外民族矛盾取代了内部矛盾

  • 5、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 B.项羽 C.刘邦 D.秦二世

  • 6、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

    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铁器开始使用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 7、“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近千年成果的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毕昇 D.华佗

  • 8、下列各项中,属于西周时期诸侯王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进献贡物 ②监督谏言   ③派兵作战   ④服从命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 10、下列图片文物共同反映了( )

    元谋人的牙齿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山顶洞人的骨针

    A.这三种远古人类都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B.这三种远古人类都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

    C.这三种远古人类都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这三种文物都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文化遗存

  • 11、“汴京梁家瓦子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傀儡、小说等人们喜闻乐见的丰富内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坚持以农为本

    C.城市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 12、曾有人形容秦朝“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说明秦朝

    A.社会治安混乱

    B.刑法严苛

    C.商业繁荣

    D.民风彪悍

  • 13、象棋上的楚河汉界来源与什么历史事件?(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楚汉之争

  • 14、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A. 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B. 残暴不仁

    C. 失去民心

    D. 诸侯争霸

  • 15、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提倡

    A.以农为本

    B.严刑峻法

    C.节俭治国

    D.减免赋税

  • 16、下图所示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采取的经济措施。这一举措(       

    经济:加强中央控制

    收回铸币权

    实行盐铁国有专卖

    均输、平准,平抑物价

    A.改善了人民生活水平

    B.提升商人的经济地位

    C.提高了军队战斗能力

    D.增强中央政府的财力

  • 17、2021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中国和世界人民深感悲痛。民以食为天,华夏儿女历来关注农业生产,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撰写的一部中国古代农学的集大成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农桑辑要》

    D.《水经注》

  • 18、农民起义是专制朝廷和民间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封建社会形态变革的直接动力。明末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是(     

    A.黄巢

    B.李自成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 19、“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评价的是哪位皇帝( )

    A.唐太宗

    B.唐中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 20、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追求新鲜感

    B.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C.缓和社会矛盾

    D.增强周王室的实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到那烂陀寺游学的是______,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习俗。

  • 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称霸中原。长江下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___________

  • 23、_________年,隋朝建立,以长安为都城;_________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 24、东晋著名画家________________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均为摹本;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________________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 2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异彩纷呈。

    1)针对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锐减的情况,汉高祖刘邦采取的统治措施是______

    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______

    3)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著作是______

  • 26、“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20世纪的四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遇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四次灾难性的战争”(侵华战争)指的是:

    ____________战争,_______________战争,______________战争,______________战争。

  • 27、古书上称夏、商、周为“三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请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夏、商、西周大事年表中的空格内填上相应的内容: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约公元前2070年

     

     

     

    成汤灭夏,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

     

     

     

    西周灭亡

     

     

  • 28、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晚期直立人是________;我国的________人最早掌握人工取火。

  • 29、________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兴趣小组在复习汉武帝时列出了以下知识结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相应内容,完成以知识结构图。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的变化动荡之中,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执己见,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请将下列人物、学派和主张言论进行搭配

    人物          学派         主张或言论

    A∶ 老子       a∶ 儒家      ①"民为重""君为轻"

    B∶孔子        b∶ 道家     ②∶世间万物运行均有规律

    C∶孟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宋的都城

    (2)元朝的都城

    (3)明朝的都城

    (4)唐朝的都城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税一。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西汉初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针对这种状况采取了什么政策?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治世局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