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查字典的要求完成练习。
“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这个字是_______结构;字典中“勾”的意思有:A.用笔画出符号,表示删除或截取;B.描画,用线条画出形象的边缘;C.招引,引;D.结合。
下列句子中的“勾”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把序号填入括号中。
(1)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
(2)同学们把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用红笔勾画出来。( )
2、 句子意思不变,给下面加线词语换上意思相近的词语。
(1)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 )
(2)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 )
(3)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 ( )
3、读准拼音,写对词语。
yuǎn gǔ kū wěi nán guò xiá gǔ
( ) ( ) ( ) ( )
zhèng cháng shàn liáng xiān dān shén qí
( ) ( ) ( ) ( )
4、看拼音写词语。
zāo yāng sào zhǒu fǔ làn tǔ răng
( ) ( ) ( ) ( )
jī yì qī xī guān jiàn jīng
( ) ( ) ( ) ( ) 鱼
5、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组成通顺的句子。
1.黄牛大,猫(_______)。
2.杏子多,桃子(_______)。
3.我的左边是小明,(_______)边是小乐。
4.黄瓜短,青瓜(_______)。
6、重点片段品析。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_____的_____,
_____的_____,
_____的_____。
7、课内片段阅读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 , 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出塞”中“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指的是“___________”,“人未还”写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______的渴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诗人由月夜关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B.诗中借用“飞将军”的典故,表现当时领兵主将发扬李广精神,“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战斗决心。
C.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戍边“万里长征”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属虚指,突出了空间辽阔。
8、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
【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9、延伸阅读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
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这几天观潮的路上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的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
【1】从文中找出表示观潮人很多的四字词语:_____
我也会写表示人多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
【2】按短文内容填空。
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_____”,八堡看“_____”,老盐仓可赏“_____”。
【3】用横线画出描写大潮雄伟气势的句子,并说说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
【4】本文围绕观钱塘江大潮,先写_____,再写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的真挚感情。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林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
春天,繁茂的李子树开满白色的花,( )的白翅鸟在树上快乐地唱歌,( )的山鹰在天空盘旋,啄木鸟啄木的声音不断从林子里传出来。森林里的小野兽偷偷地跑到洞外来了,它们在宽广的草地上打闹着。
夏天,草地上盛开着一片不知道名字的花儿,红的、白的、紫的、粉的……五颜六色,什么都有。多么美丽的大花坛啊!山谷里( )地传出汽笛的吼声,汽车载着木材,( )地运往祖国各地。
秋天,森林里各种各样的野果都成熟了。“笃斯”是一种像野葡萄似的野果,吃起来酸甜可口,也可以用来酿酒;“刺里梅”的叶子用开水沏一沏就是很好的茶;楱子长满了山腰,它的果实炒熟了又香又脆。
冬天,( )的寒风猛烈地吹着,森林里大雪纷飞,千万棵树披上了( )的银装,好一派北国风光。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耀眼 ②凶猛 ③小巧 ④凛冽 ⑤断断续续 ⑥源源不断
【2】短文按照_________的顺序,描写了大兴安岭_________的景色和_________的物产,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3】短文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第四自然段也是围绕一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11、课外阅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nì)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zhī)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fǔ)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用“——”画出全文的中心段。
【2】“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这句话是全文的( )
A.中心句
B.过渡句
C.总起句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 A.颜色 B.味道 C.形状
这篇短文4-6小节分别介绍了杨梅的( )、( )、( )
(2) A.黑红 B.淡红 C.深红
杨梅颜色的变化顺序是( )——( )——( )
【4】判断对错。
(1)这篇短文向我们介绍了杨梅树和杨梅果。( )
(2)熟透的杨梅一点酸味也没有了。( )
(3)短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
(4)杨梅的叶子特点是狭长,秋天就变黄了。( )
【5】你的家乡出产什么?请你为它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牛奶罐里的两只青蛙
一天,两只青蛙出去找食物吃,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牛奶罐里。虽然,牛奶罐里只有一点牛奶,但是,罐子很高,足以让青蛙困在里面,遭受灭顶之灾。“完了,这下全完了,这么高的牛奶罐,必死无疑,我永远也出不去了!”一只青蛙难过极了,悲叹道。没挣扎多久,它就放弃希望,沉到了桶底下。
同伴在牛奶中沉没了,另一只青蛙也很难过,但他并没有灰心。他不断地告诉自己:“我有(坚强 坚决)的意志和发达的肌肉,一定能跳出去!一定能跳出去!”就这样,这只青蛙每时每刻都在鼓起勇气、鼓足力量,一次又一次地踢动双脚,奋起跳跃……
不知过了多久,精疲力竭的青蛙突然发现自己脚下的牛奶变得越来越黏稠,脚底的弹力也在不断增强。他心里一阵(惊奇 惊喜),愈加奋力跳跃,一次、两次……他发现黏糊糊的牛奶变得越来越坚硬了。原来,他一直不间断地跳、踩,牛奶被不停地搅拌,(果然 居然)逐渐结成奶油,奶油变硬后,慢慢又凝(nínɡ)结成了奶酪(lào)!坚持不懈(xiè)的奋斗和挣扎终于换来了自由的那一刻。
“我太幸运了!”那只青蛙喜出望外,激动地说。
……
【1】在短文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上“√”。
【2】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灭顶之灾:______
精疲力竭:______
坚持不懈:______
【3】第二只青蛙能跳出牛奶罐,是因为( )
A.他反复跳跃,牛奶被溅光了。
B.他反复跳跃,腿部肌肉力量增强了。
C.他反复跳跃,牛奶被不停地搅拌,黏糊糊的牛奶凝结成了坚硬的奶酪。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在你认为对的答案后面打上“√”。
(1)只有不断努力,我们才有可能得到成长。( )
(2)无论身处怎么样的困境,都不要放弃希望,要顽强地搏斗。( )
(3)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5】根据短文进行猜测,推想故事的结果,给短文加上结尾,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13、《老人与海》
[梗概]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有一段时间,老渔夫独自乘小船打鱼,他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本来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马诺林的父母认为老头儿背运,吩咐孩子搭另一条船出海。孩子每次见到老人空船而归,总要帮他拿拿东西。孩子为老人准备饭菜,跟他一起评论垒球赛。
老人和孩子相约第二天,就是第85天一早一起出海。当晚老人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了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醒后他去叫醒孩子,两人分乘两条船,出港后各自驶向自己选择的海面。天还没有亮,老人已经放下鱼饵。他看见露出水面的一根绿色钓竿急遽地进入水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捏着钓丝。经过判断,他断定这是一条大鱼。这激起他要向它挑战的决心。老人先松开钓丝,然后大喝一声,收拢钓丝,但鱼并不肯屈服,老人把钓丝背在脊背上,但是作用不大,小船向西北方漂去。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和鱼、鸟、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太阳升起后,老人发觉鱼还没有疲倦,鱼开始不安分了。老人用右手去模钓丝,发现那只手正在流血。过了一会儿,他的左手又抽起筋来,但他仍竭力坚持。正在这时,钓丝慢慢升起来,大鱼终于露出水面,它足有18英尺长,比他的船还要长。老人和大鱼一直僵持着,双方已搏斗了两天一夜。老人和大鱼的特久战又从黑夜延续到天明。大鱼跃起十几次后开始绕着小船打转。老人头昏眼花,但他仍紧紧拉着钓丝。当鱼游到他身边时,他把钓丝踩在脚下,然后把鱼叉扎进鱼身,战胜了那条他一生都没有见过的大鱼。
老人把大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鲨鱼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吃鱼肉。老人见到第一条鲨鱼,他用鱼叉击败了它,同时也失去了鱼叉。他说,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后来老人用刀对抗两条来犯的鲨鱼,但在随后的搏斗中刀也折断了,不得已他又改用短棍,最终取胜。然而半夜里鲨鱼成群结队涌来时,他已无法对付它们了。船驶进小港,船旁是硕大无朋的白色鱼骨架。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他的结论是,什么也没有,是他自己走得太远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来看望老人。老人醒来后,孩子给他端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两人相约过几天一起去钓鱼。孩子离去后,老人睡着了,他又梦见了非洲的狮子。
“我可能撑不住了。”老人想。每一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晕倒了。“我可能不行了,但我一定要再试一次。”
他又试了一次,当他已经迫使那鱼转身的时候,那鱼调整好姿态,又缓慢地游开了,它巨大的尾巴在空气中摆动着。
“我要再试一次!”老人暗自发誓,尽管他的双手现在已是血肉模糊,眼前的一切也仿佛在不停地闪动。
他拿出自己忍受的全部疼痛,和仅存的体力,和久已不见的骄傲,用来对付那鱼的殊死挣扎。然后,那鱼被拉到他的身边,喙形鱼嘴几乎碰到小船的船板,很长,很深,很宽,银色身体,有紫色的条纹,在水里似乎无穷无尽。
老人丢下鱼线,用脚踩住,用软绵的双手努力握紧他的鱼叉,将鱼叉举过头顶,举到不可能再高的高度;然后拼劲全身的力气,将鱼叉扎入了大鱼胸鳍后面的鱼腰里。他感觉到鱼叉的铁齿已经扎入鱼的身体,于是他倚靠在鱼叉上,想扎得更深一些,然后他将全身的重量都压了上去。大鱼生机勃勃地做了一次最后挣扎,它跳出水面,跃向空中,把它的长、它的宽、它的威力和它全部的美都展现出来。尔后,轰隆一声落入水中。
【1】根据梗概的内容,照样子将剩下的小标题补充完整。
①未打到鱼,仍不服输; ②____③_______;④一无所获,回到家中
【2】节选的文段中在描写老人与大鱼搏斗时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从中,你体会到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3】海明威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有力,富有特色。下面是《老人与海》的同译文,哪种译文更符合海明威作品的语言风格?
A.译文 ①鲨鱼的来袭并不偶然。它是从深水里游上来的,因为黑云状白鱼血沉积下来,散布在一﹣英里深的海里。
B.译文②这条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当那大片暗红的血朝一英里深的海里下沉并扩散的时候,它从水底深处。上来了。
【4】结合梗概和节选内容,谈一谈桑地亚哥老人给予你哪些思考与启示?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读书是世界上最有乐趣的事情。孔子是古代的大教育家,一生喜欢读书,用功的时候,甚至忘记吃饭睡觉,有所领悟就快乐得忘掉了一切忧愁,这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书是知识的宝库,储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读书就是打开这座宝库的钥匙,是人类最高的享受。新的知识、有趣的故事、美丽的诗歌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我们寂寞的时候 可以从书本中得到安慰 有疑难时 它会给我们解答 它好像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和朋友一直跟随着我们 鼓励我们 要我们向光明的前途迈进
总之,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由读书可以获得更多的宝贵知识。使生活更丰富。因此,我们要读书。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
【2】把文中“ ”上的文字换成适当的成语,写下来_________
【3】给本文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4】概括第二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书是知识的宝库,储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食粮”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超市。(6分)
①读一读,也写一个含有象声词的句子。
汽车刚从快车道进入慢车道,便听到“咔嚓”一声。
②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信赖,不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吗?
③读一读,用加点的字写话。
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16、按要求变换句式。
(1)王二小识破了敌人的诡计。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告诉妈妈:“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十万个为什么》。”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祖国的塞北竟有满塘的荷花。
缩句:
(2)在蓝天的乌苏里江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
缩句:
(3)我进入童话王国。
扩句:
(4)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反问句:
(5)小明把作业本送到办公室去了。
改成“被字句”:
(6)老师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说:“我背你走!”
改为间接叙述:
18、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肉鸟发出叫声。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不是我们害了这群幼龟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姥姥家的玻璃被小强打碎了。(改“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完成句子练习。
(1)这难道不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各种声音。(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为习作搭提纲——《猜猜他是谁?》
同学们,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我们介绍一个熟悉的同学,你想好要介绍谁了吗?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他(她)呢?快填在下方的导图中吧。若要让大家猜出他(她)是谁,我们还需要写出他(她)最特别之处,快去写在大方框中的横线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