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并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朱德
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④将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台湾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说明两岸关系的发展必须坚持
A.和平共处原则 B.和平统一方针
C.一个中国原则 D.武力统一原则
4、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A.抗美援朝有责,保家卫国光荣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C.高歌时代进行曲,实践科学发展观
D.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5、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取得的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②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③1958年人民日报刊登:早稻亩产一万五千斤
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诗句中的“喜事”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
B.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青藏铁路通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洗雪百年国耻。
7、2003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A. 第一位
B. 第三位
C. 第五位
D. 第六位
8、“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上,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地点……”该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解放战争 D. 朝鲜战争
9、1951年1月,山东某农民领取了“土地房产所有证”,其法律依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祛》
10、下列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B.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D.实现了农轻重协调发展
11、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它指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五大发展理念”
C.“三严三实”
D.“两学一做”
1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实现中国梦
13、将下列事件前的序号与相关意义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b.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
C.①——c②——a③——b
D.①——b②——a③——c
14、“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材料反映的是土地改革的( )
A.性质 B.背景 C.内容 D.影响
15、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将每年9月30日定为烈士纪念日,并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烈。以下英雄人物牺牲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是
①杨靖宇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宋教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6、1949年10月2日,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新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A. 印度 B. 苏联 C. 美国 D. 日本
17、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
A. 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18、“经济特区不仅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还引进了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原因
B.建立目的
C.发挥作用
D.发展过程
1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 对资本家占有的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 全行业公私合营
D. 消灭地主
20、下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发展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在1870年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
B.开始使用大机器生产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1、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__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以________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2、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___。
23、科学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__ (会议)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奋斗目标;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________”战略布局。
2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2012年,中国共产党_____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_____而奋斗。
(2)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_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_____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3)2012年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____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6、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福建的 ______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_____个沿海城市。后来,增设_______经济特区,设立 _______ 开发区。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从 _______ 地区向 _______ 发展,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的对外开放格局。
27、⑴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_》。
⑵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_》。
⑶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
28、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___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了_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革”。
29、共同繁荣发展
(1)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___________,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举措及成效:
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________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________社会。
经济上:国家采取许多________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文化上:国家重视________的保护与发展,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上: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______,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重要表现:2006年,________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30、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的危险。
31、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解放区开展了怎样的斗争?这一斗争的开展给我国农村阶级结构带来怎样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3)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还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我国当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从新中国成立到 1956 年底,我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中,我国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那一年?是对那三方面的改造?
(3)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一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重点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上的胜利生产了怎样的影响?
3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材料二:民进党全面执政后,由于台湾总统蔡英文仍维持模糊作风,始终没有明确承认以“一中”为核心的“九二共识”,北京文攻武吓不断,两岸8年来相对平静的关系,似乎已随着“5·20”总统就职,揭开了不平静的新页。
——摘自《参考消息·美刊为台湾应对解放军支招》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此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