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会加点词的意思,选出意思相同的一组( )
A. 初极狭,才通人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欲穷其林 欲与天公试比高
C. 便舍船,从口入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 渔人甚异之 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偏辟 羁绊 探照灯 戛然而止
B.次第 潮夕 三叶虫 海枯石烂
C.卑劣 彷徨 乌托邦 阳奉阴违
D.告诫 缭绕 演讲词 目眩神谜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沼泽(zhǎo) 铿锵(kēng) 佁然(yī) 翕忽(xī)
B.篁竹(huáng) 俶尔(shù) 糜子(méi) 斡旋(wò)
C.蓦然(mò) 载途(zài) 糁之(sǎn) 俨然(yǎn)
D.窹寐(mèi) 悄怆(qiǎo) 缄默(xián) 迁徒(xǐ)
4、下列哪一项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 )
A.脑畔(pàn) 龟裂(guī) 海棠(táng) 窈窕淑女(tiăo)
B.羁绊(jī) 斡旋(wò) 陨石(yuán) 销声匿迹(nì)
C.凫水(fú) 怅惘(wăng) 山麓(lù) 豁然开朗(huò)
D.凋零(diāo) 家眷(juàn) 沼泽(zhăo) 戛然而止(gá)
5、古诗赏析。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本诗对卖炭翁的刻画主要运用了____、心理和动作描写。
【2】诗歌多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_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出______。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描写了一个卖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由此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通过描写卖炭翁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他悲惨的生活境遇。
C.“晓驾炭车辗冰辙”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6、按课文填空。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6)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式微》)
(7)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8)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回延安》)
(9)______________,延河滚滚喊“前进”!(《回延安》)
(10)《小石潭记》中含蓄地表达作者遭贬谪后内心落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1)《桃花源记》中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
②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1)选段①课文人物是_________,选段②课文人物是_________。
(2)选段中划线句子都运用了_________的表现手法。请你运用这种“有真意,去粉饰”的表现手法写一段30-50字的肖像描写,要凸显人物个性。
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谢佼
①2020年11月18日,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彭士禄度过了95岁生日。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抱着一只维尼熊,笑得像孩子一样。(1)[批注1:此句写95岁高龄的彭士禄居然“笑得像孩子一样”,怎么可信?]他的名字很少为外界知晓,他的事业却改变了世界格局。他是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②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奉献祖国。彭士禄学的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③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时,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从那一刻起,彭士禄就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④学成回国,他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的必然选择。
⑤1965年,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集中到了四川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荒僻山谷。我国第一个核动力研发综合基地就此诞生。住“干打垒”的半地下室,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没见过实物……(2)[批注2:此句为什么要连用7个“没有”呢?]这些困难阻挡不了人们报国的脚步。在完成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初步设计的同时,物理热工、结构、应力、焊接、水力、化学、控制等15个实验室的设计也相继开展。
⑥生活的困难尚在其次,科研的困难才是百爪挠心。
⑦“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
⑧当时,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建造过程中,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就成了“家常便饭”。出现这种情况,彭士禄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⑨因为被封锁,一切靠摸索,争论时刻不停。围绕采用什么堆型形成的争论,尤其尖锐。彭士禄综合团队意见,对国外资料和国内重水堆实地考察,经过认真计算、比较,提出一套在陆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设想。然而,这种设想被一些人全盘否定,力主把反应堆建在艇上,一步到位。
⑩彭士禄据理力争:“中国亘古至今没建过核潜艇,核潜艇是何物?只有在国外发表的照片和公开出售的玩具上见到。如果没有一个模式堆做实验摸索,进行科学论证,心里没底,是纸上谈兵。陆上模式堆不是仿真机,不是计算机模拟,而是真枪实弹,是完完全全的原子反应堆!”两种意见方案立即层层上报,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论证后,周总理表态:为核动力潜艇一次建成试验成功,必须要建立陆上模式堆。
⑪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
⑫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潜艇核动力、核电站。他到哪里就把敢“拍板”的精神带到那里。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⑬1991年,随着中国导弹核潜艇事业的不断发展,彭士禄的事迹才开始为人们所知晓。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
⑭“我声明,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虽然前几年大家把我抬到了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位置,基层传说很多,说我‘是中国的核潜艇之父,可与美国核潜艇之父比肩’,对此绝不敢当,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禄曾无数次对同事们说。
(选自《风流一代》2021年第02期,有删节)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有关彭士禄经历的思维导图。
【2】文中两处批注是一位同学提出的疑问,请你帮助解答。
(1)
(2)
【3】第⑥段中说“科研的困难才是百爪挠心”。“科研的困难”具体有哪些?请根据⑦—⑨段的内容概括作答。
【4】作者在第⑬段已经写了“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为什么第⑭段还要引用彭士禄的话?
【5】作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垦荒牛”的彭士禄,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垦荒牛”这一精神的?请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9、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文章。
因为疫情,同学们体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线上学习,感受颇丰。看,复课后,大家聊得可欢了:
“线上学习挺好的,可以随时上课,再也不会迟到了。”
“是啊是啊,课上的内容还可以反复学习,再也不用担心来不及写笔记了。”
“我觉得啊,还是学校里正常上学好,大家在一起学习更开心。”
“我也赞成学校正常上课好,因为我发现我高估了自己的自控能力。”
“赞成+1,第一次明白学校的纪律不只是约束,也是学习效率的保障。”
……
要求:⑴根据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提炼主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⑵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⑶文章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姓名、班级、学校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