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翩然 恬静 人情事故
B. 燎原 家眷 销声匿迹
C. 严竣 帷幕 挑拨离间
D. 辐射 缈远 格物致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年亚洲文化嘉年华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嘉年华绚丽的舞台效果让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叹为观止。
B.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是向独裁者宣战的誓言,是中国文人良心和气节的呈现,今天读来仍是如雷贯耳,震耳欲聋!
C.科普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深入的科学研究是科普的基础;科普的过程也会对科研提供反思,从而积极推进科研工作进步。
D.如今,广州迎春花市已由民俗活动升级为城市文化品牌,“广州式过年”成为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
B.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傅雷家书》:对如何教育孩子,傅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经常使用风、雅、颂手法。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归省(xǐnɡ) 撺掇(duo) 凫水(fú) 皎洁(jiǎo)
B. 行辈(hánɡ) 欺侮(wǔ) 渺远(miǎo) 震撼(hàn)
C. 亢奋(kànɡ) 晦暗(huì) 蓦然(mò) 冗杂(rǒnɡ)
D. 斡旋(wò) 幽悄(qiāo) 怅惘(wǎng) 眼眶(kuàng)
5、下列诗句中,与《蒹葭》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
A.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八月湖水平, ____________。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___________________,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告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离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家书主张先做人,后成“家”,主张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家书真情流露,感人至深,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1)《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两个孩子的186封家信摘编,其中大部分书信写给 (人名)。
(2)选择下列的人物填空。
傅雷 朱梅馥 傅敏 傅聪
① 英语特级教师 ②钢琴大师 ③杰出翻译家
8、阅读《社戏》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见闻和感受。
B.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所看到的美丽景物。
C.写“我”和小伙伴去赵庄看社戏途中“我”的心理活动。
D.写“我”和小伙伴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可以去赵庄看戏了。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的自由、欢快的心情。
B.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的愿望得以实现时的自由、欢快的心情。
C.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我”脱离母亲约束时内心十分的畅快和愉悦。
D.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脱离母亲约束时内心十分的畅快和愉悦。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文字有三处对于豆麦的描写,目的都是为了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B.第①段中“点”“磕”“退后”“上前”等词语表现小伙伴驾船技术还不熟练。
C.第②段中,作者将连山说成是“踊跃的铁的兽脊”,运用了化动为静的写法。
D.第③段中“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远远地向船尾跑去”是用衬托方法写船行之快。
9、根据要求作文。
1949年4月23日凌晨2时,解放军华东警备第六旅十八团先头营,在武进城工委的接应下,由副旅长朱传保、十八团政委丁力率领进入常州城,常州宣告解放。70年后的今天,我们这样铭记历史,逐梦前行!
请以“让我们逐梦前行”为题,写一篇面向初中学生的不少于550字的演讲稿。
要求:①考虑听众的年龄、身份、文化程度、心理需求等。②通过自己的问题、经历、体验和感悟拉近与听众距离。 ③叙事、记人、写景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