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判断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顺序正确的是
A.蜀、吴、魏
B.吴、魏、蜀
C.魏、吴、蜀
D.魏、蜀、吴
2、《中共党史资料选编》: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这说明( )
A.俄国十月革命是五四运动的起因
B.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
C.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
D.知识分子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3、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该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4、为了吸引大陆游客,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设计制作了蒋介石和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公仔。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和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 取得了北伐战争的初步胜利 B. 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C. 签署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D.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1862 年,林肯说:“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愿意这样做”;不久,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这说明林肯旨在
A.维护国家统一 B.根除奴隶制度 C.维持联邦现状 D.消除种族歧视
6、小明同学暑假期间打算在贵州省境内的某地旅游,1935年该地曾召开了一次重大会议,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问这次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重庆谈判 D.猴场会议
7、“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依据是
A. 使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B. 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 新中国成立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D.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8、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事件。正确的是( )
①苏德战争爆发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 ③九一八事变 ④诺曼底登陆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②④ D. ④③②①
9、达尔文对人类最重大的贡献是提出了
A.天赋人权思想
B.运动三大定律
C.进化论
D.相对论
10、叶永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的封面上写着:“故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竞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下列属于邓小平“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的史实有
①改革开放
②一国两制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2019年)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磁场。依据材料可以知道
A.半坡人已经开始农耕生活
B.河姆渡人生活在北方黄河流域
C.半坡人已经开始定居生活
D.半坡人会烧制彩陶
12、解读下列表格,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 | 60 | 32 |
1975 | 304 | 156 |
1980 | 3755 | 1059 |
1985 | 3855 | 3840 |
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③中国经济总体上比美国落后
④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说:“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地球村”反映了 ( )
A.环境污染使人类被迫移民
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成为一体
C.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
D.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村落
1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与人口问题,我们应该
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认真应对
②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④人类社会要不断努力,实现妇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中国的革命活动由巴黎和会直接促成的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辛亥革命
C. 黄花岗起义
D. 五四运动
16、漫画可以用夸张的形象表达历史内涵。下列选项中,对右边这幅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B.纳粹德国正对外疯狂扩张
C.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
D.欧洲正在加快一体化进程
17、苏联在1925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到1937年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推行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欧美资金和技术的引人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动
1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主张向西方学习
C. 戊戌变法失败了,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
D.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
19、下列歌谣地图所反映的时期相匹配的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
B.毛委员,工农兵,仗仗打来仗仗赢。打起仗来到如今,红军才是真英雄
C.小小兵,上战场,杀得嵬鬼子叫爷娘。小小兵,志气强,收复失地喜洋洋
D.解放军,打大炮,一夜打通陇海道。陇海道,一扫光,打完八集打碾庄
20、目前,支撑、协调世界政治和经济的两大支柱是
A.北约和华约 B.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和亚太经合组织
21、万隆会议
背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3)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召开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________ |
内容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
万隆精神 |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________净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 |
★作用 |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22、二战的转折点是______。二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是美英军队在法国______登陆。
23、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____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这次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____________苏维埃同时存在。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24、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1)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是: 。
(2)1935年,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成为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
(3)从1968年起,日本开始了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 ”为口号的明治维新。
(4)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摆脱危机并逐渐复苏,同时为资本主义国家 提供了范例。
(5)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以 为背景创作了《英雄交响曲》,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
25、美国内战期间宣告奴隶解放的法律文件____
26、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法律文件______
27、中国的文字以________为起点不断演变,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转化,东晋_______被誉为“书圣”。
28、汉________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29、内容:法令规定:
(1)农奴获得( ),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 ),但是必须出钱( ),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30、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________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这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果:这次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主席。
31、伴随着蒸汽机的一声鸣响,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美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
(1)据材料一,“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好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三 人类文明演进坐标
---摘编自《世界现代化进程》
(3)据材料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第二次现代化使人类进入了什么社会阶段?以美国新经济时代为参照,归纳第二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3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的哪里?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逐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次重要变法?这一变法对秦国有什么深远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旧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的国家过去经得起考验,今天还会经得起考验,复兴起来,繁荣下去。因此,首先,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要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面临“恐惧”的原因是什么?为此,美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材料四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货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农村进行了什么重大改革?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多万吨。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1)材料一说明当时苏联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困境?导致这种困境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 “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所谓“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十月革命后的社会民主主义,它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的理论为依据,反对暴力革命,提倡“一般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
(2)材料二中的“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是苏联哪位领导人的改革措施?这次改革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以117票全票通过关于格鲁吉亚退出独联体的决议,宣布格鲁吉亚正式退出1991年12月在独联体框架内签署的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
(3)材料三中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能得到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