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河源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 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和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一代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项链》等。

    B.《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明代家吴敬梓。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C.《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绝"、"义绝"、"智绝"的分别是曹操、关羽、诸葛亮。

    D.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一书赞扬了勇于开拓、不畏艰险、敢于跟困难作斗争、勇往直前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

     

  • 3、下面语段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通常的小说不允许离题,除非你是要另写一本小说。_____。作者便于把哲学、政治和道德融于小说之中,把一切用一条神秘的链条联接起来。

    ①因为所有人物都不是为了发表议论而集合在小说里的。

    ②小说中夹杂议论,有悖于作品的意图和性质。

    ③通常的小说也不能夹杂议论。

    ④所谈论的话题不受任何预先拟定的计划或提纲约束。

    ⑤但是,在书信这种形式中,登场的人物都不是预先挑选的。

    A. ③②①④⑤   B. ⑤①②③④   C. ⑤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⑤④

     

  •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空城计》是传统京剧的经典剧目,取材于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诸葛亮因马谡自恃才能而失掉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军15万攻打诸葛亮驻地西城的故事。

    B.《诫子书》《小石潭记》《出师表》中的“书”“记”“表”都是表示文体。

    C.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涌现了无数著名的诗人,其中的一些诗人被当世及后世冠以别样的称号,如:“诗仙”指李白、“诗圣”指杜甫、“诗佛”指孟浩然、“诗鬼”指李贺等等。

    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持沃灌       __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       _________

    【2】选项中加点词不全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天下缟素            介胄之士

    B.白玉之环               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

    C.汝之不          所识穷乏者我与

    D.将军白发征夫          手自

    【3】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山寺夜起

    江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第二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

    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解释下列加点文言词语。(6分)

    (1)吾固不杀人 (2)亲戚之 (3)又何焉 

    (4)彼竭我 (5)吾妻之我者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选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 以:皆以美于徐公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 而:乡为身死而不受   学而不思则罔

    C. 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且焉置土石   D. 之:投诸渤海之尾   甚矣,汝之不惠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一二·九运动”纪念日到来之际,学校团委组织的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学校准备邀请关工委领导致辞,王辉拟邀请函时,在格式、内容、表达上有不妥之处,请指出来并改正。

     

    修改意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根据要求填空。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过故人庄》中表明诗人希望再来探访的句子是  

    杜牧《江南春》中抒发兴亡之感的诗句是:

    古诗词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很多,请写出其中相邻的两句:  

    古诗文中表达忧国忧民情思的语句很多,请写出相邻的两个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玉米食物链

    苗炜

    ①目前维系人类生存的三条主要食物链分别是产业化食物链、有机食物链和采猎食物链。产业化食物链,可以理解为大规模生产的食品业。有机食物链,是近年来比较火的一个概念,指不经过化肥、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的食物。但有机食物链并不靠谱。

    ②产业食物链的关键是玉米。产业化养殖的鸡、猪、牛、羊以及一些鱼类,都是用玉米喂出来的。至于加工食品区,玉米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复杂,比如几乎所有的碳酸饮料和果汁,都会添加一种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东西来增加甜味,它已经取代了蔗糖的地位。还有,你大概不是很看得懂食品外包装上那个成分标示,但其实,那些奇怪的化学名称都是从玉米来的,随便念几个:卵磷脂、维生素C、乳酸、离胺酸、谷氨酸钠、多元醇等等。还有淀粉、葡萄糖浆、麦芽糊精,就更明显了。美国卖出的商品中,有四分之一以上含有玉米,甚至非食用的商品,从牙膏、化妆品到垃圾袋、清洁剂等等,都含有玉米。

    ③为什么玉米的应用会这么广泛?因为种玉米性价比高,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美国开始进行大规模单一种植,育种者后来培育出了杂交改良的玉米,它们可以密集种植,并且生长整齐,方便机械收割,产量和效率大大提高。产业化的逻辑很单一,追逐利益就是它的最大目标,玉米成为廉价原料,不仅仅是因为玉米的特性,更多是人为推动。土壤要肥沃,原本是完全依赖太阳的能量,但是人类会制造化肥以后,能量来源就改由化石燃料提供了。制造化肥,要消耗大量石油、煤、天然气。化肥让食物链脱离了生物学逻辑,转而拥抱工业逻辑。土地就像机器,把原料加工成产品,原料就是化肥,产品就是玉米。相比利用太阳能,烧油效率高多了,这就是产业化食物链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

    ④每生产100千克玉米,就得消耗4到5升石油。从生态角度而言,这完全是一个亏本买卖,是在浪费能源。人类不能直接喝石油,实在是可惜。大自然任何一个角落如果出现了过量的有机物质,就会有大大小小的生物前来消耗这些有机物,这个过程有时也会产生全新的食物链。上世纪70年代,美国玉米产量约为1亿吨,现在则高达3.7亿吨左右,玉米产量远大于需求量,因而价格越来越低,面对这么多廉价玉米,工业化食品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把玉米喂给人和动物、做成汽车燃料、加工成新产品或者是卖到国外。人们不断给这些过剩的廉价玉米找到了新用途,比方说,牛羊等家畜家禽原本是不吃玉米的,但人还是想出办法把玉米做成饲料喂给它们,这些动物一般养在集中型动物饲养场中,变成麦当劳所需的牛肉、猪肉和鸡肉,比传统放牧周期短得多,成本低得多。

    ⑤精加工也是处理过剩谷物的好办法。19世纪对玉米的加工方式几乎只有一种,就是酿酒,现在食品加工业者可以把玉米变成数百种东西,从鸡块、汉堡、乳化剂到保健食品,应有尽有。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办法,就是把玉米做成高果糖玉米糖浆。80年代之前,人们根本没尝过这种东西,但它现在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甜味的主要来源。面包、调味料、饼干甚至热狗和火腿中,都有它。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早就用高果糖玉米糖浆取代蔗糖作为原料。

    ⑥所以,朝这条产业食物链末端顺着看过去,最典型的食品就是鸡块、汉堡、沙拉酱、可乐,听着熟悉不熟悉?就是一顿快餐。生物学家真的用质谱仪分析过麦当劳的食物,质谱仪可以识别出碳原子的同位素特征,因此可以计算出一顿快餐中的玉米含量:汽水,100%都是玉米,奶昔78%,沙拉酱65%,鸡块56%,汉堡52%,薯条23%。结论呢,一大半都是玉米。作为杂食者的人类,需要从各种各样的食物中获取营养,这是天性使然,吃快餐的人心满意足,怎么会想到自己吃的全是玉米呢?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美国,果汁大多都会添加至少一种玉米精加工产品。

    B. 美国商品中牙膏、化妆品、垃圾袋、清洁剂等都含有玉米成分。

    C. 20世纪80年代高果糖玉米糖浆已经成为我们饮食中甜味的主要来源。

    D. 我们吃的快餐类食物中一大半都是玉米或者含有玉米成分。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种玉米性价比高的原因。

  • 10、现代文阅读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①二十年前,我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和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父亲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测试费,父亲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和我上路了。

    ②“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叨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一阵阵轻微的凉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尖上,甩手一模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这时,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③不知不觉,县城到了。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地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实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实。”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道远路滑,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④我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钱往地上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⑤风裹着雪吹过来,5元钱落到父亲的脚边。父亲愣愣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捡地上的钱,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拉着我默默地离开。

    ⑥“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出门时父亲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⑦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测试。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可能保送上大学。”眼看就要到学校了,我终于忍不住说出了心里话。我有点想哭了,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能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⑧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如果也遇到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⑨“什么,爹?”

    ⑩“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故事的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钱捡起来,揣在怀里。

    3父亲二十年前叮嘱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说说这句话的深层含义。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两次提到父亲的喘息声,请结合语境揣摩父亲两次喘息时的不同心情。

    5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本文后的感受。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秋光赋

    何永康

    秋,终于来了。从漫长而难捱的酷暑中走出,我才真正感受到“天凉好个秋”的“好”来。

    好就好在通体舒坦,不再热汗涔涔,不再昏昏沉沉;好就好在神清气爽,可以衣冠楚楚、清清爽爽地在户外行走,收起了遮阳伞、墨镜和折扇;好就好在再无理由慵懒和懈怠,可以干很多借天干物燥之故拖下来的事情;好就好在可以直视天空和远方,不再眯着眼睛畏光,这光是秋光了呢。此时,它正从窗外轻轻地照射在我的脸上,薄薄铺满我的书桌。

    秋天的光是柔和的。没有春日的绚烂,没有夏日的狂热,也没有冬日的苍白。它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我凌乱了一个夏季的头发和心绪,像一张安全舒适的剃须刀片,在我的脸上四处游走,刮去刺猬般的胡须,也刮去思想上丛生的杂芜,让我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当然,它更像一只温柔手,抚摸着被荼毒炙烤许久的疲惫不堪的身子,给干燥的皮肤补水……

    秋天的光是平静的。像一个以静制动的智者,以和蔼的目光示意我不要怨怼,虽然我的胸中的确有块垒淤积。我开始学吐纳之功,吐出戾气和晦气,纳入朝气和清气,打开心结敞开襟怀,于是通畅,于是和畅,于是顺畅。

    前几天还纹丝不动且绿得刺目的树叶,已在轻盈地舞蹈了,抖掉尘埃抖掉附着于身的热光。我分明感觉到它们是秋风的制造者。有几片叶子飘然而下,是散发的一张张请柬。

    我应邀走入秋光之中,走进一叶知秋的成语,走进秋高气爽的意境。

    城里的大街、花园里人多起来了,熙来攘往,人声鼎沸。郊外的农田露出了褐色的底色,庄稼已经收割,晒场上农夫在翻晒稻谷,也晒晒辛劳换来的好收成和好心情。稻谷在秋光下挥发湿气,金黄的光在告诉人们什么叫秋收。

    触景生情,我不由自主地低声吟诵起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来:“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说到春光,又想起吴敬梓《儒林外史》中那个叫杜少卿的人。朝廷叫他去做官,他推辞不去。妻子责问何故。他说,你好呆!有南京这样的好地方,留我在家,春天里可以陪你出去看花吃酒,岂不快活?这一桥段,被后人演绎成一个“宁负荣华不负春光”的佳话来。

    是的,不负春光,但秋光也是不能负的。一年分四季,人的一生也分四季。我已经走进第三季——入秋了。在这个时节,不管你怎样留恋过往或拒绝回忆,秋光依然会如期君临,秋色依然会覆盖本色,秋霜依然会爬上鬓角,秋风依然会唱起有些悲凉的歌……

    眼下的秋光毕竟是大好的,大好秋光下正好前行。

    1梳理全文的叙述线索,并说明围绕线索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根据全文的内容,请用“/”划分出段落(提示:四个段落)。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3段的两处引用各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

    4作者从自然界的秋写到人生的“秋”,表达出怎样的情怀?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写作。

    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会有亲人的呵护,会有老师、同学的关 心,会有理想、乐观、诚信等品质的指引,会有书籍、篮球等物 品的陪伴……

    请你以《成长路上,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 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记叙文。

    (2) 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  ,内容充实。

    (3) 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

    (4) 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