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忽而张目嗔(chēn)视,表现出叱咤(chà)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帖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躁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kàng)奋了。
C.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zēng)。
D.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tān)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huán),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莎士比亚,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C. 《变色龙》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辑。
3、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小说中塑造了梁山108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三个女性形象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B.“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其中的“花甲”指七十岁。
C.“三顾茅庐”典出诸葛亮的《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郁,深受人们喜爱。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让读者透过主人公若瑟夫的一双眼睛洞穿了法国社会虚伪的人情。
B. 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让我们看到了藤野这位异国老师毫无民族偏见的学者之心。
C.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让我们在喜剧中,隐约读出了作者对以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商人在批评之余的人文主义关怀。
D.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让我们感受到洋溢着纯洁的童心和真挚的母爱,母子互动的情境营造出了美与爱的意境。
5、阅读下面课外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①圉人也 。初为司徒侯霸所辟②,举高第,累迁北海相。
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③。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馀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④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⑤尽杀之。青州牧⑥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⑦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⑧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⑨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
(注释)①陈留:东汉陈留郡国,在今河南。②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③五官掾:官名。④剧:地名,即北海国治所剧县 。⑤门下书佐水丘岑:门下,本为门庭之下的意思,汉、魏、晋、南北朝的州、郡、县长官的属吏。书佐,主办文书的佐吏。水丘岑,人名。⑥青州牧:官名。⑦坐征:因获罪而被召回。⑧原:原谅,赦免。⑨左转:降官,贬职。
(《资治通鉴》卷四十三,汉纪三十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诣_________________
②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 食______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4】董宣获罪的原因是什么?
【5】阅读全文,你认为董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梦得:刘禹锡。白居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联以“少时”与“老后”相对。“不忧生计”使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豪气。老后不“惜酒钱”是一脉相承的豪情,而无丝毫的世事艰难之感。
B. 颔联写两人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感情,“共把十千”暗示了两人共同的处境和心境,“相看”写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
C. 颈联写“闲饮”的细节。两位老友行酒令、引经史、边饮酒边听音乐,不知不觉就喝多了。这一联主要展现了两人高雅芳洁的情怀与满腹经纶的才学。
D. 尾联虚写,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共君一醉一陶然”,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
E. 全诗言简意丰,语淡情深,从一时“闲饮”,到“且约后期”,既有超脱雍雅的情怀,又暗示对身世际遇的感悟,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
【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7、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春天,万物复苏,有很多同学外出踏青了。有的去博物馆参观,有的清明去扫墓,有的去公园放风筝,有的去山间挖笋……如果让你把你春天踏青的经历编辑一下,发布一条朋友圈,你会选择写什么景色抒发什么样的感受呢?
请将你的踏青所见所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8、诗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③_______________,贏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一轮秋影转金波,_______________。(辛弃疾《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⑥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小住京华》)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
⑦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希望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比较多。我国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创造性地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首先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将贫困对象精确识别出来,然后视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加以精确帮扶,坚持分类施策——因人施策、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的扶贫方略,并将贫困对象基本资料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阳光的精确管理。扶贫工作立足我国国情,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制度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全国之力助贫困群众脱贫,在全世界做出了一个成功的“中国样板”。
(材料二)
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精准度,成效显著。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识贫,就像识穴。只有深入调查、反复核对、查漏补缺、认真分析,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才能了然于胸,为精准扶贫奠定基础。
点穴治病,“点功”为要。精准扶贫,讲究精准施策。要摒弃以往扶贫工作中对贫困户个体情况不加区别,以同样标准和统一形式进行帮扶的“大水漫灌”式,采用“精准滴灌”式;改“吃小灶”、“栽盆景”为全方位、立体化帮扶。对城镇和农村最低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等不同贫困类型的贫困户,必须“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扶智”、“扶技”、“扶信心”,从思想和技能上增强他们的“造血”功能。事实证明,精准扶贫,就像在庄稼的根部施肥浇水,效果更为显著。
精准扶贫,合力为上。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齐心协力、凝心聚力,加快推进扶贫进程,合力实施脱贫攻坚战。
点穴治病,祛病为本。只有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协作性,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祛贫根,奔富路。
(材料三)
(1)图一是某种扶贫方式的形象化表达
(2)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年变化统计表 (单位:万人)
A.世界多数地区贫困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中国的扶贫工作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全世界的扶贫提供了经验借鉴。
B.材料二思路清晰。作者首先提出“精准扶贫就像点穴治病”的论点,然后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祛病为本三方面进行论证。
C.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大批干部的努力工作,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D.扶贫工作使中国贫困人口逐年下降,到2020年,实现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
【2】请阅读材料一,为“精准扶贫”下定义。
【3】请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判断材料三图一表现的是哪一种扶贫方式?
(2)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毛相林带领下庄村脱贫致富采用了哪些扶贫方略?请结合上述材料具体分析。
【5】脱贫攻坚战胜利了,但脱贫成果还需要巩固。请你阅读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为巩固杨刚一家的脱贫成果,使其走上富裕之路,乡政府还可以为他提供哪些支持?
(链接材料)
杨刚一家居住在重庆市云阳县XX村。这里地处深山,交通闭塞,盛产竹笋、木耳、菌菇,一到春天,山桃花满山遍野,景色怡人。杨刚的母亲长期患病,父亲身体瘦弱,全家的收入还不够支付母亲的药费。面对这种家庭境况,杨刚长期心灰意冷。在脱贫攻坚战中,乡政府为村里新修了公路,开通了网络。杨刚一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治好了母亲的病,全家脱贫了。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小河的哭泣
苏闻孚
①儿时老屋旁那条小河的哭泣声,时常让我梦回惊醒。那泣声如钩,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②枕着小河,生活总是多了柔情与温馨。清晨,妇女们便各自在家里的码头洗衣服,轻轻的风,凉凉的水,在相互嬉笑声中开启了美好一天。男人们则担起水桶,汲水回家,为家里人备好一天所用的水。家家都有一只大水缸,能装四担水。水缸里有了水,生活便运作起来,滋润起来。各家的烟囱很快就会冒出袅袅炊烟,和风细柔,生活的气息层层叠叠铺展开来,晕染开来。
③码头是最清爽的地方。码头边长着一棵高大的楝树或是柳树,树冠硕大,浓荫遮蔽。树阴下,摆一张桌子,几张凳子,便是一家人吃饭休憩的场所。男人们在外工作三,带来疲惫归来,坐在水边桌前,喝上两口小酒,辛劳慢慢消融在酒里,疲惫也化作脸上的微笑。码头很精致,最下面的一阶比较宽,便于人站立,也便于人们戏水。站在水中,清清凉凉,小鱼儿从你的脚趾间穿来穿去,小嘴吻着你的脚,虚虚痒痒,很舒服。那年陪小妹在码头玩,小妹的脚在水面上荡来荡去,一只青蛙把她的脚当成了美味的虫子,跳起来,朝着小脚丫扑去,小妹吓得哇哇大哭,再也不要去水边了,直到现在见到青蛙还是害怕。
④鱼虾多得很。心血来潮时,我也会抱根小竹竿,挂上线,穿上饵,搬个小凳子坐着,只要有耐心,钓上半天,总不会空手而归。邻居兄弟俩很会捉鱼,他们最大的本领是到水里摸鱼。都说浑水摸鱼,他俩在这清亮的水里也能摸到鱼。有一次他们家做关目,风水先生说要两条刚出水的鲜鱼。先生本以为要为难他们家,乘机多要些钱的,哪知他哥俩飞奔河边,扑通下水。只见水花乱溅,哥俩像是在水里做花样体操,几下倒腾,鸭子吓得嘎嘎飞奔。不多时,兄弟俩的小篓子里就装了几条大鲫鱼,心满意足的上来了。水面渐渐又恢复了平静,鸭子继续下水,扎猛子,钻到水底找螺蛳吃了。
⑤水边植物,因为有了水的滋养,更添了水的灵气。芦苇被第一缕春风唤醒,舒展筋骨,努力探出芽头,或许是激动,那芽头是鲜嫩的紫色。我们常常撅起它,剥开外皮,将它的嫩芯嚼在嘴里,淡淡的清香,微微的甜丝,会直钻进心肺脾胃。初夏来临,芦苇越长越壮硕,密密的,峭拔挺立,叶片厚实,母亲就会摘下它们的叶,在开水中烫过,留着包粽子。顽皮的我们折断它的杆,舞着,觉着自己就是跨马提枪的无敌赵子龙了。小河边还有蒲,密密的,簇簇生长着,一支支挺着剑一般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蒲是开花的,还会长出长长的蒲棒,我们摘来,晒干,晚上乘凉时点燃驱蚊。藏身在芦苇丛中的是野芹,静静立在水边,汲取水的灵韵,尤显得秀气。摘它回家,或炒,或晒成干,都是美味。
⑥美,总是在不经意间远去,当我们意识到它消逝时,在听到小河哭泣时,悲剧已然发生了。
⑦汩汩流水,清爽码头,戏水鱼虾,油油野芹,好似就在一瞬间,都不见了。水面被土石、杂物、废品掩埋殆尽,有些地方残存一汪水,已看不出原来的色泽,只是粘稠的绿。温婉秀美恰如花季少女的小河,已然成为了破衣褴褛,蓬头垢面,龌龊肮脏,让人厌恶的疯婆子。连觅食的鸭子都低着头,疾步着,避开了它。
⑧小河边的路还在,变宽了;当年的人家也在,房屋高大了;邻居依旧在,时髦了。曾经的伙伴以及我,久浸生活,见面多了礼节与做派,少了童年时的随意。原来在时空中,不经意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小河。
⑨小河在哭泣,它哭自己命运的悲惨?不,他是在哭人们心中善与美的枯竭。没有了河流润泽,村庄显得面目狰狞。现在我的村庄正处在城与乡交接的尴尬位置,既没有城市的繁华,也失去乡村的醇美。霎那间,汗颜、羞愧、惶恐一齐涌上心头——亲手作践了美丽,却又来惺惺惋惜!
⑩小河从我的村庄消失了,它的魂一直萦绕着我,常常在夜半,让我惊醒梦回,让我听到它的哭泣,一直在哭泣,不停地哭泣……
【1】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儿时小河的。
【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那泣声如钩,死死攥住你的心头最柔嫩的地方。痛,让你对往昔的记忆更加清晰。
【3】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本文以“小河的哭泣”为题有什么含义?
【5】将文章第⑩段与链接材料比较,说出它们修辞手法和所达效果的相同点。
(链接)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心一颗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季羡林《幽径悲剧》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泰山魂
①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学任教。仲夏时节,系里组织老师们赴泰山旅游。那一天,晴空透着迷人的蔚蓝,我和同事们背着大包小袋,开始了登山的旅程。
②那时,我对爬山毫无经验,仗着年轻力强一路小跑,把同事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没几个回合下来,我已经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喘起来。回头时,发现后面跟上来一股奇异的人流,仔细打量才发现是一队换着担子上山的农民。他们大多赤裸着上身,驼弯的脊背显示出常年劳动的艰辛。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不一会儿,擦汗的毛巾就能大把大把地拧出水来,滴在石阶上,瞬间又被蒸发掉。我深深地被震撼了——如此陡峭的山路,如此沉重的负荷,如此危险的爬登,他们要付出多少生命的能量和健康的代价?
③刚到中天门,我的胸膛闷涨得仿佛要爆炸一般,双腿像灌了铅,一步也挪动不了了。刚刚被我落在后面的挑夫们都不紧不慢地赶了上来。走在最头里的在歇脚时跟我打了一个照面,这是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身板结实,目光有神,脸上凸凹的皱纹道出了他一生的沧桑,左肩上有一块明显的疤痕。不多久,又赶上来一位小伙子,轻声地喊了老汉一声“爹”。
④老汉向我直摇头。“小伙儿,不能像你这样爬山。”我连回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要沉下心来,一步一步,步步有根。”
⑤几句攀谈,我了解到挑夫们都是山下几个县的农户。因泰山上要修建缆车、扩建宾馆,急需各种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他们就借此机会集体外出打工。我好奇地问:“一天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不按天算,挑到山上论斤称,有多少算多少。“那称一斤给多少?”他似乎很不情愿回答这个问题。过了半天,他才支支吾吾道,就几分钱。我差一点吼出声来,这么重的活,这么一点报酬,你们也干?“养家糊口呗。”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一句,“这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⑥简直不可思议!
⑦以蜗牛速度爬山的我,几乎是和老汉并行了。这时感觉自己带的物品和身上的每一个配件,都成了累赘。老汉向我招招手,示意我把背包水壶放到他的担子上。我告诉他,这可不行。你已经是千斤压顶了。“我付钱,行不?”他瞪了我一眼,没说一句话。他儿子过来把我的东西“抢”了过去。我太累了,半推半就地把行李交给他们。
⑧我跟在他们后面艰难地爬着,心里一直在犯嘀咕。来前听说泰山上做小买卖的,心可黑了,漫天要价。我摸摸口袋里有限的一点"财富",真怕人家狮子大开口。好容易捱到了山顶上南天门的聚集地,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正当我操着钱四处寻找老汉的时候,他儿子气喘吁吁跑过来,把背包水壶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人影就不见了。我又一次不可思议地站在原地。
⑨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只见这位老师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我们匆匆请来山顶宾馆医务室的大夫。他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必须尽快送往山下的医院。大夫支招,让我们赶紧去找泰山挑夫,或许他们有办法。
⑩我急忙去找同行的老汉。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向他说明情况,请求援助。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约了三个同伴,说“带路,救人要紧!”。他们让患病的老师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防止下山时床板倾斜人会滑落。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出发了。
⑪我拿着一小叠钞票递给老汉,“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劳务费?”
⑫“什么劳务费?”
⑬“就是工钱!”
⑭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四个字:救人要紧!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
⑮咔嚓!我快速摁下相机的快门,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那是四位中年农民,他们肩扛着用床板临时搭就的担架,裸露的上半身发着黝黑的光,微微驼弯的背上淌着条条汗水……每当我翻看到这张照片,都会感觉心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那是我经受的一次灵魂的洗礼。
(作者李复威,文章有则改)
【1】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并填空。
(1)偶遇泰山挑夫,传授爬山技巧——(2)A ___________ ——(3)感谢泰山挑夫,帮我分担行李——(4)B___________
【2】请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他们头上缠着宽宽的白布带,肩上垫着棉制的脖套,把一条擦汗的毛巾搭在扁担上,一步一步地艰难挪动。
【3】文中的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写出三点即可)
【4】叙事的角度就是记叙者(文章作者)记叙的观察点、立足点。也可以说,是指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站在什么位置上来叙述的。在叙事角度的选择上,本文和《我的叔叔于勒》有相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
12、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铅笔即将被装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5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①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②你可能经常会感受到刀削般的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③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④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⑤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什么状态,你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从五句话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
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