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下)济宁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的作者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朱自清,字佩玄,号秋实,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背影》是他写的一篇回忆父亲的小说。

    C.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前后,夏日残留的暑气逐渐消失,天地的阴气上升扩散,天气渐渐转凉。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家君”“拙见”“鄙人”属于谦辞,“惠存”“贵庚”“拜读”属于敬辞。

  • 2、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豁达明理,嫉恶如仇,粗中有细,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好汉。

    B.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里,第一位医生因为替父亲看了两年病,毫无效验,又有些难以为情,所以等到危急时候,就推荐了一个生手自代,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这个生手便是城里的名医陈莲河。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哈克在凄凉的墓地目睹了一场凶杀案的发生。这场凶杀案形成了一个悬念,因为真正的杀人犯印第安人乔把杀人罪名推脱掉,放在了酒鬼波特身上,而稀里糊涂的波特竟真以为自己杀了人。

    D. 《西游记》中,卷帘将、天蓬帅在流沙河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只得请来灵吉菩萨帮忙。灵吉菩萨叫惠岸拿了红葫芦去流沙河,叫悟净出来,归依了唐僧。沙僧把他的月牙铲按九宫布列变成船,让唐僧他们渡过了流沙河。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tuí) (háng) 置辩(xiè)

    B. (jiā)   (hè) 之力(jūn)

    C. (kǎn)  (dǎo)   一气(hē)

    D. (yù) (pìn) 不离(yǐnɡ)

  •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万尼亚舅舅》等。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B. 冰心的自由体小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被人称为“春水体”。

    C.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散文“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小说《单身汉的体温》等。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主要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所识穷乏者我与

    (2)是亦不可以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万钟于我何加焉!

    【3】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举出一个事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思是说优秀的诗画作品,诗中有画的意境,

    画中有诗的意味。请你从下面三幅作品中选出实现了诗画合一的一幅,并简要说出诗配画恰当的理由。

    A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B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

    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①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②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产品。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

    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1】①处画线句有标点不合适,应将“____”改为“____”。

    【2】②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____”改为“____”。

    【3】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4】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由。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诗文默写填空。

    (1)蒹葭凄凄,

    (2)   ,君子好逑

    (3)晴川历历汉阳树,

    (4)几处早莺争暖树,

    (5) ,西北望,射天狼。

    (6)满载一船星辉,  

    (7)《相见欢》中,让人读来大有言未尽意无穷之感的一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今天,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背景资料:近日,一个帖子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作者写道:“小时候,老师告诉我说把一只青蛙放在开水里,它会马上跳出来,而把它放冷水里,再把冷水慢慢烧开,青蛙就会慢慢适应逐步加热的水温,直到最后被烫死。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要被麻痹思想侵蚀。但今天我真的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知道,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正方:我们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进化论里说,人是猴子变来的。但猴子特爱干一件事情:丢西瓜捡芝麻。这是猴子的通病,进化的时候没和尾巴一起消失,最终保留在了人的体内。寓言故事的本身不需要去怀疑,需要怀疑的是人们在品读寓言后的种种心态。人不能死于蠢病,但同样不能死于自以为是。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在寓言故事中寻找现实的根基,本身就是一种愚蠢。这个病还病得不轻,有点分不清虚实的疯在里面。

    ②你可以不去相信夸父追日的结局,大可亲自验证,和他一样放弃一切凡尘琐事,去追逐太阳,直到最后死于饥渴,死于绝望。你更可以带着怀疑一切的思想,用自己薄弱的肉体去验证所有前人写下的寓言的可操作性。你要是真的练就了一身金刚不坏之身和一具永远不会绝望的五脏,那你还需要验证什么寓言?去验证一下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还能捞个名,何苦和寓言过不去呢?

    ③庄子当年游学,对得起向他提问的人。因为他的意境在上,而看不清楚的人在他之下,于是,他把自己的哲学寓于树木、小鸟,乃至苍穹之间,指导混沌的人脱离思维的禁锢。不光是庄子、孔子,甚至是释迦摩尼,也都曾用寓言教化于世人。研究他们的智慧,其实就是研究一本普渡的寓言书。

    ④人什么都可以不相信,当然包括寓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聪明的猛士则敢于直面别人惨淡的人生。有些失败,你没必要尝;有些挫折,你没必要经历。

    ⑤如果人生是一条曲线,让寓言帮你舍远,你只需要负责求近。

    反方:我们不要相信寓言故事

    ①愚公说要挖山,我们却都在迁移;苏秦说:要头悬梁锥刺股,我们却都在玩自恋;李白说:铁棒也能磨成针,我们却学会了眼观八方,耳听六路。一个美国科学家说:青蛙会被慢慢加热的水烫死。我们却发现热水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青蛙会聪明地猛然跳出。这只特立独行的青蛙,勇敢地用自己敏捷的姿态挑战了寓言对于当下的价值。

    ②知道这个实验结果,懊悔于自己逝去的青春而拍案起立的人,现在恐怕已经麻木得连抬手的劲都没了。牺牲掉的一代总是无法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于是他们继续将寓言散播到下一代身上,以此给自己找点安慰。这样的举动就好像把盲从分成了很多份,而没有将盲从最终集中转化成智慧。

    ③今天,已经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时代了。王小波曾经说过:“这辈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个一无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不需要依靠谁。这个依靠不仅仅指身体,还指大脑上的特立独行。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寓言对于今天的我们,就好比在迷失的路上,却拿着一张旧地图。别说什么豁然开朗,这样的地图只会让人误入歧途。

    ④人不能死于盲从。不懂得怀疑一切的人,眼睛里永远都无法流露出睿智的目光。这样的“人才”就是逆进化论而行,视时代发展而不顾。连青蛙都在进化,何况是人?

    ⑤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更没有适合于所有人的寓言。如果一个寓言能“普渡”所有人,那岂不成了一种众人精神上的迷信?

    (选自《话·口技》,有删改)

    1关于“我们还要不要相信寓言故事”的讨论由什么帖子引发的?请简要概括。

    2下列能直接反驳文中画线句的一项是(  )

    寓言是一种“悟”,不是建立在物理实验、科学求证的基础上。

    A.每个人都是特立独行的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

    B.不去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青蛙实验告诉我们求证的重要性。

    C.人不能死于盲从,但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否则会误入歧途。

    D.这个世界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真理,寓言是众人精神上的迷信。

    3“正方”材料第②段在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请分析其作用。

    4文中正反两观点,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相关寓言故事(选文内外都可)阐述理由。

  • 10、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落果迎秋

    逄维维

    ①在岭南,被落果砸到是很正常的。也许在公园里锻炼,也许在树下躲雨,也许只是坐在椅子上,忽有一物落到你的脑袋上,还未等做出反应,它又弹跳着滚落到地上,抬头四顾,准备捉拿真凶时才发现,原来是落果。哑然一笑中,你能奈何它啥?

    ②在岭南,不被落果砸到的人,应该是没有的。因为岭南,处处榕树青不凋,伟岸壮硕,枝繁叶茂,荫盖广阔,四季生不息,自然也就当风舞落叶之时,美了这世界。但是,你要以此来判断季节,那显然是不恰当的,至少在岭南是不能这样判断的。

    ③一场骤雨过后,地上会有许多混着泥浆雨水、枯枝落叶和汁液横流的果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黄、紫红、微绿、墨黑堆砌在一起,斑驳杂糅中一片狼藉,逼迫着一双双纤尘不染的鞋,弹跳着走路,生怕不小心踩到。这碎成一地碾做泥的果浆是什么呢?左右顾之,发现竞是日日途经的大榕树的果子。

    ④真是没想到,根如蟠龙,皮若裂岩,独木成林,有铺天席地气象的大榕树,竟结满了或黄或红或绿如豆粒般的小果子,隐匿在浓荫不见光、能接三指雨的叶丛里。要不是疾风骤雨把它们吹落,我( )不知榕树是有果实的;( )不知它们的果实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疮疖、臁疮的治疗。真不敢因其小而小看了它们。要不小小果实会像顽皮的小儿,不停地从树上弹跳下来,子弹一样射到你的身上、头上,让你赶忙和它玩果实躲避战。这么可爱有趣的小果实,你怎舍得责怪它们呢?自是情不自禁地捡起,仔细观之尝之。你以为在行道路上只躲避这一种落果,那就大错特错了。

    ⑤作为行道树,树干高擎俊朗,举树芳华,树树如伞,为人们摇出阵阵爽风,小鸟鸣唱,花香阵阵;也为人们过滤酷暑的燎烤和熏蒸,处处当凉台的同时,亦摇落出各式各样的落果。尤其是在电闪雷鸣的台风天,鸟雀收声,夏蝉不鸣,除了雨声,便是芒果咚咚让人心惊的落果声了。这时若不幸被砸中,只是验证了当地的俗语:没有被芒果砸过的岭南人,就不算岭南人。在落果中,我觉得芒果算是巨无霸级别了。我曾捡过一个黄熟的芒果品尝,核大皮厚,肉少纤维多,味道酸涩,和平常水果店买的芒果根本无法相比。其实绿化芒结出的果实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提醒脚步匆匆无暇顾及节气变化的我们,看,那一个个俏皮可爱的芒果就是一个个大大的逗号啊,它们即将变成一个个黄熟的句号,宣告着,秋天即将来临。

    ⑥诗有云:萧萧秋林下,一叶忽先委。勿言微摇落,摇落从此始。说得真是妙啊,一叶又一叶,一果又一果,一花又一花,由轻落、微落,到淋漓尽致的摇落,在层层递进的中,我听到,秋像多情女子,抖动着曼妙的身姿,在窸窸窣窣沙沙咚咚中,正环佩叮当款款而来。谁再说岭南没有秋,落果是不会同意的。

    ⑦落果简直就是从天而降、防不胜防的。在你被落果砸得龇牙咧嘴的时候,你一定会听到落果嘈嘈切切地在说:叶落归根,花落成泥,麦粒归仓,瓜熟蒂落,是为了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至此,万物始落,从枝干上、藤蔓上、茎叶上由热烈繁盛开始走向成熟素简。

    ⑧对落,我充满了敬意。再也不觉得落是萧瑟和悲苦离愁的了,落的是满地的夏,捡起的却是成熟的秋和早春的嫩芽。在落中吐故纳新。一面是新生,一面是离去;一面是迎接,一面是放下;一面是收获,一面是落果迎秋新梦的开始。

    (选自2022年第20期《意林》)

    我的岭南风物笔记

    目录

    思考与记录

    岭南环境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岭南自然环境的三个特点。

    岭南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岭南物产

    (2)第四段划线句空白处填下列哪组词语更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要不是疾风骤雨把它们吹落,我(     )不知榕树是有果实的;(     )不知它们的果实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疮疖、臁疮的治疗。

    A.还……也                 B.竟……更

    岭南韵致

    (3)结合第六段划线句,至少从两个角度品味岭南之秋的美感。

    我听到,秋像多情女子,抖动着曼妙的身姿,在窸塞窣窣沙沙咚咚中,正环佩叮当款款而来。

    (4)文末,作者对“落”充满了敬意。读完全文,你对“落”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像作者一样表达自己的体验吧!

    对“落”,我充满了敬意,敬佩它成就了成熟的秋和早春的嫩芽。

    对“落”,我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落”,我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岭南民情

    (5)一枚果子落下,是草木的吐故纳新,一段往事放下,是人生的吐故纳新。谈谈你经历过的一次人生之“落”,并围绕文末的“迎接”“放下”“收获”“新梦的开始”等关键词说说你从中获得的成长。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生控股51%

    妙手,是围棋术语,指最精妙的下法,一着妙手可解开困境,可扭转败局,可一举制胜,堪称妙到巅峰的智慧。棋史上有不少留名千古的妙手,如“镇神头”、“闲着妙手”、“耳赤妙手”……

    韩国棋手李昌镐16岁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并开创了一个时代,却很少妙手,成了—个谜。

    一次,记者问他这个问题,内向的他木讷良久,憋出一句:“我从不追求妙手。每手棋,我只求51%的效率。”

    记者愣住了,51%的效率?众所周知,棋子效率越高越占优势,高效行棋,自古以来就是棋手追求的目标。

    李昌镐又说:“我从不想一举击溃对手。”记者再追问,他不开口了。

    李昌镐的老对手,中国围棋代表人物之一马晓春九段曾说,如果一手棋的效率满分是10分的话,那么李昌镐的棋,每一手最多只能打6分到7分。这印证了李昌镐所言非虚。

    为什么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却成了世界第一?十多年前,我看到上述报道,困惑不已,近日似有所悟。

    每手棋追求51%的效率,也就是每个回合只想比对手多得1%。每手棋有这样的效果微不足道,但一盘棋中,有一半以上的棋得到预期效果,结果是唯一的,就是赢。李昌镐的棋证实了这一点。他最使对手们头痛的是“半目胜”,一局棋300手左右,赢半目。这是最细微的差距。要把握到这个火候,比中盘获胜更难。

    追求51%的效率,就是用51%的力量进攻。用100%的力量进攻,不更强吗?不然。人求胜欲最强的时候,恰是最不冷静的时候;对别人进攻最强的时候,正是防守最弱的时候。所以,李昌镐用51%的力量进攻,另外49%的力量防守。这是他没说出的。这使他的棋极其稳健、冷静,极少出错,常使对手感到无隙可乘。年轻的他因此得了许多与年龄不相称的绰号:少年姜太公、鳄鱼、石佛……

    妙手极美,从另一个角度看,是陷阱。追求妙手,势必用上全部精力,思维也像透支一样,妙手之后,不假深思的棋也来了。如果对手没有被击溃,你的破绽就完全呈给了对方。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迈最大步子往前冲,也最容易一脚踩空。这不是每个棋手都看得到的,李昌镐看到了。

    在他眼中,极品的妙手,就是看破妙手的诱惑后,落下的平凡一子。

    推想到人生。人生如棋。成功的诱惑,同样会把人引向歧路。人要有拒绝名利诱惑的心力,在山下不灰心,在山巅不失态,在泥淖中不抱怨,在乱花中不迷路,能从容、淡定地对待胜负。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下棋追求51%的效率,对人生也是极好的借鉴。如今社会上热谈效率、成功,很多人分分秒秒争效率、全力以赴求成功,匆匆忙忙往前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天上的云、地上的景,顾不得停一停,听听心灵的呼唤。人生难道就为抓得更多?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未必正确。若以51%的精力追求事业,用49%的精力营造一个心灵的后花园,生活会更加优雅,人生会更加灵动。

    追求51%,是含蓄之美。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美妙至极。国画“留白”,也正是画家苦心经营的地方。于无声处听到惊雷,方为艺术的高妙之处。

    追求51%,是一种智慧。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实力、声望达到顶峰,转而悟出万物盈虚之理,发现了圆满的害处,将书斋取名“求阙斋”,有意自损,化解了官场的险恶。历代很多与他功业相似的人,因追求圆满,反而极度亏损。盈虚之理,何等精微。

    51%,极拙,极淡,却有着“大成若缺”的智慧,“真水无香”的境界。

    1题目“人生控股51%”有什么作用?

    2文章开头引用李昌镐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1)全力之后,必有懈怠;极亮之后,必有大暗。

    (2)能驾驭自己,方能驾驭环境。

    4请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先手”是指下棋时主动有利的局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必须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先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