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取代、氧化、水解、酯化和加聚反应
B.该物质分子中最多可以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1 mol该物质最多可与5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该物质完全氧化最多可消耗13 mol氧气
2、下列根据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将铁、铝加入某溶液中,铁、铝钝化,则该溶液一定是浓硫酸
B.对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其焰色呈黄色(透过蓝色钴玻璃),则该溶液中一定不含K+
C.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D.在盛放某液体物质的试剂瓶口用手轻轻煽动,闻到有香味,则该液体一定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3、某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XO4,这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A. XH4 B. XH3 C. H2X D. HX
4、今年地球日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行为不符合活动主题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可燃冰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就需开发新能源
C.更新采煤、采油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D.落实资源的“3R”发展观,即:减少资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Reuse)、资源的循环再生(Recycle)
5、能够跟1mol 起反应的Br2或H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mol,1mol B.3.5mol,7mol
C.1mol,7mol D.6mol,7mol
6、下列说法中,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明矾可以做净水剂;
②加热蒸干Na2SO3溶液,得到Na2SO4固体;
③保存Na2CO3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④在NH4Cl溶液中加入金属镁会产生氢气;
⑤保存FeCl2溶液时,常常需要加入少量的Fe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
A.醋酸的电离:CH3COOHCH3COO—+H+
B.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NaHCO3=Na++HCO
C.氯化铵的水解:NH+H2O
NH3·H2O +H+
D.碳酸钠的水解:Na2CO3+2H2O2NaOH+H2CO3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B.环己烷是一种饱和烃,在高温下也会发生分解
C.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作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和生产甲醇等
D.绿色化学核心思想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消除环境污染
9、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离子组是
A.K+、Na+、SO、SO
B.Na+、Mg2+、Cl-、NO
C.NH、Al3+、Br-、SO
D.K+、Ba2+、Cl-、NO
10、关于铝的性质,错误的说法是( )
A.铝的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因此铝难腐蚀
B.铝能溶解于冷的浓硝酸氧化成为硝酸铝
C.铝能溶解于NaOH溶液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
D.铝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铝
11、短周期元素X、Y、Z、W、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密度最小的金属,是当前动力电池的重要构成元素,X与Y同主族,Z原子的K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少1个,W、E相邻,可形成所有原子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E—W—W—E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E
C.化合物E—W—W—E中E的化合价为正价
D.Y、Z、W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aCO3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在医学上用作钡餐
B. 中国古代利用明矾溶液的酸性清除铜镜表面的铜锈
C. 施肥时,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D. 锅炉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处理,而后用盐酸除去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
A. 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 + CO3 2-+ H2O = 2HCO3 -
B.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 = 2H++Cl-+ClO-
C.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SiO2 + 2OH- = SiO32-+ H2O
D.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2++Cl2 = 2Fe3++2Cl—
14、下列关系不符合的是
选项 | X | Y | Z |
A | 链烃 | 烯烃 | 2-丁烯 |
B | 羧酸 | 饱和羧酸 | |
C | 环状化合物 | 芳香族化合物 | 苯的同系物 |
D | 不饱和烃 | 芳香烃 |
A.A
B.B
C.C
D.D
15、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为
A.L·mol -1
B.mol·L-1
C.g·mol -1
D.mol·L-1·min-1
16、下列能和NaOH反应的是
A.KCl B.Al C.CaCO3 D.NH3
17、1 mol某烃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消耗氧气179.2 L(标准状况),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能生成3种不同的一氯代物。则该烃的结构简式是( )
A. B.CH3CH2CH2CH2CH3
C. D.
18、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Zn(s)+1/2O2(g)=ZnO(s) ΔH1=-351.1 kJ·mol-1
Hg(l)+1/2O2(g)=HgO(s) ΔH2=-90.7 kJ·mol-1
由此可知Zn(s)+HgO(s)=ZnO(s)+Hg(l) ΔH3,其中ΔH3的值是
A. -441.8 kJ·mol-1 B. -254.6 kJ·mol-1
C. -438.9 kJ·mol-1 D. -260.4 kJ·mol-1
19、常温下,在水电离出的c(H+)=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 )
A.K+、Na+、HCO3-、Cl- B.K+、Br-、AlO2-、Cl-
C.SO42-、Na+、NO3-、Cl- D.SO42-、NH4+、Al3+、Cl-
20、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两性氢氧化物
B.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是弱电解质
C.既溶于氨水,又能溶于醋酸
D.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可用做净水剂
21、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向含有少量FeCl3的MgCl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搅拌后静置过滤
|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FeCl3
|
B
|
| NaHCO3比Na2CO3受热更易分解
|
C
|
| 制取并收集氨气
|
D
| 将混有Ca(OH)2杂质的Mg(OH)2样品,放入水中搅拌成浆状后,加入足量饱和氯化镁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沉淀用蒸馏水洗涤
| 除去Mg(OH)2样品中的Ca(OH)2
|
22、下列各实验的装置、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产生了乙烯 | |
B |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无色变为浅红色 | 测定KMn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锥形瓶中Na2C2O4质量已知) | |
C | 铜片溶解,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棕黄色变浅 | 实现了原电池反应
| |
D | 甲中产生气泡快 | 反应物浓度大,反应速率快 |
A.A
B.B
C.C
D.D
23、乙醛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可用如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合成。图中的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2O可解离为H+和OH-,并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Br在上述电化学合成过程中起电解质和反应物的作用
B.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e-=
+ H2O
C.制得1mol乙醛酸,理论上外电路中迁移了2mol电子
D.双极膜中间层中的H+在外电场作用下向铅电极方向迁移
24、在一定温度下,H2(g)+I2(g)2HI(g)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H=Ea'-Ea
C.该反应中加入催化剂,可增大反应速率,同时改变焓变
D.温度升高,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逆向移动
25、如图所示为金属原子的四种基本堆积(分别为:简单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原子堆积方式中,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____(在图中选择,填字母),由非密置层互相错位堆积而成的是_____。
(2)金属钛的晶胞为B型,其堆积方式的名称为_____。
(3)某金属R的晶胞为D型,已知R原子半径为rcm,相对原子质量为M,阿佛加得德罗常数为NA,则R金属的密度____。(用含r、M、NA字母的式子表示)
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实验室中,要把钠保存在___________。
(2)钠受热与氧气剧烈反应,生成淡黄色固体___________(化学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7、烷基取代苯可以被KMnO4的酸性溶液氧化成,但若烷基(一R)中直接与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C-H键,则不容易被氧化得到
。现有分子式为C11H16的一烷基取代苯,已知它可以被氧化的同分异构体有7种,其中的3种是
、
、
。请写出其他4种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芳香胺是多种染料产品的中间体,也是农药、除草剂和多种橡胶防老剂的主要原料,1−萘胺用以下方法制备:
(1)溶剂的结构简式为
,则
中氮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
中所含有的σ键个数为_______,分子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基态氮(N)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其中轨道上的电子排布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
(3)萘胺的水溶性比硝基萘的强,原因是_______。
29、有下列几组物质,请将序号填入下列空格内:
A、CH2=CH-COOH和油酸(C17H33COOH) B、12C60和石墨 C、和
D、35Cl和37Cl E、乙醇和乙二醇
①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
②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
③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
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
30、测得某温度下0.5mol·L-1 HNO2(亚硝酸)溶液的pH约为2。
(1)写出HNO2的电离方程式___。
(2)将溶液加水稀释至10倍后,c(NO2-)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n(H+)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pH区间范围是___。
A.1~2 B.2~3 C.3~4 D.4~5
(3)分别取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与亚硝酸,以同样的操作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得反应溶液的最高温度盐酸要高于亚硝酸,说明可能的原因___。
(4)0.1mol·L-1 NaNO2溶液pH___7(填“>”、“<”或“=”),溶液中含有___种分子,溶液中c(Na+)___c(NO2-)(填“>”、“<”或“=”),下列措施能提高溶液中c(OH-)的是___。
A.适当升高温度 B.增加压强 C.加水 D.加入NH4Cl固体 E.加入Na2CO3固体
31、学习有机化学,掌握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命名和官能团性质是重中之重。
(1)的分子式为_______,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
(2)烃A的结构简式为,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烃A:_______。
(3)麻黄素又称黄碱,是我国特定中药材麻黄中所含有的一种生物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其结构为:,下列各物质:
与麻黄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填字母)。
(4)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有四个不同基团时称为手性碳原子,如A中星号“*”碳原子就是手性碳原子。
若使A失去手性,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
A.一定条件下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B.一定条件下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一定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 D.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
32、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 HF | HClO | ||
电离常数 |
|
(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②NaClO溶液、③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标号)。
(2)NaClO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常温下,将0.1 的氨水和0.1
的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溶液显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4)25℃时,将a 的氨水与0.01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所得溶液中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的电离平衡常数
_______。
33、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与稀
反应实验,探究硫酸铜的用量、反应温度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在蒸馏烧瓶中加入
稀硫酸,再通过注射器注入一定体积的
硫酸铜溶液和蒸馏水,插入锌片,用秒表记录产生
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 A | B | C | D | E | F |
温度/ | 25 | 25 | 35 | 25 | 25 | 25 |
| 0 | 1 | 1 | 2 | 20 | |
蒸馏水体积/ | 20 | 16 | 0 | |||
所需时间 |
回答下列问题:
(1)每组实验中浓度相同,则
_______。
(2)_______
(填“>”“=”“<”);
的原因是_______。
(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加入少量硫酸铜、升高温度,反应速率_______(填“加快”“减慢”“无影响”)。
(4)利用滴定法测定实验B反应后剩余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已知:沉淀
范围8~10)
①准确量取该剩余液注入锥形瓶中,滴加_______作指示剂。(填标号)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②用标准
溶液滴定,实验后得到下列实验数据,计算剩余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滴定次数 | 待测液体积/ | 标准 | |
滴定前读数 | 滴定后读数 | ||
第一次 | 10.00 | 0.50 | 16.88 |
第二次 | 10.00 | 1.00 | 17.34 |
第三次 | 10.00 | 0.50 | 18.10 |
③下列操作中可导致测定浓度偏低的是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取标准溶液的滴定管,未经润洗就直接注入溶液,进行滴定实验
B.读取标准溶液体积时,开始时平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C.锥形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34、由A、B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气体,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A的物质的量分数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
(2)若测得混合气体中仅含两种元素,A、B都是无机物时,
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都是有机物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某混合气由A、B等体积混合而成,将其与适量氧气混合,引燃后反应物均无剩余,将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H2SO4(减少的体积恰好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足量碱石灰(体积减半),又知通过浓H2SO4与通过碱石灰所减少的气体体积之比为5∶2。气体体积均在105 ℃和1.01×105 Pa条件下测定的,据此确定混合气体的组成________。
35、如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 ___________装置(填“原电池”或“电解池”)
(2)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CH4的电极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甲池中消耗 1.6 g甲烷,则乙池中某电极的质量增加 __________g。
(4)反应一段时间后,乙池中溶液成分发生了变化,想要完全恢复到电解前可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5)某工厂烟气中主要含SO2,可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SO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③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6、工业上研究减少NOx、CO等污染性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用CH4催化还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如:
I.CH4(g)+4NO2(g)⇌4NO(g)+CO2(g)+2H2O(g) ΔH1
II.CH4(g)+4NO(g)⇌2N2(g)+CO2(g)+2H2O(g) ΔH2=-1160 kJ/mol
(1)若在相同条件下,1 mol CH4还原NO2至N2,整个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867 kJ,则△H1=____kJ/mol。
(2)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H4和4 mol NO(假设只发生反应II),20 min后该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为1.2 mol。
①从反应开始至刚达到平衡用CH4表示的反应速率v(CH4)____,N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
②相同温度下,若按原比例投入,且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达平衡后下列物理量是原来的2倍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达到平衡的时间 B.CH4的平衡浓度
C.平衡时N2的物质的量 D.平衡时NO的体积分数
③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可用分数表示)。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填字母)________。
A.4v正(NO)=v逆(CO2) 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CH4的体积分数不变
④对于该反应而言,不同温度下,CH4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T1____T2,v正(a)_____v逆(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