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工业上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
,含少量难溶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铁红(
)步骤如下。
(1)酸浸:用硫酸溶液浸取烧渣中的铁元素。若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措施中能提高单位时间内铁元素浸出率的有_______(填序号)。
A.适当升高温度B.适当加快搅拌速率C.适当减小硫酸浓度
(2)沉铁:取“酸浸”后的滤液并加入
,改变氨水用量,测得铁的沉淀率随氨水用量的变化如图。
①为提高铁的沉淀率,应控制氨水用量为_______。
②氨水用量小于时,铁的沉淀率变化幅度很小,其原因可能为(不考虑氨水与
反应)_______。
(3)过滤:“沉铁”后过滤,滤渣中含有和
,滤液中浓度最大的阳离子是_______(填化学式)。
(4)焙烧:和
高温焙烧后均可得到铁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目前,能较稳定存在的氯的氧化物有、
、
等。有关数据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式 | |||
沸点/℃ | 3.8 | 11.0 | 82.0 |
(1)常温、常压下,三种氧化物中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
(2)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我国从2000年起逐步用
代替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在消毒水时,
还可将水中的
、
等转化成
和
等难溶物除去,说明
具有_______性,试写出用
(
反应后的产物为
)氧化除去
生成
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工业上可以用下列反应制备:
,请用单线桥法表示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
(5)工业上也可以用制备的反应原理为:
(浓)
。
①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②若上述反应中产生,则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4、正确书写以下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1)HNO3: _______________
(2)Ba(OH)2: _________
(3)Na3PO4: _______________
(4)(NH4)2Fe(SO4)2: ___________
5、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___;理由是_________
6、现有 A.三氧化二铝 B.三氧化二铁 C.过氧化钠 D.碳酸氢钠,E氨水。请你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物质,用字母代号填空:
(1)常作为潜水艇和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的淡黄色固体是_____;
(2)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_____;
(3)常用于焙制糕点,也可用作抗酸药的是_____;
(4)红棕色固体是_____。
(5)属于盐的是_____,
(6)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7、硝酸铜受热易分解:,当温度达到800℃时,
开始分解:
,至1000℃以上,
完全分解(加热过程中忽略
,
等反应)。现取7.52g
无水晶体,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分解,将生成的气体及时导出并用足量的
溶液充分吸收(
)。
(1)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经加热完全分解,其中的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铜,则所得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___________。
(2)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完全分解,铜元素全部转化为氧化亚铜,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被足量的溶液充分吸收后,还有多余的气体,则多余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分子式),其体积(标准状况)是___________L。
(3)若该质量的无水硝酸铜分解后的残留固体中含有1.60g ,则残留固体的质量可能是___________g。
8、某小组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 I:将Zn片和Cu片分别插入盛有50mL 2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
观察到Zn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温度由T1℃升到T2℃;Cu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①Zn片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
②Zn片与稀硫酸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符合如图_______(填“A”或“B”)。
(2)实验Ⅱ:用导线将电流表、小灯泡与Zn片、Cu片相连接,插入盛有50mL2mol•L-1稀硫酸的烧杯中。
①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Cu片表面产生气泡,溶液温度由T1℃升到T3℃。
②结合电子的移动方向,解释Cu片表面产生气泡的原因 _______。
(3)实验I和Ⅱ产生等量气体时,测得T2>T3.结合能量的转化形式,分析两溶液温度变化幅度不同的原因 _______。
(4)将Zn片和Cu片换成Fe片和石墨棒,重复实验Ⅱ,判断电流表指针是否发生偏转。若不偏转,说明理由;若偏转,写出Fe片表面发生的电极反应式,理由或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
9、(1)0.5 mol H2O的质量为____ ,含有______个原子。
(2)质量都是50 g的 HCl、CH4、N2三种气体中,原子数目最多的是气体是_______ ,在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条件下,密度最大的气体是__________ 。
(3)标准状况下11.2L,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2g,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
(4)实验室需用浓硫酸配制100 mL 1 mol•L-1的稀硫酸。可供选用的仪器有:
①量筒;②烧杯;③胶头滴管,还必须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 (写仪器名称)。
(5)一定条件下,RO和Cl2可发生如下反应:RO3n-+Cl2+H2O==RO42-+2Cl-+2H+ ,从而可知在RO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_____,当有标准状况下8.96L Cl2被消耗时,反应中共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____mol。
10、氨在能源、化肥生产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
(1)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回答下列关于NH3的问题:
①实验室常用NH4Cl与Ca(OH)2制取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下列试剂不能用于干燥NH3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碱石灰 C.NaOH固体
③氨气可以合成多种物质,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氨可用于燃料电池,氨易液化,运输和储存方便,安全性能更高。新型NH3-O2燃料电池原理如下图所示:
电极1为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电极2的反应式为_______。
(3) 工业生产中利用氨水吸收SO2和NO2,原理如下图所示:
NO2被吸收过程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11、称量固体时,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 (____)
12、某小组同学欲研究及
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第1组 | 第2组 | 第3组 |
S(单质) |
|
|
(2)实验室通常用______试剂检验。
A.紫色石蕊
B.品红
C.酚酞
D.高锰酸钾
(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的性质:(熔点:
-
,
;沸点:
-
,
)
①装置I模拟工业生产中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I、II、III、IV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I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装置III中溶液逐渐褪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按I、II、IV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溶液,反应后增重4.8g,则装置IV中发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已知溶液与
反应时,
转移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
(5)该实验小组的学生丁用酸性
溶液测定空气中
含量,若气体流速为
,当时间为
时酸性
溶液恰好褪色,则空气中
的含量为___(
)。
13、(1)质量比为14 :15的N2和NO混合,则混合气体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质量相同的五种气体:①CO2 ②H2 ③O2 ④CH4 ⑤SO2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中含有0.4mol的Cl-离子,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Al2(SO4)3和MgSO4组成的混合物中,Al3+与Mg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在含有2mol SO42-的混合物中,MgSO4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克。
14、聚合硫酸铁(PFS)是优质、高效的铁盐类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主要用于净水。下图是以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Fe2O3)为原料制备PFS的一种工艺流程。
(1)粉碎过筛选取细小颗粒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酸浸槽中,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反应釜中,加入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制备过程中,若需检验反应釜中含有的Fe3+,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反应釜中的溶液,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填试剂和现象),说明其中含有Fe3+。
15、是自然界中的重要碳源,
综合利用是日前的研究热点.
(1)工业上已经实现与
反应合成甲醇.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测得
和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
①内,用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_______
②能够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填选项)
a.和
的浓度相等
b.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c.消耗同时生成
d.
(2)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新型纳米催化剂和
的表面将
转化为烷烃
①已知在纳米催化剂表面,
与
完全反应生成CO和气态
时吸收
的能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催化剂中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一定比例的
和
溶于盐酸,然后在
下逐滴加入
溶液,继续搅拌,得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