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离子。
(1)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Fe(NO3)3 + NaOH + Cl2 = Na2FeO4 + NaNO3 + NaCl+ H2O
反应中______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_______。
(2)若制取8.3g铁酸钠需要标准状况下______ L Cl2。
(3)已知CuO具有氧化性,能够和氨气反应生成两种单质,请写出在加热条件下CuO和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 (填标号)。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不慎碰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灭火
C.蒸馏时,温度计应伸入液面以下以便测温度
D.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应立即用浓溶液清洗
(2)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高温加热 b.蒸馏 c.分液 d.过滤
请将相应分离或提纯物质方法填入空白处(填标号).
①除去澄清石灰水中悬浮的颗粒:____________.
②除去中混有的
:____________.
③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__.
④分离水和的混合物:____________.
4、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众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代替的。
Ⅰ.现有下列物质:①NaCl晶体②BaSO4③熔融K2SO4④Fe(OH)3胶体⑤液态氯化氢⑥稀硫酸⑦NaHCO3溶液⑧石墨⑨氨水⑩酒精⑪CO2⑫澄清石灰水。请将序号分别填入下面的横线处: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
(2)⑦与少量的⑫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Ⅱ.选择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内为杂质),并写出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物质 | 需加入的试剂 | 离子方程式 |
CO2(HCl)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NaCl溶液(Na2CO3)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NaHCO3溶液(Na2CO3)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5、回答下列问题:
Ⅰ.有下10物质:①钠,②纯醋酸,③,④
,⑤NaOH,⑥漂白粉,⑦HCl,⑧
,⑨碳酸氢钠,⑩乙醇。
(1)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⑥漂白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少量①和⑧的溶液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Ⅱ.已知离子还原性,则氧化性
___________
(填“>”“=”或“<”),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
、
、
,其中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向该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一定会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如果要使溶液
、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通入氯气与溶液中剩余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6、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离子Na+、K+、Cu2+、H+、NO3﹣、Cl﹣、CO32﹣、OH﹣按可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情况,把它们分成A、B两组,而且每组中均含两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2CO3溶液和H2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Cl溶液和AgN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OH溶液和NaH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___。
(2)铁粉与足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___。
(3)一种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___。
(4)二氧化硫使浅绿色氯水褪色:___。
(5) K2Cr2O7+ HCl═ KCl+ CrCl3+ Cl2↑+ H2O,以上反应中失电子的物质是___。还原产物是___,K2Cr2O7的氧化性___Cl2的氧化性(填“>”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
8、根据题意,填空。
(1)请用下列10种物质的序号填空: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下列各组物质:①红磷和白磷;②和
;③
和
;④
和
;⑤
和
。请根据题意,将各组物质的编号填入下列空白处。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
(3)分子中含有22个共价键的烷烃为_______(填分子式);该物质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含有五个碳原子,有两个甲基作支链,符合条件的烷烃有_______种;
(4)分析下列烃分子,完成填空。
① ②
③
④
ⅰ.写出①有3个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ⅱ.分别写出②、③生成一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ⅲ.在、
条件下,某种气态烃与足量的
完全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没有发生改变,则该烃是_______(填序号)。等质量的上述4种烃,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则消耗氧气最多的是_______(填序号)。
ⅳ.可以用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②的试剂是_______(填序号)。
A.水 B.氢气 C.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9、I.T℃时,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和1mol
,发生反应:
,经过tmin,反应达到平衡,已知平衡时,
。
(1)0~tmin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
(2)T℃时,该反应的甲烷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能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
a.反应速率
b.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同时,生成3n mol
f.单位时间内4mol C—H键断裂的同时2mol O—H键也断裂
Ⅱ.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A、B两种气体间的转化反应,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4min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___________(填“是”或“否”)
Ⅲ.控制变量法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已知反应);
实验 | 温度/℃ |
| 稀 | |||
V(ml) | C(mol/L) | V(ml) | C(mol/L) | V(ml) | ||
① | 25 | 15 | 0.20 | 20 | 0.3 | 15 |
② | 25 | 30 | 0.10 | 10 | 0.5 | x |
③ | 35 | 20 | 0.15 | 20 | 0.3 | 10 |
④ | 35 | 10 | 0.30 | 10 | 0.5 | 30 |
(6)该实验小组主要是探究___________对速率的影响;x=___________;上述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___________。
10、I.完成下列问题
(1)已知在室温的条件下,pH均为5的溶液和
溶液,回答下列问题:各取5 mL上述溶液,分别升温至50℃后,pH较小的是_______溶液:取5 mL
溶液,加水稀释至50mL,
_______
(填“>”、“<”或“=”)。
(2)SOCl2是一种液态化合物,在盛有10mL水的锥形瓶中,小心地滴加8-10滴SOCl2,发生剧烈反应,液面上有白色酸雾形成,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
①SOCl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若将FeCl3溶液直接蒸干得不到无水,用SOCl2与FeCl3•6H2O混合共热,则可得到无水FeCl3,其原因是_______。(用简要的文字回答)
(3)已知某温度下,0.1 mol/L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该温度下将
的NaOH 溶液与
的
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
,则NaOH溶液与
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
II.25℃时,有浓度均为0.10mol/L的下列4种溶液:
①NaCN溶液②NaOH溶液③CH3COOH溶液 ④NaHCO3溶液
HCN | H2CO3 | CH3COOH |
Ka=4.9×10-10mol/L | Ka1=4×10-7mol/L Ka2=5.6×10-11mol/L | Ka=1.7×10-5mol/L |
(4)这4种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
(5)向NaCN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测得HCN和NaCN的混合溶液的pH=11,则约为_______(保留1位有效数字)。
(7)CH3CO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若溶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_______mol/L(填精确值)。
11、(1)下列物质中:①SO2 ②液态氯化氢 ③CH4 ④熔融NaOH ⑤NH4Cl固体 ⑥氨水。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
(2)1.204×1024个H2SO4分子的质量为____g,共含________个氢原子。将上述H2SO4溶于水配成600mL溶液,再加水稀释到1000m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3)K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Fe3+的浓度为0.5mol/L,SO浓度为0.9mol/L,则K+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恰好不再产生沉淀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12、实验室里需用纯净的KCl固体,但目前只有含K2SO4、(NH4)2CO3杂质的KCl。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提纯。
已知:1.(NH4)2CO32NH3↑+CO2↑+H2O
2.K2SO4、KCl热稳定性好,KCl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此操作可选择在_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2)步骤②不用硝酸钡溶液,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步骤②时,简述判断SO42-是否除尽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
(4)步骤③所加试剂M为: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操作S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1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少量氧气。
(1)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现欲制取1.12L(标准状况)氧气,理论上需要消耗氯酸钾多少克?生成氯化钾物质的量多少?______、______
14、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通过电化学方法实现了二氧化碳的捕捉并将其转化成高值燃料甲烷,其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如下表所示:
化学键 | C=O | H-H | C-H | H-O |
吸收能量(kJ/mol) | 728 | 436 | 414 | 464 |
则该反应为__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每消耗1molCO2吸收或放出热量为___________kJ。
(2)工业上可用反应处理含氮废气,在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2molC和2molN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min时测得C的质量为18g。
①该段时间内用N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
②若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气体密度与反应开始时气体密度之比为___________;
③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消耗12gC同时消耗44gCO2
B.C的质量不再变化
C.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E.容器内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F.每有1molC=O键生成,同时有键断裂
④改变下列条件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压缩容器体积 B.再加入12gC
C.通入NO D.向容器内滴加1mL稀NaOH溶液
15、从海水中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如图是某工厂对海水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Ⅰ.海水淡化
(1)人类可以从海水中获得淡水,以解决水资源危机。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等。
Ⅱ.海水提溴
(2)步骤①中已获得,后续操作又将
,还原为
,其目的是_______。用
水溶液吸收
,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Ⅲ.海带提碘
(3)灼烧是将海带放入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用酒精灯充分加热灰化。
(4)步骤②加入和稀
的目的是_______。向步骤②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