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中的变化表明到南宋时我国( )
唐宋南北方人口密度统计图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C.北方经济持续衰退
D.南方人口总数超过北方
2、秦始皇时,“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这说明当时( )
A.注重丞相的决策权力
B.君权与相权斗争加剧
C.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
D.形成君主的高度集权
3、某同学计划假期走访博物馆或纪念馆,搜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相关资料。以下他应参观的是( )
A.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B.“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C.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D.刘邓大军渡黄河纪念馆
4、“霹雳一声震乾坤,打倒土豪和劣绅”。这首《农友歌》歌词反映的情景发生在( )
A.国共北伐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明清时期,前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据记载,贡使来华,旨准京城觐见,来往国书,献奇珍异物。帝嘉许,与之贸易,倍偿之。这种“贸易”形式( )
A.有效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了封建政府的财政负担
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6、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加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是( )
A.租调制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7、下面是董仲舒的部分言论。据此可知,董仲舒的这些言论( )
言论 |
《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 |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
未有夫人君之权,能制其势者也,未有贵贱无差,能全其位者也 |
A.确保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B.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D.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8、19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中国思想界出现三本代表性的著作: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861年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提出“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原则;1862年郑观应的《救时揭要》,关心时务,经世济用。这反映了( )
A.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了政治舞台
B.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C.民族危机下思想界出现了新动向
D.思想变革是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
9、20世纪初,《安徽俗话报》认为“一国的矿产若落在外国手里,那一国的死命,便也握在外人掌中。……那时全国的人,只有供他奔走,仰他鼻息了。万世子孙,那有翻身的日子呢。”所以在《安徽俗话报》看来,中国失去了矿产的利权,便是一种已经灭亡的现象了。这一认识( )
A.反映出民族意识的萌发
B.深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
C.推动了保路运动的兴起
D.揭示出社会矛盾的变化
10、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等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突出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和平民主,反对独裁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
D.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1、中共某次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必须与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巡行此议决。”这表明中共当时
A.调整了党的最高纲领
B.制定出党的最低纲领
C.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宣布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2、《三国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等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这些故事都和一场战役有关,这场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场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3、西汉萧望之曾借昭公三年出现雨雹、而后季氏专权的故事来解读雨雹现象,借此批评专权的霍氏,结果得到宣帝赏识;而夏侯胜以武帝在位时灾异频现说明其德有亏为由,反对宣帝为武帝立庙乐,最终受宣帝处罚。这说明( )
A.西汉时期君主专制不断走向强化
B.君权神授思想成为政治主流思想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官员直言敢谏
D.政治斗争工具的效用受皇权影响
14、春秋战国时期,孟子谓天下当“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管仲提出“衡石一称,斗斛一量”、“书同名、车同轨”的主张。这一局面( )
A.表明奴隶制度进一步瓦解
B.反映贵族丧失了世袭特权
C.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D.折射出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15、图1、图2、图3所示的青铜器的出土可以说明先秦时期( )
A.华夏文明源出河南
B.青铜器物种类多样
C.青铜工艺世界领先
D.华夏音韵绵延不绝
16、1902年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撰文指出“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牛为体则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如其种人之面目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严复意在( )
A.驳斥中体西用的落后观念
B.宣传改革传统教育体制
C.营造维新变法的社会氛围
D.强调中西文化有机融合
17、清朝康熙时期允许四口通商,到乾隆时期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这种变化反映出清政府( )
A.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B.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C.提高了官营手工业地位
D.改变了“朝贡贸易”体制
18、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其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黄帝陵作为影片的开头,内容涉及延安丰富的教育文化活动、自然景色和风土风貌、边区的政治民主运动、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富有激情的文艺活动等等。据此可知,延安电影团的成立旨在( )
A.丰富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
B.保存边区丰富的战地资料
C.揭露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D.鼓舞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
19、依据下图中相关信息,判断图中处应填写的是( )
A.政事堂
B.枢密院
C.中书省
D.军机处
20、史书记载国力雄厚,财政充裕却亡国的政权是( )
A.汉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
21、据一些学者的统计和修正,从1894年到1931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42.493亿两增至192.252亿两,净增了3.52倍。中国的人均GDP则由1894年的10.2两,增至1930年的40.8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放松侵略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官僚资本推动
D.民族工商业发展
22、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其行政设置与内地划一的同时,其他的管理体制也仿内地一并推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旨在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C.此举激化了民族矛盾
D.说明民族平等政策得到了贯彻
23、《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脱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的“民军起事”是指(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保路运动
D.中华民国成立
2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
A.批评心学空谈
B.发扬传统文化
C.推动社会转型
D.强调经世致用
25、背景
(1)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________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
(2)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革命党人决定在________发动起义。
26、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约法规定
(1)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
(2)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
(3)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________和________
(4)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使其统治权,________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等等。
28、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________;中国共产党为此在抗日革命根据地实施________。
29、西北
(1)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________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________地区。
(2)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3)________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________,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30、明朝后期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_____》和宋应星《_________》分布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31、唐朝后期,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加剧。875年,_____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虽然被镇压,但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2、________,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________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________
33、公元前3100年左右,如果你来到古代埃及,有幸与当时的法老进行交谈。在目睹修建的金子塔同时,在赞叹其宏伟的同时,不仅要问为什么要修建?法老告诉你,他相信________,下辈子还会统治埃及。
34、与此同时,群众性的________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________、________运动,有力推动了纺织、面粉等________系统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________、________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5、三国至唐时期的书法具体表现是什么?(从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整理)
36、辛亥革命深刻改变了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表1911年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国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二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一些学者据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2)你怎样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3)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37、统一全国
(1)什么叫“宁汉合流”?
(2)东北易帜指的是什么?
38、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
宋元时期,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在地方设立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材料二古代监察机构及官员相对独立,有职有权,是廉政建设中制衡机制的体现。从整个政治结构来看,是同体监督;但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来讲,其相对独立,又是异体监督的表现。监察官员权力过大,不加制约也不行。开元年间,唐玄宗就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廷弹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御史的权力。宋代又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相互牵制。这种制约权力的方法,在廉政肃贪、保证监察制度的正确施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看法。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然而,就在人们欢庆胜利的激情犹酣之时,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漫画《时代的标志》:Welcome to Moscow(莫斯科欢迎您),据说莫斯科的麦当劳是全世界经营最好的分店。
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战争才刚刚开始”这一言论出台的背景,并指出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的主要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现象出现的政治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要求:以对“多极合作时代”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