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新中国科技发展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①时期:远程导弹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③时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
C.④时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D.⑤时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银河巨型计算机诞生
2、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肩章。这一时期应该是(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1919年“五四”运动后,“不买洋货,不读日本报纸,不登日本广告”为国人所认可;同年5月《新闻报》刊登兴业烟草公司广告:“欲求强国,当先裕财。提倡国货,责在吾侪。”1925年“五卅运动”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还推出了“大长城”与“大爱国”两款新式香烟。这些现象( )
A.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
B.有助于民族工业发展
C.催生了实业救国思潮
D.迟滞了半殖民地步伐
4、元代中期,吏部统计结果显示,汉人、南人在中央政府官员中占比超过50%,在地方官员中占比超过70%。这反映出( )
A.蒙古贵族控制了主要官职
B.南方政治影响力持续上升
C.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
5、北伐战争虽然取得胜利,但我们仍说国民大革命是失败的,其最主要的理由是( )
A.共产党员被屠杀
B.国共合作破裂
C.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D.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6、如图的老照片讲述了西安事变和平落幕,蒋介石携夫人返回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来到机场迎接的画面。下列关于照片中所反映的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
A.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
B.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C.爱国民主运动达到了高潮
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始
7、1979年中国电影观众达到293亿人次,成为后来难以逾越的高峰,电影界喜称为“中国电影复兴之年”:与此时电影大发展相关的背景是
A.中国进入对外开放的新阶段
B.科教兴国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C.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中国共产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8、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下列最能体现五四运动“革命性”的口号是( )
A.“抵制日货”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9、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体现的“工农武装割据”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根据地建设
D.政权建设
10、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中寻找“同类项”,你的选择是( )
A.民族危亡
B.探索出路
C.资产阶级
D.民主政治
11、前秦苻坚和苻融登寿阳城东望,见晋军布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苻坚开始有惧色,回头对苻融说:“此亦劲旅,何谓弱也!”。材料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牧野之战
B.巨鹿之战
C.楚汉战争
D.淝水之战
12、1900年6月21日,清廷发布向八国宣战的诏书,李鸿章看到这份诏书的第一反应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之后各国代表在上海领事馆商定完毕《东南互保章程》。有学者认为,这次任性的宣战其实是给11年后的辛亥革命作了一次提前预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B.广东省率先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该战争的性质与辛亥革命一致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13、下图中变化所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
A.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疆域历经变动基本定型
C.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
D.南北经济发展渐趋平衡
14、据图推断( )
A.汉唐时期农业得到持续发展
B.宋元粮食增产依赖于中原开发
C.明清时期人地矛盾走向尖锐
D.古代民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5、元代,云南设立行省后,改变了其分裂割据的状态。汉族移民随着交通线深入云南,使得精耕细作的方式得到大规模推广。《元史•食货》记载,云南行省纳粮曾经达到277719石,远超同期辽阳。四川、陕西等行省。据此可知元代( )
A.南北经济的差距继续扩大
B.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加强
C.因地制宜的模式收效明显
D.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消失
16、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府,后又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台湾学子也可以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且有固定的录取名额。台湾震灾、水灾后,清政府也进行赈济。清政府上述举措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A.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利于增强台湾对国家的认同感
C.助推了台湾地区文化发展
D.有效缓解了满汉官僚间的纷争
17、20世纪20年代,鲁迅在书中写道: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
B.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
C.军阀割据混战的动荡局面
D.君主政体符合中国国情
18、中国人民经过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洗礼,提高了民族觉醒和政治认识,所以义和团运动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这表述的是义和团运动的( )
A.过程
B.影响
C.目的
D.背景
19、1842年,魏源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系统地介绍了地球形状及其运行规律、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并绘制了世界地图及各国地图。这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A.近代科学开始传入中国
B.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教育模式得以根本改变
D.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20、魏晋时期,长江下游粮食产量提高,土地价格增长,经济繁荣的地区从过去寥若星辰的"点",扩展为遍地开花的“面”。出现上述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赋税制度变革
B.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C.北方人民南迁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1、下图为“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这次会议( )
A.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领导力量
B.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2、胡适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讲座时,强调五四运动是一场以理性对抗传统,以自由对抗权威,张扬生命和人之价值对抗压制生命和人之价值的运动。他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
A.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B.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D.掀起了抗日救国的高潮
23、欧洲人的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海路大通,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下列相关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纽芬兰岛
B.法国——塔斯曼——到达拉布拉多半岛
C.荷兰——德雷克——到达合恩角
D.荷兰——卡蒂埃——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24、《秦律十八种行书》中规定,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当天送完,不准搁压。搁压的依法论处。隶臣妾年老体弱及不足信赖的,不要派去送递文书。这可以说明秦朝的文书行政( )
A.有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B.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
25、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6、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世宗被百姓誉为“________”
27、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________,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________,淞沪会战结束
28、“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________
29、新中国面临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_______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30、________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31、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是指
32、沿海危机
(1)东南沿海的“倭患”
①背景:明朝前期,朝廷严禁海外贸易,走私活动猖獗,________盛行。
②举措:明廷派________等人平倭,戚家军。
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重创倭寇。
③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2)欧洲殖民扩张与争夺
①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________,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日益频繁。
②表现:
澳门:16世纪中叶,________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台湾: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________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________。
33、当时,________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34、元朝中央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及全国宗教事务的机构是__________。
35、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3点,P39)
36、西方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工具的革新,而中国的手工业虽然成就突出,却未导致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未实现生产力的极大飞跃。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分析其原因。
37、新文化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38、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9、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