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石家庄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榨(yā)       自吹自(léi)        能(chěng)

    B.见(piē)     顿开茅(sè)          取 (jí)

    C.养(juàn)   大发雷(tíng)       (gài)

    D.言(zhēn)   不容发(jiān)       (suì)

  •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写文章要围绕主题,反映和揭示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不能言不及义,空话连篇。

    B.他从整体着眼断章取义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赢得了同学们和老师的一致赞赏。

    C.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

    D.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史书,而《史记》则是纪传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周亚夫军细柳》和《陈涉世家》均出自《史记》。

    B.新闻注重准确和客观性,作者的感情和思想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

    C.小丽的哥哥娶了阿花为妻,所以小丽和阿花是妯娌。

    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 4、下列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即使不能拥有舒适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保持一份纯真的情感。

    B.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长沙地铁4号线宛如一条巨龙串联起长沙城的西北和东南,让长沙地铁线网从“十”字形迈向“米”字形架构,形成“网络化运营”。

    D.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卫灵公纳谏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夫民未有见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履决不组:鞋子坏了不得编织。④见:了解。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灵 公 之 论 宛 春 可 谓 知 君 道 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卫灵公是个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沁园春·雪》一诗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为学校的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题文)欣逢母校百年校庆,一位海外归来的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名句填写)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非连续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夏季不约而至,棒冰与冷饮齐飞,西瓜和wifi一色,与此同时,“夏季病”也在不停地刷存在感。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但是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免疫力差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感冒找上,甚至还会引发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空调病。免疫力这道防线不真的特别容易生病,尤其是在这么敏感的时期!那么,夏季我们更应该调节我们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西医的常用术语。相信大家都知道,免疫力是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能够帮助我们抵挡大多数疾病的侵。而在中医的世界里,“正气”和免疫力的概念非常接近。

    材料二:如何帮助孩子获取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是家长关注的热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刘喜红指出,七大营养元素缺一不可,饮食要遵循自然食物、均衡膳食适可而止、多种多样的原则。

    摄入足量碳水化合物至关重要。免疫力与人体摄入的蛋白质、维生素类、矿物质等因素有关。复课后,学生可能会因为赶课时导致学习强度加大,家长如何更好地给孩子提供足够营养支持?学生的营养强调平衡合理,七大营养元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水,缺一不可。需要提醒的是,在学习强度较大的时期,家长要注重孩子碳水化合物(即主食)、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足量摄入。

    年龄越小营养不良风险越大。长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消耗或需要量增加是导致营养不良的三大主要因素。事实上,年龄越小的孩子,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更大。刘喜红介绍,儿童营养不良中年龄分布在3岁以下的孩子占90%,1岁以内的占50%以上。“越小的孩子自主能力越低,无法表达需求,这也是喂养人喂养知识缺乏的表现之一。”刘喜红提醒,目前仍有大量家长给孩子添加“辅食”的方法、时机不规范,这也是出现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

    是否营养不良需医学诊断界定。营养不良有医学诊断标准,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两个标准差称为低体重,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第三个百分位或者两个标准差称为生长迟缓,身高的体重即体型低于同年龄同性别的第三个百分位或者两个标准差称为消瘦。如果真的确诊为营养不良,需要从长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消耗或需要量增加三大主要因素考虑,对因和对症处理。此外,注重孩子的身体活动也是提高免疫力的重要方面,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不整天待在空调房,对营养的充分吸收,对免疫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材料三:下表为调查某市五所初中768名学生后,所得的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分析调查表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一月1次以下

    5.2

    12.8

    0

    一月2-3次

    28.2

    29.7

    3.7

    每周1-2次

    30.1

    35.1

    28.6

    每周3-5次

    26.3

    13.7

    32.1

    大约每天1次

    10.2

    8.7

    35.6

    【1】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那些喜欢待在空调房又免疫差的人,很容易感冒,还会引发其他的空调病。

    B.家长应在孩子学习强度较大时,让孩子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

    C.若被医生确诊为营养不良,只需从长期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消耗或需要量增加考虑即可。

    D.从材料三可知,初三有一半以上学生每周锻炼1-5次,是三个年级中数量最多的。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如何帮助孩子获取均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薄荷

    佚名

    ①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②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③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竟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④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竟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⑤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⑥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⑦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⑧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一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⑨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⑩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阅读全文,请筛选出薄荷的特点。

    【2】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解说下列句子。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落了一地。

    【3】依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5】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 11、孝道

    王承磊

    王有德是个孝子,村里人都这么说。可王有德不觉得自己是个孝子,是因为他的老婆。

    王有德的媳妇彩凤不是个省油的灯,结婚三个月,就嚷嚷着让公爹自己一个人做饭吃。王有德用手捂了捂彩凤的嘴,使了个眼神。彩凤掰开他的手,眼一瞪,大着嗓门吼: “怎么!不让人说话了?”

    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你能不能小点声!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那还得我做呢!”彩凤瞥了眼王有德,“你不做饭不知道做饭的累,夏天那个热,冬天那个……”

    “得、得、得。”王有德摆摆手,打断彩凤的话,“难道让爹做饭给你吃?你也太那个了吧。”“太哪个了?啊!你说呀!”彩凤也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王有德气得把脚一跺,摔门去了学校。他是个老师,此刻却深感自责。

    东屋里,爹独自盘腿坐在炕上,眼圈红红的,烟袋“滋滋”地胃着青烟。刚才的话,他都听到了,儿子腹背两面夹攻,难为他了。只怪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他想起了村前那处老屋。

    那晚,是全家人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王有德和爹的眼眶里一直闪烁着晶莹剔透的东西,像要溢出,却始终没有掉了。

    第二天。早饭。彩凤早早做了饭,给王有德盛了一碗菜。王有德问:“哪碗是爹的?一彩凤说:“他又不在这儿吃,没做他的。”“哪碗是我的?”王有德云淡风轻地问。“那碗肉多的就是你的。”彩凤朝桌上一指。王有德默默端起自己的那碗苯,随手拿了个馒头,转身朝门外走去。“哎!你去哪儿?”彩凤在后面吆喝他。“我不吃了,给爹送去!”王有德扔下这一句,头也不回。彩凤哼了一声:“不吃算了,饿死你个贱骨头。”

    中午。午饭。王有德回家看着桌上的饭,又问:“哪一碗是我的?”彩凤丢了句:“爱吃哪碗吃哪碗。”王有德端了一碗,拿了馒头,一声不吭往外走。彩凤大声喊:“有种自己煮吃。”王有德真没在家吃饭,他给爹送去,说是媳妇让端过去的。自己径直去了学校。

    晚上。晚饭。彩凤蒸的包子。王有德照例问了句,“哪碗是我的?”然后端了自己那碗,给爹送去。彩凤心想,可能他去和爹一起吃吧或是去外边吃了。于是,她偷偷跟在王有德后面。王有德进屋后,彩凤听见他说:“爹!媳妇包的包子,让我给您送来。”爹说:“那就一起在这儿吃吧。”“不了,不了,爹,我回去吃。”王有德说完就走了。

    彩凤还是跟在他后面,见他并没回家,而是去了学校,躺在办公室的躺椅上看书。那晚,王有德没有回家睡。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夜里,蛙鸣声一刻也没停。

    连续三天,王有德只是吃饭时回家给爹送饭,然后再回学校。

    第四天,有人告诉彩凤,王有德在上课时晕倒在讲台上,现在被送去了医院……彩凤马上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病人身体虚弱,体力严重透支,需要休息。那一刻,彩凤怠然明白了什么。

    那天中午,彩凤包了饺子,一份送给了爹,一份送到了医院。王有德醒来时,看见媳妇端来的饺子,强撑着要起床。“要去哪?你得休息。”彩凤问。“我把我这份给爹送去。”王有德说这话时,彩凤的眼里有晶莹的泪,那是真正的泪。她说:“你快吃吧,我刚送过去。”王有德不信,坚持要起来。这时候,爹来了,他端着彩凤送去的饺子,送给儿子……

    王有德出院时,彩凤亲自把公爹从老屋接回了家。那天,小院里恢复了爷俩曾经和睦的声音。媳妇彩凤双手端着第一碗饺子恭恭敬敬地送到爹的面前。

    1请从王有德的角度来补充完整小小说的情节,每处不得多于四个字。

    被迫分家——口口口口——累倒住院——口口口口

    2文中王有德对父亲的“孝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请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王有德那苦瓜似的脸上紧蹙的纹路蠕动了几下,声音压到小得不能再小并和着一种乞求和沙哑的语调说:“你能不能小点声! 让外人听了笑话!再说,爹一个人,吃饭不就是多双筷子多个碗吗!”

    ②请说说“王有德说这话时,彩凤的眼里有晶莹的泪,那是真正的泪”句中“真正的泪”的含义。

    4躺在家里床上的彩凤心面上多多少少泛起一阵波纹。”请用彩凤的口吻,写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时光易流逝,花开总有时。每一种花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可强求,无法更改。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让我们学会等待,学会坚守,学会从容面对生命中的风雨与骄阳。

    请以“花开有期”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2)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