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六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点明地域和季节,其中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从空间上形容洞庭湖的广阔浩渺,从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运用道理论证,论述了“自食其力”的重要性。

    D.《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两句,写求学者之多和师道之严。

  •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每个时代的青年文化工作者都肩负着不同的文化使命。 。这是时代对青年文化工作者的馈赠,也是时代带来的骄傲和荣耀。

    ①更重要的是,党和人民都期许着青年文化工作者拿出反映这个时代的新的文化成果

    ②同时也对更年轻的“00后”们有着启示性的价值和意义

    ③今天,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这一代年轻的文化人也同样被赋予了新的担当

    ④青年文化工作者书写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当下,也启示着中国文化未来的走向

    ⑤他们承上启下,要传承老一辈文化工作者的成就和经验,并进行自我开拓和创新

    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②①④

    C.①③②⑤④

    D.③①④②⑤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认为,无论是网络新媒体还是传统的报纸专刊,选词用句都应认真推敲,反复斟酌,避免歧义。

    B.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对药品实现全品种全过程追溯的10项标准。

    C.在治疗新冠肺炎过程中,中医和西医协同作战、相得益彰,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D.有的人爱占小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这类人通常不会受大家欢迎。

  • 4、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 (lè)业        (háng)业为先

    (mù)         言行相顾

    B. (zhèng)引      (chán)师

    (gǒu)(lóu)    断章取义

    C. (pián)进       (xiè)(dú)

    (fó)门         不二法门

    D. (tiáo)      (wù)

    (lěi)        (guō)不舍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御者之妻》,完成小题。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实以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选自《初中语文同步阅读》)

    【注】①御:驾驭车马的人。②抑损:谦卑。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   ②驷马

    ③妾以求去也   ④晏子而问之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之”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御者

    A.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B. 前人述备矣 (《送东阳马生序》)

    C. 居庙堂高则忧其民(《醉翁亭记》)   D. 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2用“/”为下面的文言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其 御 之 妻 从 门 间 而 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归,其妻请去。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4读了《御者之妻》这则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语文综合运用。

    亲爱的同学们,你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肩,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1)活动创意: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标语(请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小说人物大家猜。

    九(二)班在“小说人物大家猜”的活动中,郭嘉同学拟了几道知识竞赛题,你能说出其中的人物形象吗?

    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两个公人听了,暗暗地道:“苦也!却是坏了我们的勾当,转去时怎回话!且只得随顺他一处行路。”

    ①选段中的“兄弟”指_________(人名),从人物语言中可以看出鲁智深的_______________ 品质。

    《水浒》中这样写道:“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山东呼保义’,一书‘河北玉麒麟”。

    ②上段话中依次出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位首领的绰号。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活动感言中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我热爱小说,小说是我的最爱。A几年来,通过阅读小说,使我的知识得到不断积累,思维更加活跃,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人生是短暂的,怎样才能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问题。B从阅读第一部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始,每读一部小说,我就将自己代进故事之中,体会和了解了不一样的人生。C这是我阅读小说的最大乐趣。

    ①A句成分残缺,应将“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删去。

    ②B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位置互换。

    ③c句是肯定句,请将其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

    (1)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__________

    (3)越明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鸟儿在湖面时飞时栖、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景象。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日,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在哗哩哗哩一上线,便受到网友们的热烈追捧:播放量、弹幕量一骑绝尘。有研究者认为,经典名著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改编为影视剧已是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而新上线的互联网弹慕版本,乃是传播方式的又一突破。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特质与集体人格的具体体现。现代中国人在对文化的反溯中,可以知晓自己根源何处,知晓民族的情感审美及价值信仰来自何方。那么,如何将传统文化从抽象概念与范式化叙事中抽离出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细化到现代生活之中呢?

    ③集文字、音频、图像、信息互动为一体的新新媒介,提供了一种可能。

    ④互联网传播中,信息交互性进一步强化,经过内容再解读、生存情境再演绎,受众与古文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不仅有利于内容记忆与信息扩散,而且经过新新媒介的渲染,更多人重拾对传统文本的兴趣,渴望在更深层次进行解读。

    ⑤其实,部分经典本身也经历了不同媒介的传播过程。以三国故事为例,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中粗陈梗概的史料为其源头,之后,又历经数个世代的累积。晚唐李商隐《骄儿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一句,可见三国故事早在晚唐之前便已经在民间流传。在这一过程中,说书艺人是重要媒介,通过口耳相传,使三国故事家喻户晓。除此之外,还有以三国故事为内容的杂戏表演。如杂剧传奇《赤壁记》《西川图》等;皮黄剧《三顾茅庐》《借东风》等。

    ⑥现代社会,大众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不仅是说书听戏,还有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中国诗词大会》(成语英雄)等节目如雨后春笋,更有以李子染为代表的主播,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分享传统生活方式,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符号。

    ⑦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的生存环境与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传统文化范畴内的事物接触较少,从而造成认知的空白。主播们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受众重现春耕秋收、造纸制笔、染布裁衣的过程,在图像、声音、文字的叠加中,大众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的传统田园生活有了具体的感受与认知。同时,田园风光、古朴器物成为传统生活方式的衍生,为历史记忆与当下情绪建立联系,激发出大众的强烈共鸣,唤起他们的归属感,继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认同。

    ⑧由此可见,在现代传播过程中,新新媒介的作用显著: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阐述较为抽象的“传统”概念,在视觉、听觉的共同刺激下,受众的想象力进一步被激发,在直观的审美中实现跨时代的心灵碰撞,继而产生共情。

    ⑨作为几千年经验的总结与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元的当下,更应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

    (作者:司聃。有删改)

    【1】请为本文拟写一个能概括中心论点的标题。(不超过15字)

    【2】议论性文章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第⑤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任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

    热播的《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三季借助电视媒介讲述文物故事,立足于疏远大众视野的文物古籍,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用文物表达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深沉情感和无限眷恋,用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解读中国文明发展的内涵。

    【材料二】

    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在2018年第十届日本冲绳国际电影节上征服了无数观众,一举斩获“最受欢迎的海外影片”奖。以国粹和最新电影科技“3D全景声”相结合,将电影逻辑和京剧审美独特地贯穿于唱念做打之中,既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也回应了现代社会关切,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每临大事有静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中国千百年来的这一古训,早已沉淀为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基因。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成就大事要有这样的静气,应对危机同样要有这样的静气。现在,我们正处在抗击断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越是到了这种紧要关头,越是要沉心静气;越是到了吃劲费力的时候,越是要凝心聚力。物资缺了,可以调配;人员少了,可以支援;但人心不要慌,秩序不要乱,守持静气,去坚定战斗就是!

    ②这场疫情突如其来、传播迅猛,一时间,湖北武汉等地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承载快速上涨的感染人群、医疗设备、防护用品、生活物资也一度出现巨大缺口。这也是对人心的考验时刻。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了,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全国上下心系战、众志成城。也有极少数人静气不在,一些争论令人难辨真假,个别居心叵测者借机散布谣言,扰乱视听、唯恐民心不慌、天下不乱,面对病魔、面对生死,有些慌张无可厚非;面对压力、面对管控,有点牢骚可以理解。但是,盲听盲从、一味抱怨,就会害人害己。不少时候,显而易见的答案往往并非事实真相,立竿见影的评价也难免片面和偏颇。在自己看不清、拿不准的时候,保持静气,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才是靠谱的做法。否则,慌里慌张、失去静气,就会进一步失去理智,更加想不清事情,糊里糊涂,怎么会有良好的应对之策?

    ③面对这场疫情阻击战,各级干部,所有党员,一切先进分子,更应该守持静气。怎么守持静气?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好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好好遵从国家专家组专家和其他权威专家科学专业的释疑指导,好好关注主流媒体对疫情防控情况的及时报道,多增一分理性判断,多减一分盲目情绪,把自己的静气找回来。

    静气,其实就来自于信心和信任,对战胜病魔的信心,对党和人民的信任,对科学的信任。静气也来自于我们的责任。只要人人都起来负责,都参与战斗,为战胜疫情尽心出力、添砖加瓦,就能彼此之间给予最大的信心和信任。战疫情、斗病魔,绝不仅仅只是各级政府之责、医生护士之责,也绝不仅仅只是武汉人民之责、湖北人民之责。不管你身处何地,不管你愿意与否,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都要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之责。

    ⑤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与疾病抗争的奋斗史。预防传染病、治愈传染病,是漫长人类历史的重大主题之一。在与天花、霍乱、鼠疫(黑死病)等恶性传染病的殊死搏斗中,人类一次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胜利从来都来之不易,需要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识大局、顾大家,目标一致、行动一致,团结起来,共同战,这样才能共同赢得胜利。团结才有力量!

    ⑥向所有在一线战斗的战士致敬!向无数的逆行者、志愿者致敬!向一切默默做贡献的人们致敬!他们身上有静气,这是中华民族的静气,中国人的静气

    【1】选文以哪种表达方式为主?

    【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如何才能守持“静气”?

    【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作者说:“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之责。”作为一个中学生,你应该如何做才能担起责任,守住“静气”呢?

  • 11、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在纸上开满葵花

    ①“爸,我要当画家!”

    ②“什么是画家?”父亲皲裂的手正敲打着葵花,一些葵花籽掉落下来。

    ③“在纸上画画,能把画卖出去挣到钱的,就是画家。”

    ④父亲换了一个葵花,接着用木棍敲打着:“这画能当饭吃?有人会买吗?”

    ⑤“画不能当饭吃,但能欣赏它。”东旭接着说,“好的画作肯定会有人买的。”

    ⑥“学画画一年得花多少钱?”父亲问道。

    ⑦东旭慢吞吞地说:“艺术生一年的学费最少得3万元……”

    ⑧父亲没接话,扛起满满一袋葵花籽,走进了仓子。父亲从仓子出来时,直了直腰板:“你真想学画画吗?”

    ⑨“想。”东旭马上又说,“但一年要花很多钱……”

    ⑩“钱的事你不用管,你只管好好学就行。”父亲觉得嗓子有些干,“去给我舀一碗凉水。”父亲接过碗,一饮而尽,擦了擦嘴角:“去学吧,学出个样来。”东旭眼角湿润了。

    东旭从小就喜欢画画,是母亲教他的。母亲的手巧,会画画,还会剪纸。母亲画的小燕子就跟真的一样,小时的东旭很怕小燕子从纸上飞走。可是,东旭11岁那年,母亲病逝了。母亲走后,父亲便一个人照顾东旭长大。家里有很多油彩笔,东旭用它画天上的星,画心里的母亲,也画花花、画草草……

    一眨眼,东旭的中学生活就画上了句号。他想去学美术专业,父亲一年靠种葵花是挣不了多少钱的,这东旭是知道的。

    “爸,我上大学一定好好学,然后周末我就去兼职挣钱。”夜里,东旭躺在炕头,父亲躺在炕沿儿。

    “你只管好好学习,剩下的,有爸呢。”

    开学了,东旭要上大学去了。父亲将东旭送上了客车,突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但他知道,儿子是奔更好的前程去了。

    回家的路上,村里人问:“你儿子大学,学的啥?”

    “画画。”

    一人说,“这四年学费算下来,得10多万吧!”

    另一人说:“这就是败家子啊,一点也不为他老子考虑考虑。”父亲听了这话,狠狠地瞥了他们一眼。

    父亲回到家,边喂猪边想:“还是得多寻思点挣钱的路子,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吃午饭的时候,村头老刘来了,跟父亲说:“我儿子在镇里包了份工程,我觉得你合适去,一天能挣150块钱。就是活儿累,不知道你能不能受得了?”

    父亲笑着说:“咱就是劳动命,有啥活是干不了的呢?明天我就去。”父亲更累了,辗转于工地间。夏日,骄阳似火,尘土飞扬;冬天,冷风飕飕,寒气逼人。父亲伛着身子,默默坚持着。这一年,父亲挣了不少钱,人瘦了,头发也白了。

    父亲常给东旭打钱,然后电话里叮咛:“不用太节省,有些钱该花你得花。”但父亲一次也没问东旭的学习情况,他知道东旭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在大学期间,东旭受到专业指导,他的画作经常被老师在班里公开表扬。大三那年,他的一幅画作获得了一项美术比赛一等奖,奖金5万元。钱打到银行卡里的时候,东旭激动极了,他跟老师请了一周假。回家那天,他给父亲买了新衣服,又买了很多熟食。

    父亲去村口接他。路上,遇到的人都主动向他们发话:“东旭回来啦。”

    父亲抢着说:“回来了,回来了!孩子的画获奖了。还给我买了新衣服。”

    村里人便竖起大拇指,说:“东旭有出息了!”

    这天夜里,父子俩喝多了,抱头痛哭。“东旭,你那张获奖的画,给我看看。”父亲忽然想起这事。

    “画作已经被美术馆收藏了,不过我用手机拍了下来。”东旭急忙拿出手机,翻到相册递给父亲。

    父亲看着这幅名为《在纸上开满葵花》的画:一大片金灿灿的葵花,向阳而生;天上,母亲微笑着,俯视弯腰劳作的父亲;半空中几只喜鹊在飞。

    良久,父亲微笑着说:“这葵花,画得不错。”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3年3月14日,有删改)

    【1】快速阅读全文,依据提示内容,完善小说的情节梳理。

    东旭提出当画家的梦想,父亲答应他→① _____→②____ →夜里,父亲欣赏东旭的画作

    【2】结合上下文,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夏日,骄阳似火,尘土飞扬;冬天,冷风飕飕,寒气逼人。

    【3】简要分析第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4】文章结尾父亲微笑着说:“这葵花,画得不错。”你觉得这幅画有哪些“不错”的地方?请结合画面内容回答。

    【5】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你的理由是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还有一种幸福叫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