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①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2022年“我爱祖国”演讲比赛中,他的演讲触目伤怀,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B.这菜刚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吃的东西!
C.漫江碧透,红叶满山,醉人的美景吸引着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地来游玩。
D.我们的党员干部面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是不会无动于衷的。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浩瀚 凄然 篡改 惨绝人圜
B.遗嘱 呓语 黝黑 油光可鉴
C.泄气 疆绳 周济 鹤立鸡群
D.隽刻 彰显 绯红 入木三分
4、填入下列文段空缺处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崭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___________。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______________。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_____________。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_______________。
①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①③ C. ①③ ② ④ D. ④②①③
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底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赏析诗中加单横线句子的妙处。
【2】加波浪线的句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加双横线诗句呈现的画面。
6、补写下列句子。(共7分,每空1分)
① ,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
②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③不戚戚于贫贱, 。 《五柳先生传》
④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⑤ , 欲上青天览明月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无题》
⑦ ,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7、《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作家______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作品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______的真实生活。
8、阅读下面的文本,回答问题。
社戏(节选)
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央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②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③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搠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④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蒿,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并没有空地呢……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⑤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
⑥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⑦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竞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
⑧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⑨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⑩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⑪吃完豆……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⑫“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⑬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⑭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⑮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阅读文段,梳理情节,在空白处填写四字词语。
(1)→赵庄看戏→(2)→夜深至家→(3)
【2】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好”在哪里?请谈谈你的理解。
【3】阅读①②段文本,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作者得以看社戏的愉悦心情的?
9、我校八年级(5)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以学校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保护身边文化遗产的倡议。(不少于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