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好问同学以番禺龙舟竞渡为题材制作微视频,以下是微视频的部分解说词。其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俗语说:“四月八,龙船透底挖。”龙舟比赛前,要举行隆重的起龙船仪式,这在番禺是家喻户晓的事。
B.“沉睡”的龙船被“唤醒”后,村民还会对龙船进行清洗与修补,这一做法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至关重要。
C.欣赏龙舟比赛,除了看快慢,还要看桡手的动作,更要看整支队伍传递出来的团结一致、锲而不舍的精神。
D.比赛结束当然少不了一顿传统地道的龙船饭,光是那浩浩荡荡的气氛,就让人感到岭南文化的魅力。
2、选出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错误的一项( )
A. 萧鼓 荒草萋萋 决眦(cí) 怆然涕下(chuàng)
B. 猥琐 祸不单行 迸溅(bèng) 忍俊不禁(jīn)
C. 狂斓 巅沛流离 修葺(ròng) 悲天悯人(wén)
D. 譬如 以身作则 校对(xiào) 深恶痛绝(wù)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0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顿 孱头 眼花瞭乱 警报迭起
B.修葺 竹蔑 忍俊不禁 毛骨悚然
C.攀谈 濒临 酣然入梦 群蚁排牙
D.吞噬 燥热 无动于衷 颠沛流离
5、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良商贩呕心沥血经营的制假窝点被工商局一举查获。
B.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C.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D.有些同学对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别字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无关紧要。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同事们交流起来,一致______:有时候直播中出现差错,简直就是______、莫名其妙,错得自己事后______,大呼:“怎么会在这小阴沟里翻了船!”但______下来,仔细梳理就会发现,万事总有因果,有失误也就必定有原因。
A.感慨 鬼使神差 捶胸顿足 冷静
B.认为 意想不到 恍然大悟 冷静
C.感慨 意想不到 恍然大悟 平静
D.认为 鬼使神差 捶胸顿足 平静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神、粮食、歌词、歌唱、南方”都是名词。
B.古代尊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谦称自己的弟弟为“舍弟”。尊称对方的见解为“高见”,谦称自己的家为“寒舍”。“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与礼物,我一直惠存着。”“惠存”是敬辞,使用错误。
C.《咏雪》一文传递出一种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中“集”字的甲骨文是,其字形为“很多的鸟儿都栖息在树上”,可得出其解释为集合,聚集。
D.《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未至东晋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文中画线的字。
①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_
③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
④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复投之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又数刀毙之 D.亦毙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狼之“黠”表现在哪里?当代社会,人们常说一个优秀的团队应有“狼性”,这种“狼性”又是指什么?
9、(1)乐器、乐曲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往往借这些意象来表达怀乡思亲的情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属于上述这种情况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岑参在《逢入京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情感。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草莓
①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②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③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④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每日朝霞的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
⑤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我们激动不安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它虽然曾经使我们萌动不安,却又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选择填入第①段的横线中。
正确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从行文思路看,第①段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文章第②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4】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萌动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节选自《老山界》)
【1】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
【2】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
【4】文中第⑪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触觉角度突出夜之_________,从_________觉角度暗示山之高,从_________觉角度反衬夜之_________。(每处填一个字)
【5】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⑪段的画线句。
12、作文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读完《木兰诗》,我们更是对木兰充满钦佩。恢复女儿身的木兰也一定赢得了许许多多各行各业的男生的爱慕与追求。
请你以一个爱慕者的身份给木兰写一封情书,题目自拟。
要求:①口吻:男生身份,职业不限,但职业确定;②内容:一定要充分依据《木兰诗》所提供的信息,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充满情、思,洋溢文采;③体裁:不限,也可以是情诗、情歌;④书写:工整;⑤目的:一定要赢得芳心。期待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