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武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 2、对下列四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渔家傲》这首词抒发了戍守边关、建功未遂、思念家乡的心情。

    B.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射天狼”的“天狼”即天狼星,这里用以指从北方来进扰的辽国军队。结句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C. 《望江南》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运用夸张和比喻,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形象化。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有人从商店里   出头来,脸上还带着睡意。

    ②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   他一顿!

    ③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说不定这是条   的狗;可要是每个猪崽子都拿烟卷戳到它的鼻子上去,那它早就毁了。

    A. 伸   教育   娇贵

    B. 冒   批评   高贵

    C. 探   教训   名贵

    D. 钻   惩罚   宝贵

  •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释]:①秦王:指秦武王。②《诗》:即《诗经》。③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④范、中行:指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⑤三家:指赵、韩、魏三国。⑥梁君:指梁惠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鲜有终________

    (2)为三家笑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3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两条忠告?

    4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读文后你获得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秋来”,点明了季节。“风景异”,概括地写出了秋季边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风光。“衡阳雁去无留意”,“无留意”是说边塞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展翅奋飞,毫无留恋之意,反映了边塞的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B. 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把所见所闻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特别是“孤城闭”三字,它隐隐地透露出不利的军事形势。

    C. “将军白发征夫泪”,总收全词。将军通宵不眠,发为之白的原因,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征夫落泪也是出于同样原因。征夫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胜利,又难免思念家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纯粹而又统一的情绪。

    D. 这首词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发慷慨雄放之声,意境沉雄开阔、苍凉悲壮。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荷文学社”近期开展了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就下面一首诗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西瓜、苹果都是圆的/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

    1社长金辉说:“这首诗的意象并不多,但每一句都能让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意象展开想象,并将其描述出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方法。

    孙子涵是个留守孩子,从记事起就跟父母聚少离多,听大家读这首诗,她泪流满面。此时,她的同桌安慰她说:“子涵,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带给我们别样的感触,总会有许多时刻拉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思。但是,难道你不觉得,你的爸爸妈妈也在思念你吗?其实,心中有家,就能感受到温暖,就能感受到幸福。”

    2同桌的这段话中有一处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请你纠正。

    3这段文字在用词得体上也有不当之处,请加以修改。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写出古诗文的原句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3)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4)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己亥杂诗》)

    5)梳洗罢,     (温庭筠《望江南》)

    (6) ,欲别故乡难。 (夏完淳《别云间》)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中都有表明词人以国事为重这种心志的句子,它们分别是:  

    (8)郦道元《三峡》首先写两岸连山呈现出的状态是: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结尾点明以乐其志的生活方式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

    汉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汉字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魂魄有所寄托和依归。有了汉字,才有了辉煌璀璨的唐诗宋词元曲汉文章,才有了汪洋恣肆书法艺术。汉字的审美灵动性是有自不待言的,它从产生之日起,就具备了一种形式美。甲骨文a   ,金石文问敦厚重,篆书含聚内(liǎn),隶书外拓放逸,楷书b   ,草书c 等,无不显出或动或静的美。汉字充满了审美的敏感,汉字的意象更能抽象演(yì)出无限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被惊叹为诗之魂,从而启迪了诗歌创作的灵感。

    【1】给下面加横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内(liǎn)   演(yì

    【2】将下面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空白处。(填序号即可)

    飘逸虬曲  端庄雄秀 瘦峭峻锐

     

  •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①关于唐赋的价值与地位,一向有“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之说。两极之间,多有争议。这些争议,不无道理,也不无局限。这些局限往往与时代思潮和著述体例有关。随着思想的开放与唐以后赋研究的深入,重新估量唐赋的价值与地位,我们心气会更加平和,心态更加开放。

    ②唐赋的题材承旧而出新、因时而变。大唐开国,充溢着向上生长的力量,颂美王朝君国的作品为数不少,讽谏的成分也有所加强,士人的报国之志与不平之气在赋体创作中开始振发,君臣唱和的风气殊为显盛。到了盛唐时代,赋体创作已突破题材的拘束,达到无人、无物、无情、无事不可以入赋的程度。中唐因古、律之分而有所侧重,古体多见科考失意、贬谪愤懑、社会批判,律赋则多写礼乐刑政、典章制度、祥瑞献奉;命题出入经史,意在探究治乱、推行教化、颂赞君国。晚唐赋作,一面吊古伤今,一面讽时刺世,更多末世景象与情怀。

    ③赋经汉魏六朝,题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但唐人还是尽量在传统的题材上寻求突破并致力于新题材的开创,直到晚唐,赋的题材内容还在因时、因人而变,而全部的唐赋既反映了深广的社会现实,也显现着丰富的生命意识。

    ④唐代有散体大赋、骈赋、诗体赋、骚体赋等传统赋体,不仅集传统赋体之大成,而且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并留存有杰出的俗赋篇章。唐赋体裁不仅多样而且多变,赋体流动不居的品格在唐代展示得最为明显。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其中每类手法又自有其细致的技巧与演革的过程。

    ⑤唐代辞赋大家的身份也发生了改变。汉世赋家,多为言语侍从之臣,身份类同俳优,魏晋文学自觉,激发了个体意识,不过赋家仍以高门士族居多。唐赋作家,身份既多,意识也更复杂。不同的身份意识影响及于赋作,形成不同视角与话语。

    ⑥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以后基本处于停滞。赋体演革的停滞让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而对于唐人来说,恰恰是一种幸运。唐赋因时代精神的影响与个体意识的彰显而形成了一定的风格;较之汉赋的雄霸夸饰与六朝赋的繁缛绮丽,唐赋康健朗畅,更可贵的是唐赋风格多元多貌,并有着时代与个人的特质。

    注: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无赋”与“唐赋高峰”两种说法都毫无道理,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B. 随着思想的开放与赋研究的深入,人们确信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高于其他朝代。

    C. 盛唐时代,赋体创作不受题材的限制,达到一切可写的都可以入赋的程度。

    D. 晚唐时期赋的题材才开始反映深广的社会现实,显现出丰富的生命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提出了在思想更加开放、研究更加深入的情况下须对唐赋的价值与地位重新估量的问题。

    B. 第②③段肯定了唐赋在题材上的突破及新题材的开创的贡献,也指出了唐赋的不足。

    C. 第⑤段从作家身份的角度论述了唐赋作者身份的不同及其对赋作所带来的影响。

    D. 最后一段总结了唐赋的发展变化特点,得出了唐赋“众体兼备、承前启后的赋史地位”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赋的体裁与题材一样,承旧而出新,衍生出律赋、文赋等新的赋作体式。

    B. 赋体的表现手法与赋作的体裁、体制关联互动,可见唐赋的表现手法与以往也会有所不同。

    C. 唐代辞赋大家打破了魏晋时期高门士族居多的状况,出现了各种身份的辞赋大家。

    D. 赋体的演革到唐代已达极致,因此后人不再有创新的机会与空间,从而造成赋体演革的停滞。

  • 11、①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只有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公共汽车在树旁插下站牌,让下车的人好在树下从容撑伞。入夜,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漏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里的科员端详过计算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

      ……

      ②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它们的传统是引颈受戮,即使是神话作家也不曾说森林逃亡。连一片叶也不逃走,无论风力多大。任凭头上已飘过十万朵云,地上叠过二十万个脚印。任凭那在枝丫间跳远的鸟族已换了五十代子孙,任凭鸟的子孙已栖息每一座青山。当幼苗长出来,当上帝伸手施洗,上帝曾说:“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啊!所以那树,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

      ③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断所有的动脉静脉。时间仍然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未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1选文第①段中“那树被一重又一重死鱼般的灰白色包围,连根须都被压路机碾进灰色之下, 但树顶仍在雨后滴翠,有新的建筑物衬托,绿得更深沉。”一句表现了“那树”怎样的品质?

    2谈谈你对第②段中”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的理解。

    3选文对伐木工人挖走树根的描写耐人寻味,请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推动亚、非、欧经济发展的纽带,挑灯备考时家人递上的那杯浓浓的奶茶是亲情的纽带,沮丧时老师的鼓励、跌倒时同学的搀扶、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风雨中的那把小伞……这些都是联系真情的纽带。

    请以“纽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书写认真,工整美观;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