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郑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连有误的一项是()

    A.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国小说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D. “说”表”记”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但”序”书”则不是。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拆迁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B. 马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C. 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D. 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面对这样的天文数字,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只能用我自己_________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②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的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_________的观众的心上。

    ③我独自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喜悦,_________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④这么多树枝在大地里面_________,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粮食的供养。

    A.贫乏     冗杂     企盼     息息相通

    B.贫寒     冗长     祈祷     息息相通

    C.贫乏     冗杂     祈祷     心心相印

    D.贫寒     冗长     企盼     心心相印

  • 4、请选出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 

    A.他们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捣乱的。这是一个转折复句。

    B.“我一次也没有去过北京。”这句话中“一次”充当状语。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都与音乐相关,其中“雅”属于祭祀时候使用的歌谣。

    D.“今天去医院呢?还是明天去医院呢?我实在是犹豫。”这句话标点使用无误。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益慕圣贤之___________         

    (2)色愈恭,礼愈__________

    (3)白玉之环(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家贫无钱购书,却能够“博览群书”“卒获有所闻”,得益于他勤奋刻苦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格。

    B.本文集史家叙事的简洁凝练,文学家描摹的生动传神于一体,而朴实的议论,深厚的抒情也浑然其中。

    C.“乡之先达”的严厉,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一心向学、不在意物质享受的态度。

    D.作者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讲述要想学业有成,就要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

    【4】阅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濂和王冕成才的原因有何异同?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链接材料)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王冕僧寺夜读》)

    注释:①陇:通“垄”,田埂。②或:有人。③蹊田:践踏田地。④曷:为什么。⑤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⑥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_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_________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综合性学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电池的使用数量、种类急剧增加。废弃电池随生活垃圾进入填埋、焚烧、堆肥的过程中,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渗漏作用直接污染水体和土壤,直接或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开展了“废旧电池回收”的系列活动,请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废电池回收宣传教育方面,欧盟提出了电池销售商、生产和进口商有教育公众的责任,同时每年应向环保部门汇报当年的回收协议实施情况。美国除在法令中规定有教育公众的要求外,还通过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进行电池回收公益宣传。我国目前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方面的宣传教育非常少,居民对废旧电池危害认识不足,没有形成普遍的自觉收集、自觉上交的意识,所以废旧电池回收还是难以形成规模,也不利于对废旧电池形成产业化经营。

    【材料二】很多发达国家对电池低汞化生产和废弃后分类回收的责任进行了立法管理。例如德国1998年就颁布了《废千电池及蓄电池回收处理法令》,对电池的设计、生产和销售提出了要求。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废电池的法令,只有行业性的规定。

    【材料三】美、日、德等国为加强对废电池的回收管理,建立了废电池回收的网络体系。我国至今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废电池回收体系,废电池回收还是难成气候。已回收的电池也面临尴尬境地,因为人们不知道这些废电池如何妥善处理。目前,很多地区和部门只能采取堆放的办法。使废旧电池处理形成产业化已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四】“如何处理废旧电池”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

    【1】材料四是一则“如何处理废旧电池”的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图,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该图主要信息。(不得出现数字)

    【2】请根据前三则阅读材料,为我国解决回收利用废旧电池、防止电池污染的问题,提出3条具体的建议。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填空。

    (1)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在水一方。(《诗经 蒹葭》)

    (7)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9)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奇特想象描写雪后美景的诗句是: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菜农

    ①我静静地看着他,他静静地看着书。

    ②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家禽的叫喊、车辆的鸣笛以及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菜蔬的商贩、挎着菜篮且走且看的主妇、蹿来蹿去追逐打闹的小孩……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片喧闹中、一堆蔬菜前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有在有人跟他买菜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来人。

    ③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健硕的臂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完全就是一副典型的农民模样。若是硬要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精致。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嗬,一本《陶渊明集》,差点跌破了我的眼睛!一个菜农,你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起了这高大上的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④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都徘徊着他在菜摊前埋头读书的神态;而每次想到这一画面,都会被我不无讥讽地贴上“虚伪”的标签。

    ⑤直到那个傍晚,我们又一次相遇——

    ⑥那天,我散步经过一个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那是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大家踩着同一个鼓点,扭着同一个舞姿,陶醉在同一个旋律里。这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与画面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一只拖把,正走向广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就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⑦我好奇地观察着: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了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片水渍。我正准备上前阻止他,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柄,在地面上挥动起来。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凤舞的水痕。我走上前去,地面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几行大字还未风干——我这才明白,原来他在练字!地面上的字,个个遒劲有力,刚柔兼济,圆滑顺畅,发力处如蛟龙升空,恢弘大气;收笔处如彩凤展翅,飘逸自然。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⑧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愧疚地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的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意与敬意。

    ⑨第二天我去了菜场。菜场一如往日一样的喧闹,他也如往日一样在静静地看书,自顾自地默诵着。他左右的商贩,玩手机的,拉家常的,东张西望的……应有尽有,而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纵使身边蝉噪蛙鸣,鸟语花香,他丝毫不为所动,静静地淡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流淌。很难了,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一心一意地守着他的书,守着他的书法。当我恭敬地把拓本递给他时,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⑩他执意要回送我些什么,便随他来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书法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铺、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获奖证书——这一定是他的奖品了。屋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屋内,他铺开宣纸研起墨来。我环视左右,一下子明白过来:他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他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他读古诗古文,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更是为了培养自己“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他送我的是一幅书法,上面是大大的十个字——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崔杰/文,选自《意林》)

    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完全文,请你将作者写菜农的几件主要的事情概括出来。

    第一件:____________第二件:________第三件: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除了描写菜农的外貌、肖像外,还写了他的动作、神态,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菜农在菜市场读书时的全神贯注的情态,表现了他对书本(知识)的虔敬(虔诚与敬意)和内心的宁静。

    B. 第⑦段“他臂膀上的肌肉块块绽出,拖把在地面嗖嗖游走”中“嗖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菜农写字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写字技巧的娴熟。

    C. 通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菜农是一位憨厚朴实、热爱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做事专注认真、不怕别人嘲笑奚落的人。

    D. 文章结尾用陶渊明的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揭示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对菜农的欣赏与敬佩之情。

    4文中,我对菜农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根据提示,将我态度变化的过程表述完整。

    怀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主人公是菜农,作者在描写他的同时,也写了其他人的活动,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菜农身上受到什么启示?(请用对偶句形式作答)

  • 10、赏梅花之风骨

    几生修得到梅花

    李榕桦

    ①在万紫干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豫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超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   。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扬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干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

    1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作答。

    2仿照第⑤段化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分析。

    5请默写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持自己操守和品行的句子。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信息裸奔的互联网社会难以走远

    ①近期,《南方都市报》记者只花了700元,就买到了同事包括名下资产、乘坐航班记录、手机实时定位、手机通话记录等个人信息。这样的个人信息查询服务可谓“无所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了“透明人”。更可怕的是,凭个人的力量根本查不出信息泄露发生在哪个环节,甚至不知道该向谁求助。

    ②如果说媒体记者“以身试法”,700元买来同事的全套信息,是对当前个人信息泄露状况的极端展现的话,那么在平时,信息泄露是很多人的日常体验。我们不得而知,为了快递、出行、买房、就医所登记的个人信息,到底会经历怎样的“奇幻漂流”。但无时无刻不在“骚扰”的电话显示个人信息被他人不合法的利用远超想象。每个人身处于某种信息裸奔之中,因此变得麻木。

    ③这种“麻木”表现在治理层面,则是信息保护“破窗效应”的进一步放大。南都记者曾向警方求助,警方也难以给出直接的解决方案——治理个人信息贩卖的薄弱可见一斑。除了个别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恶性案例,如“徐玉玉事件”,多数时候个人信息保护处于一种低效的窘境。如南都报道所示,个人信息贩卖平台并不隐秘,但相关部门就是拿它没办法,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无奈,又有多少治理滞后?

    ④互联网嵌入社会生活已越来越深,个人信息难免在网上留下痕迹。大数据改变了生活,也让每个人暴露在更大的信息泄露风险中。发达国家在信息社会勃兴前,一般都经历了立法保护个人信息的过程。中国的特殊性在于互联网大潮来得更快,加上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普及的进度,因此应该奋起直追,尽快补齐短板。

    ⑤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同样带来了诸多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在谈及国家应尽早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时就提出,如果没有隐私保护,人们可能就不愿意上网,也不愿意推动“互联网+”进入各行各业,这对于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不利。就此而言,避免个人信息的“裸奔”理应成为实施“互联网+”的基础。

    ⑥当前首要的是尽快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程。2003年,我国就开始起草《个人信息安全法》,2005年提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意见稿,但11年过去了,这部法律的制定并没有更多实质推进。当前个人信息保护形势更趋严峻,立法理当有紧迫感。

    ⑦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对信息保护也不能束手无策。当前诸多法律都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激发个人信息保护的执法活力、剔除维权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⑧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种硬实力,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互联网社会再昌盛,缺乏个人信息保护,也必定难以走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互联网大潮来得快,隐私权概念普及迟缓,信息保护步伐远远落后于互联网的普及进度。

    B. 个人信息保护的缺失对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诸多隐患。

    C. 在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之前,我国诸多法律都没有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D. 建立与信息收集规模和覆盖面相匹配的信息保护系统,是不可或缺的网络软实力的体现。

    2关于“网络实名制”,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

    B. 网络实名制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

    C. “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

    D. 匿名的网络环境会使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则会以其追溯机制完全消除网络乱象。

    3一直以来,有关“网络实名制”的争议不断。请结合链接材料及生活实际谈谈“网络实名制”的利或弊。

    (链接一)

    2016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将对许多网上行为设立实名认证,旨在给网络营造一片安全、诚信的“清爽”空间。近年来,随着网络乱象频频出现,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微信、微博、支付宝、铁路12306等软件目前均已设立实名制门槛。此次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无疑意味着实名制的全面到来。匿名环境下,有的网友会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不担心承担后果,导致谣言、诈骗以及各种语言暴力横行。实名制提供了基本的追溯机制,使得网络空间的行为不因技术的虚拟性而陷入无法追踪、无法追责的混沌状态。此外,实名制也能让种种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付出应有代价。

    (摘编自新华社《网络实名制全面到来,如何保障我们的虚拟空间更“清爽”》)

    (链接二)

    结合《网络安全法》对网络实名制的纲领性规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实施细则,针对网络侵权案件可能遇到的执行难困境,可组建和利用专项民间基金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补救。当前,“身份证号码查询系统”是各领域在认证身份信息时普遍应用的系统。因此,要努力提高网络运营者的技术水平,实现“身份认证系统”与网站后台数据库的有效衔接。

    (摘编自贾登勋、杜一冉《我国网络实名制的困境与出路》)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1)童年走了,其实快乐却常在;旅游结束了,其实美景却常留;朋友远离了,其实友谊却不曾疏远;好书读完了,其实感受却不曾消失……

    请以“其实 不曾消逝”为题,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 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