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余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外,友情更是不可缺的。因为①友情是一种广度,②亲情是一种深度,而③爱情是一种纯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 2、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代史书。

    B.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感人肺腑的经典诗句出自当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D. 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都是法国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巴黎圣母院》《羊脂球》《名人传》。

  •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公共汽车上是否该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 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C.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奏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 蓝牙版自拍杆,利用手机蓝牙功能,使用方便,拍照效果好,投放市场后果然不孚众望

     

  •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奥运会最引人入胜的项目是用尾巴的拔河比赛。

    B.心有余悸的目睹了那场惨烈的车祸全过程。

    C园子里,花草过多的芬芳之气使人头晕目眩

    D我获得了新奖,奖章上刻有一头憨态可掬的小猪。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________

    (2)阡陌交通________

    (3)便还家________

    (4)便扶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以下有关选文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虽是一篇虚构作品,却让人读来有一种真实感。因为文中进出桃源的路径真切具体,展现的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而且首尾设计的渔人、刘子骥两个人物也真实可信。

    B. 在进入桃源之前,作者通过描写桃花林的美景,让读者对桃花源有了期待。溪水蜿蜒曲折,曲径通幽,桃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吸引渔人最终进入了桃花源。

    C. 作者用想象描绘了一个自由安乐、清净自然、美好和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也表达了这种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其中“黄发”指小孩,“垂髫”指老人。

    4陶渊明创造的这幅“世外桃源”图景,给予了后世文学极大的滋养和影响,许多文人都写过相关的作品,其中王维的《桃源行》一诗所获评价最高。这首诗和《桃花源记》在描绘桃花源中景象的时候,均采用了一些相同的写作手法,试找出两种,结合诗、文内容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

    桃源行(节选)

    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注释①:隈隩(wēi yù)弯曲的地方。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汉阳”在诗中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

    B. 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

    C. 颈联描绘了晴日,汉水对岸的景物隐约可辨、凄美动人。

    D. 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所有的波斓壮阔都会化为细波,所有的锣鼓欢鸣都会归于寂,热血沸腾的青春带着它浩浩(dàng dàng)的气势一路走远,只留下平庸生活里难以消解的繁、干枯、琐碎、躁热。但我仍然想找回青春那(gǔ gǔ)流动的热血,去和曲折命运勇敢单挑

    (1)上面文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顶________

    A、céng 汤汤   rǒng   汩汩

    B、cén   荡荡   chén   股股

    C、cén   汤汤   chén   股股

    D、cén   荡荡   rǒng   汩汩

    (2)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和句子的语法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锣鼓”“青春”“气势”“勇敢”都属于名词。

    B、短语“波澜壮阔”“曲折命运”“平庸生活”的结构相同。

    C、“但我仍然想找回青春那(gǔ gǔ)流动的热血”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想找回青春。”

    D、“热血沸腾的青春带着它浩浩(dàng dàng)的气势一路走远”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春一路走远”。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独家原创试题)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守边将士浓烈思乡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挫折与磨难改变不了仁人志士的信念。《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是苏轼的壮志不改;《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文天祥面对生死取义成仁的抉择。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无线充电技术开创新能源汽车充电新思路

    ①由清华博士团队领衔,历经十余年创新研发的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终于在江苏南通发布、达到了国际同行的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望促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解决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续航短、充电难的瓶颈。

    ②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由地面发射端和车载接收端共同构成,当二者匹配时,就可以实现自动充电,无需插拔线缆,极大地提高用户体验,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还可以与智能驾驶功能配合,提供全自动的出行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日趋成熟,当前制约其普及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安全性、便捷性和经济性。针对这些制约这项技术发展的因素,江苏南通发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在业界首次提出了超薄型中置线圈的方案,车载的接收设备薄至8毫米,安装在车辆底盘的中央,这种改变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化效果。

    ③如何做到更安全?无线充电系统工作时,发射端设备表面会形成较强的高频电磁场,从而加热可能出现在设备表面的金属物体,造成安全隐患。为了提高系统安全性,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团队一方面研发了高性能金属异物检测装置,可在强背景磁场内准确检测到发热的金属物体,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执行保护动作,另一方面还深入研究了电磁场中金属物体被加热的特性,通过恰当的电磁场设计,显著降低了金属物体在无线充电系统中的温升,从源头上抑制危险的产生。

    ④使用中如何做到更便捷?进行无线充电的前提条件是地面发射端与车载接收端大致对齐,上一代的无线充电装置,当泊车出现偏差时,会导致性能损失甚至无法充电,所以,传统方案通常允许的最大泊车偏差为10cm甚至更低,这将使无线充电的便利性大打折扣。而此次发布的研发方案将最大泊车偏差提高到了20cm以上,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使用体验。

    ⑤一项新技术的推广,经济性往往成为成败的关键。为了实现对传输距离和横向偏移的容差,传统无线充电方案不得不使用更多的材料,以留出足够的冗余量,这必然导致成本难以降低。而此次发布的这套解决方案,在保持较大位置容差的同时,做到了显著降低材料的冗余量,从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能性,最终制造出广大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高性价比的产品,从而使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得到迅速普及。

    ⑥目前,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功率是15W,而给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充电的功率是11KW,这样的功率可以实现为动力电池的无线快速充电,所以,这又被称作“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此次发布的新技术、新方案,将推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普及应用。

    ⑦现阶段,整个汽车行业出现了新的动向,传统燃油汽车市场已经日趋饱和,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都不断上涨,这既是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也是因为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在不断转变。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是新能源汽车最好的选择,没有人会排斥一项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实用技术。

    1新一代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方案有什么优点?请简要概括。

    2简要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10、阅读下文,完成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

    王开岭

    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寻找现场感!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重视,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它教会我们一种打量生活、对待同胞、判断事物的方法和价值观,这是我们认知生命的起点,也是一个生命对待另一个生命的最正常态度。在世界眼里,我们也是一个,忽视了这个,也就丧失了对人和生命最深沉的感受。

    其实,生命之间,命运之间,很近,很近。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结合全文内容,概括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有哪些弊端。

    【3】文中写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 请补全本文的论述思路。

    先指出人们对悲剧日常感受上的不良嗜好,并分析其弊端;其次论述   ;最后指出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薄暮中的刀锋

    凸凹

    ⑴一如大雪覆盖旷野,遮其丑陋,使其美白,风霜侵袭颜面,去其鲜润,使其粗糙,放眼望去的人与事,往往不是它的本质,譬如眼前这个人——

    ⑵酷暑之下,他仍着一袭草绿的建设服,前胸是污渍,后背是汗碱,下身是土色的粗布裤子,两只裤腿挽到膝盖。他推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后架上绑着一个乡下才有的窄长板凳,车把上挂着一个工具袋。知道我在注视着他,便朝我一笑:“磨剪子磨刀不?”平时并不弄刀切菜的我竟说:“磨。”

    ⑶至楼口,我说:“且等一等。”他笑笑:“好,不急。”

    ⑷我住的是一楼,出门来时,见他已骑在窄凳上,工具整齐地摆在脚下。

    ⑸一大一小,两把刀,因勤于擦拭,刀面光洁,心想,其实是无须磨的,不过是照顾一下你的生意而已。接过刀,他顺刀刃斜睨了一下,笑着说:“您这刀,虽光亮唬人,却还没有开刃呢。”我说:“这怎么可能?”他说:“您看,这刀身与刀刃一样厚薄,手指头放在刀刃上用力摁一下,也不过是一道白印。”一试,果然。

    ⑹他将其中的一把抵在窄凳一端的匝柄之上,再用皮环缚住刀尾并蹬在脚下,使其牢靠,然后施以锉刀,一点一点地锉去刀刃上多余的部分。窄凳的一端就安着一盘砂轮,手柄一转,火星一闪,刀刃立现,但他居然舍轻就重,用手。这将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我有些不耐烦:“干吗不用砂轮,不过是把切菜刀。”他说:“您这把是合金做的,一上砂轮,会崩出豁口。”我还是不能信服,便问:“你们磨刀是论件数,还是论工时?”他说:“论件,一把四块。”说完,他似乎明白了我问话背后的含义,脸红了。脸红的应该是我,他却先红了,让我心生一丝惭愧。

    ⑺刃开过之后,他从工具袋里拿出一块中间凹陷的磨刀石,不紧不慢地磨了起来,磨过一个光景,他便斜眼看一看刃口,并用手指在刃上试一试,再接着磨,不断反复。其间,他点燃了长杆烟袋,衔在嘴上,因为漫长,烟火竟断了数次。他那个样子,让我惊疑:他这是出来做买卖的吗?

    ⑻这把刀好了,竟用了近半个小时,看了一眼那另一把刀,我不禁笑着摇了摇头。他也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一把合金做的。”我说:“这一把就不磨了,凑合着用吧。。”他说:“那可不成,刀既然到了我手里,就属于我。”他把刀固定,然后再点燃了烟袋,重复着既有的程序和动作。我不耐烦地进了屋,把刀和人遗弃在那里。

    ⑼不知为何,我总不时到临街的阳台看一眼那人。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脸上,脸色很黄,一如土地。到了后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

    ⑽知他快完成工作了,走出去,掏出十元纸币给他付工钱,“不用找了。”他坚决把两元毛币塞进我兜里,说:“八块钱是我的手艺,十块钱就是贪心了。”他表情严正,我内心欢悦,望着匠人,突然想起一句台词,情不自禁喊了一句:“磨剪子来戗(qiànɡ)菜刀——磨剪子来戗菜刀——”

    ⑾真有数邻人拿刀出户,没想到他却推车欲走。我说:“到手的生意都不做,您这是为什么呢?”他说:“天黑,看不清物件了。”我说:“不是有路灯吗?”他说:“眼神不济,灯光下看东西模糊,会磨不好。”见来人近了,他说一声“再见哪”,便仓皇骑远,一如逃。

    ⑿最先来到的是教历史的张老师,他满疑惑,听我言说后,他唏嘘不已:“这就是小人物的可爱了——这叫什么,这叫‘轻贱者往往品重,位卑者往往德高’。”

    (摘自《散文》2013年第2 期,有删改)

    1标题“薄暮中的刀锋”中“刀锋”的含义是什么?

    2第⑼段画线语句“余晖收敛,已看不见他的脸色,只有身姿还在,一如剪纸”写得非常传神,请加以赏析。

    3“我”对匠人的称呼由第⑶段的“你”到第⑾段变为“您”,根据文意,谈谈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4下面哪段文字更适合作为文章的结尾?说说你的理由。

    A. 我回味着张老师的感叹,在路灯下不停地踱步。我发现,夜色越厚暗,灯光越明亮,好像能穿透躯壳照进内心。

    B. 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端详着匠人磨好的菜刀,那刀锋闪过一丝光芒,夺人心魄,竟让人不敢直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苏醒的过程,需要岁月的打磨。慢慢地,读懂了一本书,认识了一个人,明白了一条道理,也接受了很多事。原来看不透的,现在能理解了。原来不喜欢的,现在能接受了。原来过不去的,现在能放开了。这些变化和历程,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珍贵的财富。

    请以“岁月的馈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