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烟波浩渺中,在浮华喧嚣里,给自己一片净,还自己方寸空间。
②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③只有心灵安顿了,平衡了,丰盈了,我们的人生才会快乐无憾。
④累了,就停歇一下;想了,就思念一下;烦了,就放松一下。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美国大豆被加入中美贸易战名单,贸易战已经真正开始,贸易战对中国农业目前看来是利好消息,让我们拭目以待。
B. 初春的莱芜,乍暖还寒。他身着冬装,漫步在广阔的田野中,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C. 莱芜市民间艺术表演赛在市政府广场精彩上演,其中的雄狮表演时而腾空跃起,时而旋转腾飞,将钢劲威猛表现的惟妙惟肖。
D. 风凰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两边的柳树枝叶繁密,会展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一批城市功能设施鳞次栉比。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记录了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与《孟子》《春秋》《中庸》合称为“四书”。
B.莫泊桑,法国作家,其主要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
C.《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D.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桥堍(tù) 记载(zǎi) 阻碍(ài) 苟安(gǒu)
B.耀眼(yào) 蠢笨(chǔn) 飞掠(lüè) 鉴赏(jiàn)
C.怒吼(nù) 怅然(chàng) 旷远(kuàng) 刻板(kè)
D.契合(qiè) 驱遣(qiǎn) 享受(xiǎng) 拘泥(nì)
5、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早晚授业请益①,随众例不得怠慢。日间思索有疑,用册子随手劄记②。候见质问,不得放过。所闻诲语,归安下处,思省切要之言。逐日劄记,归日要看,是好文字,录取归来。
交游之间,尤当审择③。虽是同学,亦不可无亲疏之辨,此皆当请于先生,听其所教。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更问以审之,百无所失矣。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此须痛加检点而矫革之。不可荏苒④渐习,自趋小人之域,如此,则虽有贤师长,亦无救拔自家处矣。
(节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请益:受教诲后仍不明了,再去请教。或泛称向人请教。②劄(zhá)记:即“札记”,一种文体,用来写读书心得、体会。③审择:详查与选择 ④荏苒:光阴渐渐过去。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停顿(限两处)
大 凡 敦 厚 忠 信 能 攻 吾 过 者 益 友 也。
【2】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尝趋百里外(________) (2)俟其欣悦(_________)
(3)思省切要之言(_______) (4)但恐志趣卑凡(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
【4】(甲)文是宋濂写的一篇赠序,(乙)是朱熹写的一封家书。请结合(甲)(乙)两个选段,谈谈内容上的异同。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太常引①·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②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④: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释:①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年)中秋夜,为赠友之作。当时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苏省南京市。这时作者南归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为了收复中原,作者曾多次上书,力主抗金都未被采纳。②吕叔潜:名大虬,生平事迹不详,似为作者声气相应的朋友。③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④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常引,词牌名;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词题。辛弃疾是宋代豪放派词作家的杰出代表。
B.“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一句,抒发了词人希望归隐田园,过上一种清心闲适的生活愿景。
C.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委婉抒怀。
D.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大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之势。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7、宣传图册中还有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字,请你仔细研读,完成小题。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崇尚山水自然的庭院空间中,水是重要的造园要素,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可见,庭院中对水的经营,是符合传统审美情趣的。园林用水,从布局上看可分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看则有静有动。集中而静的水面能使人感觉到开朗宁静,而分散用水则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便可因水的来去无源流而产生隐约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一般庭院规模较小,以聚水为主。庭院规模不大,利用曲折分散的水体来营造和丰富空间层次。而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则采用带状或聚散结合的水池构图以求空间的丰富。
中国人对奇石的喜爱体现了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中国古人认为,奇石是天人合一的产物,它 、 ,妙在 。奇石如同无言的诗词,立体的图画,无声的乐曲。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将石头应用于园林的装饰艺术之中,以石来点缀环境,并且根据产地把奇石区分成了不同种类,如江苏太湖石、安徽灵璧石、广东英德石等,都是叠石造景的上等材料。“叠山理水”几乎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代名词。历代的造园家们都十分讲究叠石技巧。根据石头的天人造型,用各种奇巧的手段,将石块堆砌组合成假山景观。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对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
A. 符合 (fǔ) 应用 (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B. 符合 (fǔ)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C. 符合 (fú) 应用(yīng) “区”字的第二画是
D. 符合 (fú) 应用(yìng) “区”字的第二画是“丿”
(2)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栩栩如生 B.千姿百态 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C.栩栩如生 千姿百态 自然天成 D.栩栩如生 自然天成 千姿百态
(3)结合文段内容,解释第一段中“经营”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9)《渔家傲·秋思》中揭示词人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雪:冬天的精灵
高桃芝
①“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大雪犹如冬天的精灵,纷纷扬扬,翩翩起舞,一片片晶莹的雪花像花蕊般细致精美,给大地披上了银装。
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矣。”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天气更冷了。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在公历12月7日前后入节,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③大雪后,各地降温明显,华北及黄河流域气温降至0℃以下,北方呈现“千里冰封,万里雪织”的壮观场面。随着冷空气不断南下,江南地区气温持续下降,冬意日浓,偶尔可见“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景致。
④这时节,地里的庄稼都被收割尽了,越冬的油菜和小麦虽覆着层雪,却顽皮地冒出绿绿的叶子,显得生机勃勃。对乡土世界来说,大雪给农作物盖上厚厚的“棉被”,是祥瑞的预兆。农谚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⑤大雪是美好的化身,历代文人墨客不惜笔墨为之妙赞。唐代李贺的“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宋朝苏轼的“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赋予雪“琼芳玉花”的美名。宋人杨万里的“独来独往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让“银粟”成为雪的美誉,这瑰丽的意境动人心弦。
⑥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侯,因天气严寒,寒号乌也不再呜叫了;二侯阴气最盛,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侯的时候,马兰花已抽出新芽了。
⑦“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到了大雪节气,河流都封冻了,赏雪景、堆雪人、打雪仗等活动,满满的都是童趣记忆。特别是在东北,冰雕、踏雪、滑冰到处可见,引来南方游客进行冰雪游。哈尔滨的冰雕、吉林的雾凇、长白山天池冰雪中的温泉,让许多南方人觉得不可思议,争相观赏体验,一探究竟,并享受奇妙乐趣。
⑧“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说的就是大雪节气的风俗,即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成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⑨大雪节气对人体也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血压、气管、肠胃等方面都因为天气寒冷而有所变化。因此,预防中风、心脏病、消化道溃疡,增强免疫力等就显得十分必要。鲁北民间有“碌磅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大雪天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这样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改善。《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
⑩大雪是冬天的精灵,没有了雪,冬天就少了一半乐趣。雪中有嬉戏的快乐,有飞雪迎春的期盼。在气候变暖、大雪渐少的现今,我多么期待冬天能邂逅一场漫天飞舞、充满诗情画意的大雪。
(选自《科普时报》2022年12月2日,有删改)
【1】选文以“大雪:冬天的精灵”为题,有何妙处?
【2】大雪这个节气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⑤段引用诗句,有何作用?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的一课
16岁那年,父亲送我去一家电脑培训中心学习微机课程,那些枯燥的操作命令很快使我厌倦了。渐渐地,一有空我便溜到与中心相邻的“创世纪”网吧上网玩游戏,几个月下来,我微机知识没学到多少,倒是对那些神奇莫测的游戏入了迷,经常玩个通宵达旦。
网吧老板是一个过早秃顶的中年男人,在众多网民中,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两句:“‘玩物丧志’,这词儿你懂吗?”
世上哪有老板赶顾客出门的道理?我对他的告诫当成了耳旁风,只顾在网吧中玩得昏天黑地。
一天,父亲从乡下到城里来看我。我正痴迷地玩“僵尸与侠客”的游戏,突然听到身后一个声音说:“好!精彩,好安逸哟!”
这话音好耳熟,方言土语在城里极少能听见。我猛回头,只见父亲不知何时站在了我的身后。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说:“章子,精彩,来,继续玩!”
我做梦也没想到父亲不但不骂我,竟然让我教他玩游戏。我兴奋地抓住他的手,教他如何选择按键、如何控制鼠标、如何躲避对方的打击、如何出击,没想到父亲学得还真快,不到3分钟便投入于那醉人的游戏中。
一晃7天过去了。父亲的玩法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上瘾,竟好几天通宵达旦泡在网吧中。
这时,我的衣袋中只剩下30块钱了。父亲省吃俭用,每月寄400元钱给我做生活费,我却将它们全都消费在了这些醉人的游戏中,刚过了半个月,我的衣袋就快空了,再向父亲要钱,我开不了口。
那天在网吧里,父亲问我:“章子,身上有钱吗?拿出来,让爸过足这把瘾!”
一听这话,我的脑袋便“嗡”地一下大了。我家在城里没有亲戚,身上没了钱,我跟父亲在城里如何生活?父亲是个复员军人,只听说他在城里有一个战友叫方伯雄,我到城里来上学,父亲便让我去找方伯伯,可我却压根儿没心思去见那些古板的人。
那个秃顶的网吧老板又来催缴费了。按每小时两元结算下来,父亲已欠费300余元。眼看父亲翻遍他所有的衣兜,再也没有翻出一分钱来,我心里焦急万分。
网吧老板呈现出他从未有过的凶相,威胁说:“3个小时内不缴清欠费,就把你们扭送到派出所。”父亲眼巴巴地望着我,我偷眼看着网吧老板那副讨债不成不罢休的架势,不由胆战心惊。
我退下手腕上那块花去父亲80元钱买给我的手表作抵押,谁知网吧老板竟然不屑一顾。父亲指着他身上那件过年时新买的呢大衣诚惶诚恐地说:“要不,我、我脱下这身衣服给你?”
网吧老板用鼻孔哼了一声说:“一个乡下人的破衣服,能值几块钱?”
围观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将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有人在对我的父亲指指点点:“没钱玩什么游戏?乡巴佬!”这时我看见父亲的嘴角抽了抽,就在那一刻,我感觉那讥讽的话语就像皮鞭似地抽打在我的脸上。我发狂似地冲出人群,找我的同学去借钱,可他们一见我,仿佛都如见了瘟神,慌忙离去。
“天哪,这个时候,我到哪里去弄钱解救我的父亲?”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在心里说。我不禁悔恨交加。回到网吧,跪倒在父亲面前,我痛哭失声地说:“爸,是我害了你,我不该教你玩这种害人的游戏!”
父亲也不禁老泪纵横,他一把拉起我说:“孩子,你终于明白了,这就叫玩物丧志!来,爸给你介绍一位伯伯,他就是我在家跟你提起过的方伯雄伯伯!”
我抬起头来,顺着父亲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网吧老板一反常态,正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节选自《当代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他好像独独对我这个学生特别反感”,“走来走去总要教训我”,网吧老板对“我”的特别态度为后文他就是和父亲共同“演戏”的战友这一情节埋下了伏笔。
B.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塑造出方伯伯这一形象丰满的人物,使小说情节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C. “父亲却神情古怪地一把拉住我的手”,“神情古怪”一词表现了父亲看到“我”痴迷于网络游戏的惊诧感觉。
D. 小说以“我”沉溺网络游戏为情节的开端,我教父亲玩游戏,父亲投入沉迷网络游戏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到处筹钱替父亲还债是小说情节的高潮。
E. 小说中“我”对学习微机课程感到枯燥,却对网络游戏非常痴迷,表达了对教育的不满。
【2】这篇小说以“父亲的一课”为题,有何含义?
【3】赏析文中加线的句子。
那一刻,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赶紧站起身,垂手而立。
【4】小说描写了一位父亲独特的教育方式,对于这种方式,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异议,你的看法怎样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11、阅读下面现代文
别当“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赵强
①当下,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
②标签化现象早已有之,如今尤甚。究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作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需要。其二,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加剧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
③标签化思维日积月累地形成,又潜移默化地释放。当你路遇老人摔倒,纠结于“扶还是不扶”时;当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奔逃,就觉得城管一定又在暴力执法时,无形中就成了标签化思维的俘虏。
④标签化思维的要害,是盲从非白即黑、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官员都是腐败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在各种标签的暗示和诱导下,人们越来越下意识地把某个人群与某些特征画上等号。表面上看,标签化只是造成了对某个群体的误伤,客观上,却扭曲了社会认知,扩散了负面情绪,累积着社会戾气。
⑤标签化对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意识产生的实质性戕害,更应引起注意。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古训成为被人嘲弄的迂腐劝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则成了不少人的处世哲学。长此以往,那些服膺多年的道德认知将被一点点蚕食,优良传统将被一点点侵蚀,人们的思想共识将被一点点撕裂。不少人在一番标签式声讨之后,顺带着就要抱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些自我矮化、自我否定的论调和情绪也在蔓延。可见,对“标签化思维”的担忧绝非危言耸听。
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追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标签化思维构建的语境中,当别人需要帮助时,我们会为是否施以援手而纠结;当面对丑恶现象时,我们会为要不要出面制止而犹豫。但是,不管最终是否诉诸行动,这种纠结已经表明,心底深处总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向善的一面拉扯。
⑦这是传统文化常年滋养的结果,也是我们最可宝贵的本真。在标签化现象大行其道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本真,听从心灵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出内心的煎熬,获得安宁与力量。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标签化思维”有哪些危害?
【3】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2、 今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人类,在世界多地爆发。中国在发现疫情后,果断采取措施,闭城封村,居家隔离,佩戴口罩,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自由呼吸。而在某些西方国家,一些民众为了自由呼吸的权利,不仅不愿戴口罩,还进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居家隔离令。
请以“自由呼吸”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