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赣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题文)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光中的《乡愁》家喻户晓。据说,最早将余光中诗歌引进内地的,是流沙河。

    B. 家的味道像妈妈亲手包的大汤圆,热气腾腾,用筷子轻轻一挑,那浓稠的糖汁就迫不及待地涌出面皮,添上一口,暖透心田。

    C. 老班大人特有气场,无论在哪个场合讲话,她都声如洪钟、咄咄逼人。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坐落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森林公园——十万大山,蔚然深秀,气象万千

    B. 《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 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机构和课程,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D. 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 3、与下面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是什么力量吸引了如此多的年轻人?

    ①十八大以来,从广袤乡村到繁华城市,从生产车间到文化舞台,大大小小的场景都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气象。

    ②新时代实实在在的变革与成就,构筑了热爱祖国的坚实根基,激发了人们点赞中国的真情实感。

    ③其实答案很简单。

    ④整个社会焕发着昂扬向上的气势,令青年充满幸福感、自豪感,发自内心为中国骄傲。

    ⑤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出行等带来种种进步与便利……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⑤④②③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⑤④

  •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 古希腊神话中,赫尔墨斯是众神的首领,掌管着旅行和商业。宙斯是他的父亲,赫拉是宙斯的妻子。

    C.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称为“垂髫”;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加冠”表示男子年已二十

    D. 戏曲是戏剧的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话剧、歌剧有较大的自由,《变脸》就是戏曲,而川剧“变脸”,原指戏曲中的情绪变化妆,后来指一种瞬间多次变换脸部妆容的特技表演。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课内文言文阅读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又何______    ②神弗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绝句 漫兴九首(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注释】①糁:米粒。②雉子:幼雉。

    1从诗中____________(景物)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2这首诗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请结合语境,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清朝有个小学童叫史致俨[yǎn],他九岁那年去县里参加考试,考官出了一句上联是“闲看门中月”,“闲”的繁体字是“閒”,即“门”中有个“月”,上联的意思是坐在院里悠闲地观赏月亮,同时这还是个拆字联,“閒”字可以拆成“门”和“月”, “月”正好在“门”里。史致俨稍微一琢磨,马上对了一句:“思耕_________”,可谓对得巧妙。后来,史致俨当了道光皇帝的刑部尚书,活了八十多岁。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2)文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现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所收到的效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有一种精神叫专一

    周云龙

    ①“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韩非子》中的这一名句,现代科学也给出了解释,即大脑两半球的连接机制无法同时向左右手分别传达“画圆”和“画方”的命令。无数事实表明,用心不专,什么事也办不成。相反,只要专一,精卫可填海,愚公能移山。

    ②屠呦呦就是滴水穿石的典型。55年里,除参加为期两年半的“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她几乎没有长时间离开过东直门附近的那座小楼;为了不影响研究,她把孩子交给母亲抚养,即便得了中毒性肝炎也还在充满乙醚气味环境下工作;从2000多种中草药制剂中提取,历经380多次鼠疟筛选,经历了190次失败,最终提取了关乎上百万生命的青蒿素。屠呦呦的事业轨迹,仿佛在提醒人们,无论是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只是评价手段,最重要的是专一地做好专业的事。

    ③诚然,“不专则不能”,但为什么一些人跨界照样成功?秘诀无他,还是专一。专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而专一则是一种精神状态。如果说专业是身体上的不同器官,那么专一就是流动其中的血液。科学界巨星“三钱”之一钱伟长,在应用数学、弹性力学、中文信息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被人戏称为“万能科学家”。钱老不管做什么研究,都非常专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作。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精神干事,则功业可就。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专一,所以专业。

    ④然而,尽管跨界不是成功阻碍,但要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正业。不务正业,不仅不会成功,反而贻害无穷。明熹宗朱由校不专心治国,痴迷木匠,技艺堪比巧匠,却误国害民。现实中亦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一所医院的骨科专家,自担任院长之后,便心有旁骛,热衷搞房地产,医院不断拓展地盘,扩大规模,而急诊、门诊的服务质量,不进反退,病人及家属怨声载道。院长关注点转移,下属也开始仿效———你不务正业,我亦不必专注于此。许多教训表明,在其位不谋其政,却将精力用于怎么升官、怎么发财、怎么享乐,终必误人误己。

    ⑤荀子云:“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许多禀赋很好的人,不屑为“蚓”,向往威武之“蟹”,在最青春的年华,将大量的时间、心力耗费在名、权、利的执着上,事业偏轨,难有大成,殊为憾事。寄心于旁骛,或有短暂的满足,却终会在迷途中迷失。诚如屠呦呦答记者时所言:“我觉得科学要实事求是,不是为了争名争利”,但愿一语能惊醒那些迷途之人。

    ⑥在浮华喧嚣的环境下,专一往往体现为一种定力、自制力、免疫力,乃至挫折承受力。有专一精神打底,在人生和事业的路途上,即便仍然可能面临失败,但至少能拥有内心真正的平静,享受实现人生价值的快乐。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0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开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阅读第③-⑤段,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

    5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专一”的认识。

  • 10、二、现代文阅读

    神奇的“致幻植物”

      ①什么叫“致幻植物”呢?简单地说,就是指那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具体地讲,就是指有些植物,因它的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如裸头草碱、四氢大麻醇等,当人或动物吃下这类植物后,可导致神经或血液中毒。中毒后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精神错乱,有的情绪变化无常,有的头脑中出现种种幻觉,常常把真的当成假的,把梦幻当成真实,从而做出许许多多不正常的行为来。

      ②有一种称作墨西哥裸头草的蘑菇,体内含有裸头草碱,人误食后肌肉松弛无力,瞳孔放大,不久就发生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但从外表看起来仍像清醒的样子,因此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当人服用哈莫菌以后,服用者的眼里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据说,猫误食了这种菌,也会慑于老鼠忽然间变得硕大的身躯,而失去捕食老鼠的勇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视物显大性幻觉症”。褐鳞灰生的致幻作用则是另外一种情形。服用者面前会出现种种畸形怪人:或者身体修长,或者面目狰狞可怕。很快,服用者就会神智不清、昏睡不醒。大孢斑褶生的服用者会丧失时间观念,面前出现五彩幻觉,时而感到四周绿雾弥漫,令人天旋地转;时而觉得身陷火海,奇光闪耀。

      ③美国学者海·姆,曾在墨西哥的古代玛雅文明中发现有致幻蘑菇的记载。以后,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遗迹中又发掘到崇拜蘑菇的石雕。原来,早在3000多年前,生活在南美丛林里的玛雅人就对这种具有特殊致幻作用的蘑菇产生了充满神秘感的崇敬心情,认为它是能将人的灵魂引向天堂、具有无边法力的“圣物”,恭恭敬敬地尊称它为“神之肉”。

      ④国外有不少科学家相继对有致幻作用的蘑菇进行过研究,他们发现在科学尚未昌明的古代,秘鲁、印度、几内亚、西伯利亚和欧洲等地有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宗教仪典时,往往利用致幻蘑菇的“魅力”为宗教盛典增添神秘气氛。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种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事情,在科学已很发达的今日,仍被某些人利用,作为他们骗取人们钱财的一个幌子,这是非常可悲的!

    ⑤除了蘑菇,大麻也有致幻作用。大麻是一种有用的纤维植物,但是在它体内含有四氢大麻醇,这是一种毒素,吃多了能使人血压升高、全身震颤,逐渐进入梦幻状态。再比如,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温室中有一种仙人掌植物,称为乌羽飞,它的体内含有一种生物碱——“墨斯卡灵”,只要口服少量,就能使人恶心、颤抖、出汗、1~2小时便会进入梦幻状态。通常表现为又哭又笑、喜怒无常。这种植物的原产地在南美洲。由于致幻植物引起的症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药物学家因此获得新的启示:如果利用致幻植物提取物给实验动物人为地造成某种症状,从而为研究精神病的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的数据,那将是莫大的收获。现在它们已成为药用植物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为治疗神经病发挥积极作用。

    1下列给“致幻植物”下定义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致幻植物”是指那些食后能使人或动物产生幻觉的植物。

    B. “致幻植物”是指裸头草、哈莫菌等含有致幻成分的植物,服用者食后中毒会产生某种幻觉。

    C. “致幻植物”是能够引起和某些精神病患者的症状颇为相似的幻觉,并且能够为研究精神病病理、病因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有效数据、发挥积极作用的植物。

    D. “致幻植物”是体内含有某种有毒成分,人或动物吃下后会产生幻觉或做出种种不正常行为的植物。

    2第②段中对加点词“这种现象”指代的内容表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服用后瞳孔放大,不久会情绪紊乱,对周围环境产生隔离的感觉,似乎进入了梦境,行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B. 人在服用了类似裸头草、哈莫菌等含有“致幻”作用的蘑菇后,产生奇特的幻觉,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C. 人在服用了含有“致幻”作用的蘑菇后,会产生奇特的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一个普通人转眼间变成了硕大无比的庞然大物。

    D. 服用者会神智不清,出现奇特的五彩幻觉,一切影像都被放大,所作所为常常使人感到莫名其妙。

    3下列对文段内容、写法的分析,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是一篇介绍“致幻植物”的事物说明文,从植物“致幻”的原理、食用“致幻”植物的症状表现以及“致幻植物”的应用价值三个角度介绍了“致幻植物”的本质特征。

    B. 文章采用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将“致幻植物”的特征、表现、功用介绍得全面、准确。

    C. 文章第②段写猫误食哈莫菌后失掉捕捉老鼠的勇气这则趣闻,能更加生动地描写吃下哈莫菌后产生的“视物显大性幻觉症”的表现症状。

    D. 本文将科学知识融于通俗表述之中,第⑤“通常”“往往”“颇为”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本文说明语言严谨、平实的特征。

     

  • 11、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东方已经泛白,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②屈原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埋藏多日的硕大的石锁,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③(1)屈原拿出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他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汨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汉水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④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⑤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⑥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汉水,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

    ⑦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⑧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汨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

    ⑨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他陨落了!

    【文本二】

    一条沉重的河流和一些叶的小舟                      麻木而饥饿的鱼儿

    在孤独的歌里漂过白色的五月                         在大夫汀兰般高尚的须髯里游动

    两岸美丽的艾叶总在痛苦地抖动                      而他始终只留给我们一个

    在五月我们就想起                                          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

    做过三闾大夫的先人                                      泪流满面的我们

    沿瘦瘦的汨罗江愤怒地走过去                         总是想起他的

    (2)那些香甜的粽子并没有感动                       伟大

    (诗歌有删改)

    【文本三】

    郑詹尹: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

    屈原: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郑詹尹: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

    (月光隐去,大风不息。屈原悲愤的样子)

    屈原: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屈原: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原: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1】阅读文本一内容,分析第一节在该文本中的作用。

    东方已经泛白,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2】结合文本一内容,谈谈对该文本结尾句的理解。

    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他陨落了!

    【3】品析文本一和文本二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1)屈原拿出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

    (2)那些香甜的粽子并没有感动/麻木而饥饿的鱼儿/在大夫汀兰般高尚的须髯里游动(从修辞手法角度分析)

    【4】从文本三中找出文本一屈原“纵身跃入汨罗渊”原因的句子。(用原句回答)

    【5】结合三则文本材料内容,从人物形象角度具体分析“屈原的伟大”。

    【6】下列对三则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遇见老渔父的”故事情节设计,是为了从侧面表现屈原形象。

    B.文本二作者用诗歌形式抒发了对屈原的缅怀和追思,开篇以河流和小舟艾叶为意象,营造冷清萧瑟的意境,奠定了哀伤的感情基调。

    C.文本三通过人物的旁白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中“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指出了生命的力量是无穷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

    D.文本一注重前后呼应,如“石锁”细节。文本三中“月光隐去,大风不息。屈原悲愤的样子”舞台提示设计合理,渲染了悲壮气氛表现人物忧愤心理。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