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邵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4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习总书记在2023新年贺词中提到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海峡两岸一家亲,衷心希望两岸同胞相向而行,携手并进。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反对“台独”,实现统一

    C.独立自主方针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2、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C.强化道德的教化作用

    D.有了法律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 3、2023年,我国多地发布养老金上调通知,各地多措并举保障按时足额发放,退休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这说明(     

    A.我国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同步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 4、《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制度系统完备,全社会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基本形成。我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是因为(     

    ①可以杜绝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发生

    ②这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的需要

    ③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创新积极性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5、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先后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解决温饱一体小康一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解决温饱一总体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基本实现现代化

    C.解决温饱一基本实现现代化一总体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解决温饱一总体小康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基本实现现代化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6、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金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本次修改中增加一条:“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加的内容主要体现(       

    A.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和教化作用

    B.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支撑作用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 7、从管理垃圾分类到杜绝噪声扰民,从社区监控全覆盖到缓解社区停车难……各地在社区治理方面的举措正让居民获得更好的社区服务。居民的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A.提升社会责任感,爱护社区绿化环境

    B.培养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C.提高监督意识,经常无故向社区投诉抱怨

    D.增强民主意识,主动为社区建言献策

  • 8、近年来,临夏州大力实施植树造林、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草原和湿地资源保护修复等工程,来临夏境内过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2.2万余只增加到如今的3.5万余只,勾勒出人鸟和谐相处的生态美景。这说明     

    A.临夏州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中心工作

    B.临夏州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C.临夏州湿地保护等各类问题已得到彻底解决

    D.人类可以征服和改造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

  • 9、全国台联组织台湾青年赴大陆企业实地走访实习体验,开展台湾青年经验分享会,与企业高校、社团等合作创造面向台胞的实习就业岗位,通过线下活动和线上渠道解读政策。这有利于(     

    ①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②实现台湾地区民族区域自治

    ③促成两岸经济制度一致化④增进台湾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回顾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历程,从建国之初鼓励生育,到1979年执行一胎,再到2013年的单独二胎和2016年的全面二胎,发展到现在的全面三胎,这一历程说明了(     

    ①我国依据国情制订科学合理的人口政策

    ②我国已经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③人口政策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

    ④此举是为了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2023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搭建国家层面老有所为平台,发挥其有益补充、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A.是因为我国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B.有利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C.体现银龄教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D.是因为教育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 12、2023年10月11日,福建举办“福韵乡情乐享农趣”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充分展现了福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就,为民众提供了到乡村休闲旅游的出行指引。此活动(     

    ①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共享发展成果②坚持融合发展,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③消除城乡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④促进农民增收,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仰望星空、嫦娥“奔月”、北斗组网、天问“落火”、羲和“探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俯瞰大地,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成为亮丽的国家名片……时代交响已经响彻中国大地。这说明(     

    ①我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③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④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任重而道远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4、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倡议上升为共识,由理念转化为行动,这一中国方案不再只是一句口号。继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       

    A.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参与竞争,增强风险意识

    B.维护已形成的多极化格局,推动世界持久和平

    C.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D.继续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没有分歧的新型国际关系

  • 15、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了解“三北”工程建设情况。“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西起新疆、东至黑龙江,是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长城。习近平强调,要勇担使命、不畏艰辛、久久为功,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三北”工程建设(     

    ①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②重视生态安全,贯彻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

    ③弘扬了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6、在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研究论证、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律的修订说明(     

    ①社会主义民主为法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人民网开设“我为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专栏后,各地网友踊跃参与,上线12小时收到有效留言近万件。其中留言量前十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山东、江苏、河南、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四川。这突出体现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是(     

    A.专家咨询制度

    B.社会听证制度

    C.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D.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 18、近几年,“痕迹管理”在基层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通过保留下来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还原干部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但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绩,许多人就想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这警示政府要(     

    A.求真务实,关注工作实效

    B.科学立法,实行良法之治

    C.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

    D.全民守法,强化规则意识

  • 19、《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     

    ①终身学习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④发展教育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0、某校九年级(1)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制作一期板报,以下诗文可以选用的是(     

    A.众人浇灌文明花,同心掬得满庭芳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二、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1、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有同学认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不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 22、科技兴民族兴,科技强国家强。北斗组网、高铁驰骋、天眼探空、蛟龙潜海、墨子传信、玉兔落月、基因测序、核聚变研究......在我国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科技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创新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移动支付、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大数据应用......创新将让我们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23、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历史方位为全党提出了新的使命,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24、材料: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正在实行的基本方略是什么?3分

    2分别回答该基本方略的本质、根本目的以及基本要求。9分

    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最近,《去日本买只马桶盖》一则帖子在网上热转,引发了国人对中国制造的深度思考。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针对我国产业发展问题,到了一个“中国制造2025”新概念,强调我国必须要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此,有人认为:加快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不仅要加大产业结构的改革力度,更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个观点加以评析。(6分)

     

  • 26、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结合材料和课文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为什么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3)怎样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 27、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学习实践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某校决定开展美丽中国梦征文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各题:

    对这一征文主题我们用九年级学生的视角来审视,会发现它涉及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问题,同时还要求我们必须清楚,美丽中国应该是科学发展的中国,是生态文明的中国,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铸就美丽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和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并付诸行动。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哪些内容?(2分)

    (2)建设生态文明的中国是美丽中国梦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基于我国怎样的实际所做出的必然选择?(6分)实现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

    (3)为实施好第(2)问中所提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哪些基本国策?(2分)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中学生能有哪些作为?(4分)

     

  • 28、【祖国统一 共同努力】

    2019年,“港独”分子甚嚣尘上,破坏香港的安全稳定与繁荣,遭到了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的强烈谴责和抵制。2020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1)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什么?

    (2)简要说明“一国”与“两制”之间的辩证关系?

    (3)我国为什么要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4)反对分裂,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40
题数 28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