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下列名言与对应的道德品质一致的是( )
A.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
B.不学礼,无以立——欣赏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礼貌
2、公安部发布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国家标准于20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类型和技术要求纳入标准,填补了标准空白,解决了无标可依的问题,这表明(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积极改进规则②社会规则旨在限制生产者的自由
③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规则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④遵守规则主要靠他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3年4月,故宫出版社推出首套AR数字空间场景交互式电子出版物《我在故宫修文物》,喜爱故宫和关注传统文化技艺的公众,在手机屏幕中,即可开启关于故宫古建领域传统修缮技艺有趣的、专业的、互动的新体验。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②努力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网络形成了经济发展新方式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以下名言诗句体现了这一主题的是( )
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角色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定位,有关系就有角色,有角色就有责任,有责任就要担当。“责任”永远和“角色”相伴随。下列“角色”没有正确担当“责任”的是( )
A.作为行人,要遵守交通规则
B.作为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
C.作为游客,要保护名胜古迹
D.作为朋友,要讲“哥们儿义气”
6、抖音火爆了,平台上屡屡出现以假乱真的视频。公民在使用时,应该( )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加强网络监管
③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④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7、2023年以来,天津海关开展了“国门绿盾2023”行动及严防外来物种入侵3年专项行动,在非贸易渠道截获小豆蔻等外来物种共97种次。这一行动有利维护了国家( )
A.生态安全
B.文化安全
C.社会安全
D.网络安全
8、如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
?→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B.李某向朋友借钱,但到期不还
C.王某在公园随手乱扔垃圾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9、《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实践已经从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视频处理等逐步扩展到金融、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贡献可高达15.7万亿美元。由此可见( )
A.互联网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
B.互联网产业已代替传统行业
C.只有互联网能推动社会发展
D.人工智能已渗入所有的领域
10、2023年10月1日,《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办法》施行。该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粮食流通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强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提出这一系列要求,是因为( )
A.粮食不能在国际市场上交易
B.粮食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C.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
D.粮食产量随着科技进步而日益提高
11、东方甄选的一场文化直播,让山西成为2023年5月全网爆火的“网红省份”。东方甄选深度介绍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山西文化瑰宝,并推荐山西文旅产品、农产品和特色好物,持续助力山西文化“出圈”。这体现了( )
A.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推动了山西文旅发展
B.网络大力促进民主政治进步,丰富了民主参与形式
C.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应该学会趋利避害
D.山西经济发展是山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
12、3月,山东警方破获案值5.7亿元非法疫苗案,疫苗未经严格冷链存储运输销往24个省市,疫苗含25种儿童、成人用二类疫苗。对于这一案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会给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B.不会给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
C.说明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D.说明社会上存在假恶丑现象
13、2023年是《中国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该杂志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前行”为办刊宗旨,肩负宣传党的思想主张、推动团的重点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和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重要职责,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的精神追求。对于共青团,认识正确的有( )
A.中国共青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B.中国共青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C.中国共青团是青年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形式
D.中国共青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依法行使权力
14、“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在电影《万里归途》中,国家派遣驻地外交官前往努米亚共和国协助撤侨,坚定地带领同胞走上回家的路。国家全力以赴开展撤侨活动是因为( )
A.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B.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
C.国家始终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D.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15、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 )
①举报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②努力学习国家安全有关知识
③为维护国家安全积极建言献策④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责任感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虽然地铁车厢里有座位,可一位农民工还是坐在了地上。一位阿姨看到后说:“你怎么不上来坐着?上来坐吧!”农民工说:“我怕把座位弄脏了。”旁边一位乘客接着说道:“没事,您跟我们都一样,你的感触是( )
①学会换位思考,尊重社会公德②尊重是相互的,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③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④学会欣赏他人有助于我们共同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揭示这样一个道理(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个人是社会“大网”中的一个“结点”
C.个人的发展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D.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18、卫国成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接过哥哥的钢枪,继续保家卫国,肖思远母校7名大学生主动申请到他生前的部队服役:卫国成边烈士陈祥榕的姐姐陈巧钗加入军队文职队伍,续写“清澈的爱”。他们的选择( )
①履行了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
②自觉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③依法服兵役,牺牲个人的利益
④说明只有到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得到锻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商场我们是顾客;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在祖国这个大家庭,我们是公民,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的身份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B.人的身份是由自己的努力程度确定的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不同的身份都是通过地缘关系形成的
20、下列能体现“换位思考”的是(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在我国,人民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不大。请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认识。
22、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背景材料:2018年11月7日至9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大会期间,乌镇智慧化应用不断提升,构建了五大智慧应用场录(人脸识别、智能翻译、智能机器人、新零售、智慧旅馆),设立了“乌镇峰会”互联网应用体验中心,成为展现数字经济最新科技成果的“全方位体验场”。
请你辨析:有同学认为,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所以不存在任何的弊端。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未成年人的生存与发展事关人类未来,未成年人保护也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12岁女生小李,上网课时给娱乐平台主播打赏万余元,给家庭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依据民法典规定,小李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最终家长依法追回了全部赏金。对这一典型案例,少数人有不同看法:
运用所学知识,对甲、乙两人的观点进行综合评析。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学校,部分学生对老师不尊重的行为时有发生。如:课堂随意说话;背地里说老师的坏话;见面时不跟老师打招呼;老师批评时当面顶撞、谩骂,甚至与老师动手。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指出,孩子的道德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不会尊重别人,可能是他没有学会尊重,他可能没有体验过被尊重,只有被尊重的人才会尊重别人。
材料二 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某校积极开展以“创诚信校园,做诚实学生”为主题的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靓丽风景线。
(1)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2)结合材料二中开展的主题活动,联系实际谈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诚实的人?
25、 浙江目前已是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全省GDP的70%、税收的60%、外贸出口的70%以上均来自民营企业。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88个席位。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请你说一说,国家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怎样的?
(2)请你想一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哪些?
26、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片反映了我们应具备的品质是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践行这一品质?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月14日,雅安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这是对城市卫生工作的最高荣誉。雅安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离不开每一位雅安人的付出,每一位雅安人用双手为城市梳妆,用行动点亮雅安的新名片。
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雅安人的亲社会行为。我们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8、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大到合同签订、公司设立,小到缴纳物业费、离婚,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制定体现了国家法制的不断完善,表明我国正在朝着完善法制体系和提高法治能力的方向发展。是国家法制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
国家制定修改法律是为了让人民有法可依,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手段来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