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钦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2、一次明初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中有没有请客,客人是谁,吃的是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的说:“你没有欺骗我”。这个故事反应的“特务”制度是(  )

    A. 设置三司   B. 东西厂机构   C. 锦衣卫制度   D. 八股取士

  • 3、东汉时期,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东正教

    D.黄教

  • 4、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早期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5、“东汉”“宦官”“造纸术”这几个关键词指向的历史人物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司马迁

  • 6、成语“破釜沉舟”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 7、“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尤攻之冀州之野。”这段材料出自《山海经》,与这段材料相关的事件是

    A.涿鹿之战

    B.阪泉之战

    C.尧舜禅让

    D.大禹治水

  • 8、康熙帝21年,(1682)9月,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贡奉”,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此举(     

    A.促进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B.清朝是开放的社会

    C.加强了与高山族的联系

    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9、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市舶司

    C.转运使

    D.理藩院

  • 10、下列关于中国朝代的更替表中,①和②两处应该填写的朝代分别是(     

    A.唐朝元朝

    B.元朝唐朝   .

    C.清朝唐朝

    D.唐朝清朝

  • 1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钿头银篦(头上装饰)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其中“击节”的实物史料是

    A.

    B.

    C.

    D.

  • 12、关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我国彻底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B.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D.香港、澳门曾经分别是英国、荷兰的殖民地

  • 13、汉文帝时,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文帝采纳他的建议,提倡

    A.无为而治

    B.以农为本

    C.以德化民

    D.勤俭治国

  • 14、人口迁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形成于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徒高潮是在(     

    A.东汉后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唐朝中期

  • 1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A.

    B.大泽乡

    C.巨鹿

    D.荥阳

  • 16、通过北宋“交子”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了解历史的方法

    A.解读文物

    B.查阅文献

    C.考古发掘

    D.实地调查

  • 17、下列有关我国的发明中,对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

    A. 印刷术       B. 地动仪   C. 火药   D. 麻沸散

     

  • 18、“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开创者是

    A.诸葛亮 B.曹操 C.刘秀 D.赵匡胤

  • 19、魏晋时期,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A.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匈奴、回、羯、氐、羌

  • 20、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对此研究最能够提供科学证据的是

    A. 民间传说

    B. 考古发掘

    C. 学者推断

    D. 历史记载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①______和②________

  • 22、探究三.经济发展篇。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领域

    发展成就

    集中发展区域

    农业

    谚语:①

    苏州、湖州、常州等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②成为著名的瓷都 

    四川、江浙地区

    商业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宋代海船配备④,政府设置⑤(机构)管辖海外贸易 

    东南沿海地区

  • 23、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以为   中心,北达   ,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

     

  • 24、忽必烈继承汗位后,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__年,元军消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

  • 25、结合所学知识,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判断并选写出相关内容(填字母)。

    (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记载反映的制度是:__________

    (2)琅琊台刻石是秦代传世石刻之一,刻于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记述秦始皇“器械一量,书同文字”。该文物能为秦朝哪一史实提供佐证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山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哪一事实__________

    (4)秦朝农民要向官府缴纳田租、户税,还有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总征收量占农民全年收入的2/3之上。这说明秦朝__________

    (5)“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体现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相关内容

    A.统一文字、度量衡B.陈胜、吴广起义C.禅让制度D.设立郡县制度E.赋税繁重

  • 26、西汉初年,______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______

  • 27、汉武帝采取了一系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在政治上实行______打击王国势力,在思想领域接受______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 28、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的第一次盛世局面是_______

  • 29、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___

  • 30、隋文帝是589年灭掉_____统一全国。在采取措施后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历史上称为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儒家 无为而治

    法家 兼爱非攻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墨家 “法治”用“刑罚”统治

    兵家 “仁”、为政以德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列出相关的人物。

    (1)他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他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直至壮烈牺牲——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夸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樯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1)两则材料反映的“三国”时期指的哪三国?

    (2)材料二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3)上述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