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了距今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
A.传说是不可信的
B.传说都是历史事实
C.传说中有些资料是可靠的
D.传说太夸张,应该完全否定
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3、“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这是耶鲁大学教授史景迁说过的话,下列哪些与康熙的帝国设计有关
①设台湾府
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③册封西藏宗教首领
④设立伊犁将军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
D. ②④
4、有人说,近代一种植物引发了两场侵华战争。这两场战争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
A.目的和性质
B.规模和范围
C.原因和过程
D.结果和影响
5、与下列提示信息相关的制度是
提示一:十年寒窗 提示二:连中三元 提示三:金榜题名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6、江南地区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裁,普遍实行了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双季稻,使谷物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段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C.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D.统治者施行仁政
7、《通典》中记载“……太宗励精为理。至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材料中的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贞观之治
8、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
A. 兰亭书法 B. 北魏碑刻
C. 龙门石窟 D. 洛阳白马寺
9、“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浪潮冲击下,强大的秦朝很快走向灭亡。下列与这场起义爆发原因无关的是
A.宦官专权
B.徭役沉重
C.赋税沉重
D.刑法严酷
10、迁都洛邑的周天子是
A.周幽王
B.周厉王
C.周武王
D.周平王
11、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
A.西周实行分封制
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西汉独尊儒术
D.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12、清真餐馆里面有许多回族人民的特色菜,味道鲜美可口。回族作为一个民族开始形成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3、“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是指东汉( )
A.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14、占城稻引进于下列哪个国家( )
A. 泰国 B. 朝鲜 C. 越南 D. 印度
15、具有准确时序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图所示时间轴,研究的主题是( )
A.北周衰亡史
B.隋朝兴衰史
C.唐朝繁荣史
D.南宋发展史
16、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王朝币制改革示意图,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商朝
B.汉朝
C.秦朝
D.西周
17、东汉中期以后,多数皇帝年幼即位,政治上交替专权的是( )
A.外戚和宦官
B.外戚和将军
C.将军和宦官
D.将军和地方官
18、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历史阶段特征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建立了西夏政权的是( )
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
19、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甲骨文的系列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哪个朝代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下列开始吹散这一“迷雾”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辛丑条约》
D.辛亥革命
21、诸侯争霸中强大的诸侯以“_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
22、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生活在________流域。
23、禹的儿子___________,凭借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__代替了禅让制。
24、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________族拓跋部建立________政权。5世纪,这一政权统一了北方,________即位后致力于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间交融。
25、历史上的“璀璨之星”。
(1)历史巨著《史记》是 在西汉时期完成。
(2)东汉的 改进了造纸术。
(3)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是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名称。
求强求富:时间 名称
变法图强:时间 名称
民主革命:时间 名称
27、孔子:__________后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_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___》。
28、________(人物名字)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董仲舒“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29、原始农业由最初的________,发展到用________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30、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__________、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31、连线题
铁木真 靖康之变
元 昊 建元灭宋
宋徽宗 统一蒙古
元世祖 建立西夏
赵 构 建立南宋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____。
(2)唐朝鼎盛时期的盛世局面﹣﹣____。
(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____。
(4)唐末农民起义﹣﹣____。
3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1)材料一中哪位皇帝把女儿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使他赢得了什么称号?说说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作用?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等边疆地区都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2)请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帝接见,被正式赐于“达赖喇嘛”封号。雍正二年(1727年)……乾隆五十七年又制定……。
(3)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除了材料三中提到的达赖,还有一个喇嘛教首领,他是谁?册封他的皇帝是谁?根据材料三写出材料中省略号中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统治的另外两项措施?
材料四: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