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佛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_____;“神瑛侍者_____

  • 2、写出与下列句子中画波浪线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1.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_________

    2.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_________

    3.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_________

  • 3、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的意思,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

    大漠:_____________。钩:_________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

  • 4、根据情境写诗句。

    (1)来到杭州西湖,乘船赏景,天突然下起了大雨,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着一泻千里的黄河,我吟诵起了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借用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赞美老师对我们的教育。

    (4)唐代诗人孟郊则用“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的激流 ______的歌声

    ______的江水  ______的唱腔

    ______的容貌 ______的舞姿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 7、趣味语文。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人认为这首诗写得不简练,你能试着把它改写得简练一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感受不一样的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从这首诗的题目上看,这是一场________(季节)的雨。

    2诗中描写“雨前”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中”的诗句是“________ ”;描写“雨后”的诗句是“________”。

    3从全诗来看,诗人所描写的雨是(   )

    A.和风细雨 B.毛毛细雨 C.连绵阴雨 D.疾风骤雨

    4这样选择是因为诗中的“________” 四个字和“________ ”三个字给出了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

    坚守你的高贵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莱伊恩为什么不愿听从政府官员多加几根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的“弄虚作假”具体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第4段回答,莱伊恩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莱伊恩的“固执”以此体现了莱伊恩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一: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shì  sì)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从下面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虽然……但是……   不但……还……   因为……所以……

    【3】哪些文字在具体描写“一个美丽的世界”?用“    ”从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父亲动作描写的句子。

    【5】你从文中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  採)药。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  骗)了产药的(明  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段  断)药(性  姓)和药(效   郊)。

    1写出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书是指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蕴。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燕子矶朝天宫阅江楼凤凰台麒麟门”…

    1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莫愁湖对__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

    乌龙潭对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开始,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上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④寻找英雄,崇尚英雄,更要努力成为英雄。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请你再续写一句:__________

    4结合第④段,说说你对“英雄”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明清之后儿童的颈子上多了饰品—长命锁。其实,它是由古人佩戴的“长命缕”习俗演变而来。在讨论端午节习俗时,大家都知道这个节日有佩戴长命缕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荆楚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等古籍记载,自汉代起,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详。

    (材料二) 百家锁是小孩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些钱另铸成一把小锁挂在孩子脖子上,为的是百家福寿锁栓他的生命。

    (材料三)在黑龙江地区,小孩出生后,产家要向街坊要来七色彩线和七枚大钱,把大钱用七根一股的彩线并穿成连环形,一端饰以流苏,挂在婴儿项上,叫做“长命锁”。

    【1】佩戴长命锁的习俗最早产生于( ),由古人在( )节佩戴( )的习俗演变而来。

    【2】结合上述材料,说说这个风俗表达了人们怎样的企盼。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乐园。

    1.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批改作业。(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合力地治理重新泛滥的洪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扫罗王信守自己的诺言。(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真情习作。

    人生之路悠远,人生之路漫漫。回首你人生路上,每一个不会磨灭的深深脚印都记录着你的风风雨雨,每一个不能忘却的足迹都铭刻着你的深深记忆,每一个不可抹去的脚步都承载着你的种种情感……请你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