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能填字组词。
生机(_____)(_____) (_____)(_____)有序
(_____)(_____) 不舍 绚丽 (_____)(_____)
亭亭(_____)(_____) 气喘(_____)(_____)
电(_____)雷(_____) 各(_____)各(_____)
2、根据诗句猜事物。
1.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_______)
2.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_______)
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_____)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_______)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_______)
3、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
2.“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多读书绝对不是什么坏事。
3.“青,_________。”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4.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
5.“十年树木,___________。”我们要不忘师恩,铭记教诲。
4、抄写《两小儿辩日》中的比喻句,并写出这些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大比拼。
风(_____)同(_____) (_____)崖(_____)壁 (_____)(_____)无比
和(_____)可(_____) (_____)扬顿(_____) (_____)高(_____)重
(______)不(_____)席 张(_____)李(_____)
6、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威武不屈的方志敏
①方志敏烈士在1935年8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才36岁。为了共产主义,方志敏烈士奋斗了一生。
②1935年1月24日,方志敏在战斗中不幸被俘。敌人如获至宝,马上在南昌豫章公园召开“庆祝大会”。
③这一天,南昌城守卫森严,方志敏戴着脚镣手铐,威武地站在一辆囚车上。他环视四周,只见无数个枪口,正威逼着会场上的人群。
④当敌人把他推到台上示众时 他开口了 同志们 同胞们 我很高兴还能和大家见面 能和大家讲话
⑤人们眼流热泪,惊异地望着他,敌人吓呆了。
⑥“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⑦“拉回去,拉回去!”敌人吓得慌了手脚。
⑧方志敏又继续大声说:“希望你们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努力奋斗!”
⑨敌人胆战心惊地把方志敏推进囚车,“庆祝大会”就这样收场了。
【1】给第④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解释词语。
惊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战心惊: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并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国,”方志敏大声说,“外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剥削,国已不国,民不聊生。要救中国,要为人民谋生存,只有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是对方志敏的____________描写。这段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过 年
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除夕要守岁,不过十二点不能睡觉,这对于一个习惯于早睡的孩子是一种煎熬。
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吱咯吱响。这一切当然有趣,可是寒风凛冽,吹得小脸儿通红,也就很不舒服。炕桌上呼三喝六,没有孩子的份。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大厅上供着祖先的影像,长辈指点曰:“这是你的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尚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我却怕那大麻雷子二踢脚子。别人放鞭炮,我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每人分一包杂拌儿,哼,看那个桃脯蜜枣沾上一层灰尘。怎好往嘴里送?年夜饭照例是特别丰盛的。大年初一不动刀,大家歇工,所以年菜事实上是大锅菜,大锅的炖肉,加上粉丝是一味,加上蘑菇又是一味;大锅的炖鸡,加上冬笋是一味,加上番薯又是一味,都放在特大号锅子、罐子、盆子里,此后随取随吃,大概历十日不得罄,事实上是天天打扫剩菜。满缸的馒头,满缸的腌白菜,满缸的咸疙瘩,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底。芥末堆素面筋,十香菜,比较的受欢迎,除夕夜,一交子时,煮饽饽端上来了。我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吃?胡乱吃两个,倒头便睡,不知东方之既白。
【1】文段写的是除夕守岁,一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个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三个“满”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是作者回忆幼时过年的经历,语言不乏幽默风趣,试举一两句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西游记故事》片断
行者听完反问他:“我临走说过,若有妖怪捉住师父,就说我老孙是他的大徒弟,你们怎么不提我?”呆子八戒这回倒是急中生智,聪明起来。他想:“请将不如激将,让我激他一激。”就说:“哥啊,不提你还好哩,一提你,那妖怪就大骂:‘什么孙行者,他若来,我就剥他的皮,抽他的筋,啃他的骨,吃他的心。他猴子瘦,肉太少,我就把他剁碎放油里炸了吃。’”行者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叫道:“那妖怪敢如此骂我,我决不能不降他。贤弟,我和你去拿妖怪去。”他关照小猴们:“好好看管家业,我还去保护唐僧取经,功成之后再回来。”
【1】本文段节选自《西游记故事》,作者是______。在这个故事中,唐僧遇到的妖怪是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抓住猪八戒的 、 刻画他 性格特点。
【4】唐僧取经途中多灾多难,请将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宝林寺 宝塔舍利子被盗 青毛狮子
琵琶洞 鬼王夜访唐三藏 蝎子精
【5】在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沙和尚武功不高,一遇到危险就直喊“大师兄,大师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你也这样认为呢?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不断更换的“警示牌”
某小区绿地,工作人员为了保护草坪,立了一块警示牌,上书:“禁止践踏草坪!”语言简洁明了,无人不懂,无人不晓,可惜无效。于是改用婉转语,写道:“小草依依,践踏何忍?”虽看似触动人心,但没过多久,依然失效。最后,工作人员不得已而采用“欺骗之术”,警告:“草坪下有电线!”什么,有电线!可不敢再踩了——可惜,后因一顽童误入草坪安然无恙而再次失效。
君子曰:制度规则,难矣!
(乙)如何分粥
某甲乙丙丁戊五人,个个贪心吝啬,生怕别人多占一分自己损失一毫。五人要平分一锅粥,该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如此五种方案,任君选一,方案一:从五人中选一名大家认为最公道的人主持分粥;方案二:从别处找个人来分粥;方案三:每人轮一次,最后商议而定;方案四:选一个人分粥,另一人监督;方案五:选一人分粥,但分粥的人要最后拿粥。
君子曰:方案五,甚妙!
【1】给划线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打上“√”。
①君子曰A.说 B.太阳
②甚妙A.甚至 B.非常
③无人不晓A.黎明 B.明白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甲)故事中,为了保护草坪,工作人员曾经不断更换警示牌,警示语分别是:________。
②(乙)故事中,甲乙丙丁戊五个人个个________,生怕________。
【3】读了上述两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读书吧。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xī jí)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bǔ fǔ)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 剑声铿锵。冬去春来, 寒来暑往, 从不间(jiān jiàn) 断。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司空,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1】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请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贫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辅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断,回答问题。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dāi dài)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hu hù)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zhe zháo)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清楚(______________) 严肃(______________)
【3】用“ ”在文中画出和划线部分照应的句子。
【4】“局势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三个方面:
A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主要表现了:(选对的打√)
A.李大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
B.李大钊对子女教育十分耐心。( )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还有谁比我更了解他呢?(改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鸟很喜欢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写一个包含两个以上叠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把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例] 李红说:“我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李红说,她要像张平那样关心集体。
小芳说:“我爸爸要带我去游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微习作。
在课文《匆匆》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叠词,以饱满的情感结合生活中的琐碎事件一遍一遍追问时间流逝的问题。你是否也曾感到时间的流逝或快得吓人,或慢得磨人,或刚刚好?你是否曾留意时间的流逝带给自己的改变?你对时间的流逝有怎样的理解和期待?发挥想象,结合自身实际,带着感情来给时间写一段深情告白吧!
要求:语言通顺,感情细腻真挚,言之有物;字数1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