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雅_______ 刑_______ 炊_______ 澡_______ 效_______
难_______ 形_______ 吹_______ 操_______ 饺_______
2、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两小儿辩日 ②两小儿笑 ③孔子不能决 ④孔子见两小儿
3、《红楼梦》中的“阆苑仙葩”指的是_____;“美玉无瑕”指的是_____
4、写出表学习、工作专心的四字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字典这个工具书它永远是我们的好伙伴,你会使用它吗?下面你就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居高临下”的“临”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_____,再查_____,应选第_____种解释。
A来到;到达 B 将要;快要 C 靠近;对着 D 照着字画模仿
(2)“置之度外”的“置”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_,应选第_____种解释。
A放;摆 B 设立;设备 C 购买
6、课文理解。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诗的第一句以______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千古边关月夜图,暗写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紧承上句,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句,由______转入______,既含蓄委婉地____________,又侧面烘托了___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回答问题。
【1】既然“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中的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迢迢牵牛星》一诗中的实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最不喜欢的人
我最不喜欢我爸爸,因为他不关心我,简直不像我的爸爸。
爸爸只不过是一名小学教师,可他却比大干部还要忙。上班他比别人提早一小时,下班他比别人推迟一小时。家务事都落在可怜的妈妈身上了。有一次,我实在憋不住了,等爸爸一进门,我就向他开了一炮:“爸,你怎么才回来?”爸爸淡淡一笑:“好孩子,爸爸在学校批改作业呢。”晚上,我们都睡了,只有爸爸还在一个劲地读呀,写呀。我真不明白,老师备课比我们学生背书还难吗?
一天中午,爸爸按时下班了,可是他身后却拖着一条“尾巴”——带了个学生。我和妈妈不解地看着他俩。爸爸又是淡淡一笑:“这孩子父母都出差了,就到我们家当个临时儿子吧。”说着,就把这位学生带到饭桌旁。
别人的家长_______利用星期天为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_______我爸爸一到星期天,_______为生病的学生补课,_______辅导后进生学习。
每当我看见别人的爸爸带自己的孩子逛公园时,就非常羡慕。唉 爸爸要是能带我逛一次公园那该多好啊 可是爸爸始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 当我再次向爸爸“抗议”时 爸爸抚摸着我的头 仍然淡淡一笑 孩子 等你懂事了 就会喜欢爸爸了
【1】给短文末尾一自然段补上标点符号。
唉________爸爸要是能带我逛一次公园那该多好啊________可是爸爸始终没有满足我的要求________当我再次向爸爸“抗议”时________爸爸抚摸着我的头________仍然淡淡一笑________孩子________等你懂事了________就会喜欢爸爸了________
【2】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可是、不是、总是、就是”选填到文中横线上。
别人的家长________利用星期天为自己的孩子辅导功课,________我爸爸一到星期天,________为生病的学生补课,________辅导后进生学习。
【4】你喜欢这样的爸爸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一天上午在操场劳动,有人跑过来告诉我:“征文在报栏里贴出来了,有你的,上面打满了双圈。”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我的迫不及待。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我带着心跳,从头到尾一个个数下来,一共是九十八个红双圈。这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的评价。
【1】用“ ”画出描写“我”获奖后的心情的句子。
【2】“挨到中午,校园里寂静无人时,我像做贼一样地溜过去,独自站在报栏前,欣赏我的打满双圈的作文。”一句表现了我_____的 心 理 。
A. 胆怯害怕 B. 自豪又羞涩 C. 高兴又骄傲
11、艰苦而诗意
有一幅肖像画,比世界名画更加打动我。
是一个女人的肖像。花白短发,额头上密密的皱纹,像树木的年轮,宽松的双层眼袋,盛接了漫长岁月中不曾淌下的泪。抿紧的嘴唇,唇边一粒黑痣,清晰可见。目光凝滞,仍能看出清秀的脸廓。红黑横纹的棉质衫,提亮了画的基调。
当年的美术老师说过一句话:有机会,画画你们的母亲吧,你会发现,你竟不认得她!
的确,很少有孩子像母亲打量你一样,细细地打量过母亲,像母亲凝视你一样,久久地凝视母亲。
打动了我的这幅画,正是儿子为母亲所作,这位89岁的高龄模特是老年痴呆症患者,每到后半夜都要起身坐着,必须有人看管陪伴。60多岁已退休的儿子,责无旁贷。
与所有患者的症状相同,老人家昼夜颠倒,到处乱走,大小便不能自理,动辄打人骂人……身边一刻都不能离人。为她做任何事,她都没有反应。这样的日子,是叫人崩溃的。
与所有的陪伴者不同,在备受煎熬的一夜一夜,儿子选择了摊开纸笔颜料,为母亲画画。这时的母亲出奇地安静。老太太曾是个才女,那一刻,也许她回到了当年教儿子习字作画的情境之中。夜深人静,儿子用母亲喜欢的方式陪伴她,在她身旁写字、画画……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
也是一对母子。
90后小伙子追随母亲的手艺,在杭州最繁华商厦的门口摆个摊,做精工织补。
从早到晚,坐在大理石柱墩上等他们的顾客。身边走过成千上万的人,很少有人看他们一眼。大理石上坐着,夏天火烫,冬天冰凉,工作条件艰苦。
最近他接了单织补车篷的活,那是辆奔驰敞篷车,倒车时车篷划破了三个口子,车主没去汽修店,而是辗转找到了已成为业界达人的母子俩,为车篷织补。
母子俩坐飞机“出差”青岛,事先配好三四种粗细不同的黑线,认真研究车篷布料的纹路,根据车篷本来的经纬线,一根一根,一下一下,来回织补。这技术,恰似“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多么纤巧的手,多么诗意的活儿!虽然,侧身站立干活,非常辛苦。
人们向往诗意的生活!然而诗意不是刻意。只要真心、用心,艰苦的生活,自带诗意。
【1】结合文意,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凝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责无旁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出差”这个词用了引号,它的作用是( )
A.表示特定的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引用的部分
D.表示讽刺或否定
【3】“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 )
A.《水浒传》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4】当年美术老师叫“我们”画自己的母亲有什么言外之意?( )
A.老师要训练“我们”画人物肖像的技法。
B.“我们”很少有机会画自己的母亲。
C.提醒“我们”要多关心自己的母亲。
D.画自己的母亲虽然辛苦,但充满诗意。
【5】儿子每晚陪伴母亲明明是备受煎熬的,但作者又说“这样的夜晚,有些许诗意”。又如摆摊的母子明明工作非常辛苦,但作者又说这是“多么诗意的活儿”。这样写矛盾吗?请选择其中一处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她依然往前走着。不过,一步比一步(迟缓 迟钝)。快走到门口时,她站住了。她那被极度疲惫和委屈情绪弄昏了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智慧 理智)回到了她的心中。她像一截木头被钉在那儿,一动也不动。
袁伟民也站在原地没有动,目光盯着这位(任性 倔强)的姑娘,他像一尊石雕似的,手里还抓着一个球,一副随时准备砸出去的样子。
招娣(迈动 移动)脚步了。不过,她不是往前去,而是来了个向后转,步子那么猛,动作那么冲。
【1】根据所学原文,选择正确的词语。
【2】选文中“一截木头”形容 ,说明
。
【3】选文第2自然段用 的修辞手法,把 比喻成 ,表现出 。
13、阅读理解
共在人间
那一年,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村里。
我们下榻的农舍,住着一对老夫妇。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纹路。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耕生涯。
正是麦子播种的时候,还是停留在原始落后的“ 点播”方式,老叟走在前面,用锄头在土壤里打洞;老妪跟在后头,把麦种轻轻地撒进洞里。一行行、一亩亩地种,神情专注而满足,好似在从事一件无比庄严的事情。
傍晚,夫妻俩在厨房里烙饼。满布岁月沧桑的古老灶子,烙出了满溢麦香的饼,含蓄的米黄色,淡淡的麦味儿;大而圆、烫手。在幽幽的暮色里,两人坐在矮矮的木凳上,以枯瘦多皱但却坚实有力的手捧着饼儿,大口大口地吃,脸上笑意荡漾。
这一幕,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活着,真好。
知足地活着,常乐。
许多人,活着而不快乐,只因不满足于他所拥有的,一心憬憧他所未知的,“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往往坐这山,望那山、吃这碗、盼那碗;任由“ 欲望的树”在心田里无止无尽地长着,长了一寸,他要一尺;长了一尺,他要一丈;眼看那“ 树”已经高入云霄了,可是,他还是满心焦灼地嫌它“ 发育不良”。天天在欲望的“ 无底深潭”里浮浮沉沉,弹指间,短短数十寒暑已成过眼云烟;回首前尘,竟不知“ 快乐”一词如何诠释。
这个下午,和这一对萍水相逢的老夫妇共食大饼,共享快乐,是记忆里的永恒。
老夫妇教会了我,有一亩田,便诚诚恳恳地耕那一亩田;有一块饼,便快快乐乐地吃那一块饼。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共在人间,话人间、爱人间。天上究竟有多少富贵、多少安逸,不必说,更不必盼。
【1】“这一幕”深触动了我的心,这一幕指的是( )。
A. 老夫妇俩坐在矮矮的木凳上。 B. 老夫妇俩烙饼而食很满足。
C. 老夫妇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 D. 夫妇俩大口大口地吃饼。
【2】文中的老夫妇过着 的生活,下列词语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世隔绝,原始落后。 B. 一穷二白,得过且过。
C.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D. 安居乐业,暖衣饱食。
【3】文中“回首前程,竟不知‘快乐’一词如何诠释”是因为( )。
A. 一直在追求所憧憬有的。 B. 忌妒羡慕别人所拥有的
C. 身无分文,粗茶淡饭 D. 日复一日,单调枯燥。
【4】文段中“眼看那‘树’已经高入云霄了”中的“树”指的是( )。
A. 高入云霄的树。 B. 无止境地长着的树。
C. 发育不良的树。 D. 任由欲望生长的树。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老夫妇知足的活着,常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匆匆》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从“叹息’’一词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 ( )
A. 无奈、悲伤的心情 B惋惜、无奈的心情
【2】选文第二段中,对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 )
A. 表示声音的延长。 B 表示语意的递进。
【3】对选文第二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紧扣“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B. 日子来去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彷徨、伤感、低迷、颓废的情绪。
C. 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时光宝贵,要珍惜时间。
D. 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要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
【4】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动形象、言辞典雅 B. 豪放激越、气势磅礴
C. 清秀隽永‘质朴简练 D. 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5】选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B. 花有重开时,人物在少年。
C.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5、按要求写句子。
(1) 爸爸拿出餐具放在桌上。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中心广场上热闹非凡。(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敌人将长长的导火线一直延伸到外面一个院子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家是什么?是难舍的亲情,是温馨的集体……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谊……
请以“有家真好”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作文纸自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