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运用
1.《石灰吟》中表达作者不怕牺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民服务》一文通过悼念___________同志讲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我们应该趁父母还在的时候好好孝顺他们,不要等他们离开我们之后再去感叹时间的流逝,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是平时认真听课就不至于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了,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5.小明经常以家里条件好为由在生活上铺张浪费,我还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勉他。
2、看我七十二变!(一字多义)。
“负”,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画。“负”在字典中有这几种解释:(1)背;(2)仗恃,依靠;(3)遭受;(4)具有;(5)欠钱;(6)败,跟“胜”相反;(7)违背,背弃
“廉颇负荆请罪”中的“负”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小牛队负于黄蜂队”中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如今,他已经负债累累”的“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3、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刹: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颤: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车: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泯灭——(______) 明丽——(______) 蓦地——(______)
模范——(______) 鸟瞰——(______) 凝结——(______)
温和——(______) 吸收——(______) 希翼——(______)
稀罕——(______) 袭击——(______) 吓唬——(______)
纵情——(______) 阻塞——(______) 恰好——(______)
俏丽——(______) 厌恶——(______) 镇静——(______)
5、组词。
抿( ) 轿( )惕( ) 博( )
眠( ) 骄( )踢( ) 搏( )
6、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 。
,惟有蜻蜓蛱蝶飞。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兴”在这里读________,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理解词语
日长:____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_____
蛱蝶:________________惟有:________________
(2)说说读了这两句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不得语”填入横线处正确的选项是( )
A.陌陌
B.默默
C.脉脉
D.墨墨
【2】描写织女美丽勤劳的诗句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D.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素”在这首诗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本来的,原始的
B.质朴,不华丽
C.白皙
【4】这首诗的前两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排比
C.互文
D.拟人
【5】我国传统节日众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也是诗人经常引用的,以下诗句中哪一句没有引用神话传说?( )
A.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对古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刻画了银河两岸,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却不得见面的画面。
B.这首诗中的过渡句是“河汉清且浅”,既是前因也是后果。
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这两句诗,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D.此诗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9、阅读短文。
人生的标点符号
①我的一生是一句话,母亲最希望我把它推敲得美丽些、生动些。我用我的脚印落成文字,将它书写在时间的稿笺上。后人为我堆起的那座坟墓,想来就是句末的标点了。
②那么,我将表达出怎样的意思呢?
③我将脚印首先落成“善”字——我觉得它是最不可缺少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④但我渴慕一个表示完整的句子。于是我又将脚印落成“信”字——我觉得它是最靠得住的。母亲发现后,点了点头,却又说:“这还不够,后人只能在句末给你点成逗号。”
⑤于是我将脚印落成“顽强”,落成“进取”,落成“创造”——我觉得它们都是闪闪发光的。母亲睁着昏花的老眼见了,点了点头,却依然说:“这还不够……”
⑥我茫然了。
⑦“任何人都不会得到句号的,”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了一声,补充说,“可贵的,孩子,是你一直在争取句号。这样你将会赢得一个能够竖立起来的感叹号。”
【1】联系全文看,文中的“我”一直认为“句末的标点”应该是什么标点?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发苍苍的母亲叹息一声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运用得最成功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请从文中摘出两个例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推敲”这个典故由来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人生——文字——坟墓——标点”的顺序和要点,概括本文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长衫老者
冯骥才
①我幼时,家对门有条胡同,又窄又长,九曲八折,望进去深邃(suì)莫测。隔街是店铺集中的闹市,过往行人都以为这胡同通向那边闹市,是条难得的近道,便一头扎进去,弯弯转转,直走到头,再一拐,迎面竟是一堵墙壁,墙内有户人家。原来这是条死胡同!好晦(huì)气!凡是走到这儿来的,都恨不得把这面堵得死死的墙踹( chuài)倒!
②怎么办?只有认倒霉,掉头走出来。可是这么一往一返,不但没抄了近道,反而白跑了长长一段冤(yuān)路。正像俗话说的:贪便宜者必吃亏。那时,只要看见一个人满脸丧气地从胡同里走出来,哈,准知道是撞上死胡同了
③走进这死胡同的,不仅仅是行人,还有一些小商小贩(fàn)。为了省脚力,推车挑担闯进来,这就热闹了。本来狭窄的道儿常常拥塞,车轱(gū)辘碰伤孩子的事也不时发生。没人打扫它,打扫了也没用,整天尘土飞扬。人们气急了就叫:“把胡同顶头那家的房子扒了!”房子扒不了,只好忍耐;忍耐久了,渐渐习惯了。就这样,乱哄哄,好像它天经地义就该如此。
④一天,来了一位老者,个子矮小,干净爽利,一件灰布长衫,红颜白须,目光清朗,胳肢窝夹个小布包包,看样子像教书先生。他走进胡同,一直往里,可过不多久就返回来。嘿,又是一个撞上死胡同的!
⑤这位长衫老者却不同常人。他走出来时,面无懊(ào)丧,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然后站在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跟着蹲下身,打开那布包,包里面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取笔展纸,写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四个大字:此路不通。又从小盆里捏(niē)出几颗饭粒,代做糨(jiàng)糊,把这张纸贴在胡同口的墙壁上,看了两眼便飘然而去。
⑥咦,谁料到这张纸一贴出,立刻出现奇迹。过路人刚要抄近道扎进胡同,一见纸上的字,转身就走;小商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人少,便疑惑是死胡同,自然不敢贸然进去。胡同陡然清静多了。过些日子,这纸条给风吹雨打,残破了,胡同里的住家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这四个字写在上边,牢牢钉在墙上,这样就长久地保留了下来。
⑦胡同自此大变样了。
⑧它出现了从来没见过的情景:有人打扫,有人种花,有孩童玩耍,鸟雀也敢在地面上站站。逢到一夜大雪过后,犹如一条蜿蜒洁白的带子,渐渐才给早起的老人们踩上一串深深的雪窝窝。这些饱受市井喧嚣(xiāo)的人家,开始享受起幽居的静谧和安宁来了。
⑨于是,我挺奇怪,本来这么简单的一举,为什么许多年里不曾有人想到?我因此愈加敬重那矮小、不知姓名、肯思索更肯动手去做的长衫老者了…
【1】为加点字注音。
(1)九曲八折(______) (2)静谧安宁(______)
【2】与“原来这是条死胡同!”中的“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把洞口堵死 B.你真是个死心眼
C.花枯死了。 D.这地方吵死了。
【3】文中画线的语句反映出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态?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内画“√"。
漠不关心( )幸灾乐祸( )怜惜同情( )埋怨不满( )
【4】第⑨自然段中“简单的一举”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冯骥才先生在文中以寥寥数笔,描写了长衫老者的(______)、(______)和(______),语言简洁传神,人物特征鲜明,令读者过目不忘。
【6】短文第①至③自然段详细记叙了行人、小商小贩的表现以及胡同居民的态度,写这些与刻画长衫老者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丢失的玩具
雕塑家有一个十二岁的儿子。
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雕塑家从来不答应,只是说:“你自己不能动手试试么?”儿子就很气愤。但时间一长,他拗不过爸爸,便不再哀求、纠缠,试着按自己的想象制作起来。期间,雕塑家对儿子的“工作”不管也不问,放任自流。孩子常常造出些奇形状的东西,自己很快活,但不久便玩腻了,重新制作。
为了制好自己的玩具,孩子开始注意父亲的工作,常常站在大台边观看父亲如何运用各种工具,然后模仿着运用于玩具制作。父亲也从来不向他讲解什么,依然放任自流。
一年后,孩子好像初步掌握了一些制作方法,玩具造得颇像个样子。这时,父亲偶尔会指点一二。但孩子脾气倔,从来不将父亲的话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自得其乐。父亲也不生气。
又一年,孩子的技艺显著提高,可以随心所欲地摆弄各种人和动物的形状。孩子常常将自己的“杰作”展示给别人看,引来诸多夸赞。但雕塑家总是淡淡地笑笑,并不在乎似的。
忽然有一天,孩子存放在工作室的玩具全部不翼而飞!他十分惊疑!父亲说:“昨夜可能有小偷来过。”孩子没办法,只得重新制作。
半年后,工作室再次被盗!孩子很伤心,决定将自己的玩具全部搬进卧室;但父亲不允许,说会弄脏家里。又半年,工作室又被盗了为生了如此多次,孩子已渐渐长成一个少年。他有些怀疑是父亲在捣鬼:为什么从不见父亲为失窃而吃惊、防范呢?
偶然一天夜晚,儿子从外边归来,见工作室灯亮着,便溜到窗边窥视:父亲背着手,在雕塑作品前踱步、观看。好一会儿,父亲仿佛做出某种决定一转身,拾起一把斧子,将自己大部分作品打得稀巴烂!接着,将这些碎土块堆到一起,放上水,重新和成泥巴。孩子疑惑地站在窗外,这时,他又看见父亲走到他的那批小玩具前!只见父亲拿起每件玩具端详片刻,还用脸颊贴贴它们,像亲吻似的!然后,父亲将儿子所有的自制玩具扔到泥堆里搅和起来!
当父亲回头的时候,儿子已站在他身后,瞪着一双愤怒的眼睛!
父亲有些羞愧,温和地抚摸儿子的脸蛋儿,吞吞吐吐地说:“我,不是,哦,是因为,只有砸烂较差的,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
又十年,父亲和儿子的作品多次同获国内外大奖。
【1】你认为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看,儿子的玩具是怎样丢失的?丢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要爸爸给他做几件玩具,爸爸从来不答应,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章中,父亲对儿子的态度发生过哪些显著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5】“好一会儿,父亲仿佛做出某种决定”,你觉得父亲做出的“某种决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样评价文中父亲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
12、科学发展的机遇,总是等着好奇而又爱思考的人
水蒸汽的启示
在瓦特的故乡--格林诺克的小镇于上,家家户户都是生火烧水做饭。对这种司空见惯的事,有谁留过心呢?瓦特就留了心。有回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就问祖母说:“什么玩艺使壶盖跳动呢?”
祖母回答说:"水开了,就这样。"
瓦特没有满足,又追问:"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可能是祖母太忙了,没有功夫答对他,便不耐烦地说:"不知道。小孩子刨根问底地问这些有什么意思呢。"瓦特在他祖母那里不但没有找到答案,反而受到了冤枉的批评,心里很不舒服,可他并不灰心。
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好象里边藏着个魔术师,在变戏法似的。瓦特高兴了,几乎叫出声来,他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瓦特终于弄清楚了,是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这水蒸汽的力量还真不小呢。
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发明成功了。
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加之英国当时煤铁工业发达,所以英国就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蒸汽推动铁制"海轮"的国家。十九世纪,开始海上运输改革,一些国家进入了所谓的"汽船时代"。从此,船只就行驶在茫茫无际的海洋上了。随之而来,煤矿、工厂、火车也全应用了蒸汽机。体力劳动解放了,经济发展了。这不能不说是蒸汽机发明的成果。当然也是蒸汽机的发明家瓦特的功劳。因此,瓦特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1】词语“刨根问底”和俗语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样。
【2】和“享有盛名”中的“盛”意思一样的词语是( )
A.年轻气盛
B.盛情难却
C.盛况空前
D.盛名难副
【3】“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不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吗?”是一个_________句,把它改写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瓦特是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用“ ”标出来。
【5】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朋友,你觉得瓦特为什么能成为发明家?
______
13、阅读理解
每个人都是圣诞老人
这是一个温馨得让人心酸掉泪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外国小女孩,她美丽的妈妈病倒了,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圣诞节来临前,小女孩到药店给妈妈买药,路过一家商店时,她看见橱窗里摆着一款漂亮的黄颜色假发,她就想:“这假发多像妈妈的头发呀,如果我把它作为圣诞礼物送给妈妈,那该有多好啊!”
于是,这个小女孩就溜进商店,找到那个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用这条项链换这顶假发可以吗?”大胡子老板看了看她的项链说:“孩子,你这项链最多值两块钱,而这假发要卖15元呀。”
小女孩红着脸窘住了,她恳求老板千万别卖掉假发,她一定会再找些东西来换。接下来的几天里,小女孩想尽了一切办法去赚钱,但直到圣诞节的头一天晚上,她才赚了1元5角钱。她拿着这些钱,带着费尽心机在山上采的野蜂蜜,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再次来到商店。她找到大胡子老板说:“叔叔,我妈妈真的很需要这顶假发,她病得头发都掉光了。”大胡子老板看着她手臂上的伤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钱,沉吟了一会儿,遗憾地说:“真抱歉,假发已经卖出去了。”这女孩一下呆住了,风暴般的愤怒和忧伤充塞了她的心。她没有哭,一言不发地回到了家。
第二天早晨,小女孩一睁眼,妈妈对她说:“孩子,刚才有人送给你一个包裹。”小女孩打开包裹一看,上帝呀,正是那顶假发!里面还夹着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你有一颗纯洁的心,孩子,这是给你妈妈的礼物,也是给你的一份礼物。祝你快乐。”
落款署名:圣诞老人。
【1】请你认真阅读文章,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大胡子老板对小女孩说“假发已经卖出去了”是真的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几个词语来评价一下大胡子老板和小女孩。
大胡子老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以”对话“的形式,描述小女孩和她妈妈收到礼物后的情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诞节你最希望让”圣诞老人“送你什么礼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片段阅读。
十八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有人的脚印。他恐惧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陆地上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他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打“√”,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圈(quān juàn)养( ) 挣(zhēng zhèng)扎( )
【2】给选文第二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
A.畜牧种植
B.救“星期五”
C.流落荒岛
【3】“‘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这句话中“星期五”加引号,其作用是( )
A.表示重点强调。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讽刺或否定。
【4】选文中鲁滨逊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把表示心情的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片段中,你感受到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对我们说:“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毕业联欢会上,同学们唱起了动听的歌和欢乐的舞蹈。(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6、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工人提起来汽灯。
工人把汽灯提起来。
课间,马小朋擦干净了黑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________
②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 ________
19、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改写句子。
①我们难道不应当热心地为他人服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不计其数的中外游人在广场上漫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真没想到
提示:可写一个人或者一个地方的可喜变化;也可以写近期发生的你所意想不到的事,全文在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