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彼此(pí) 俘虏(lú)
B.踌躇(chóu) 矜持(jīn)
C.涕泪(tì) 黯然(yīn)
D.蓟北(jì) 深山坞(wū)
2、下列句式中画线词与现在说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名字叫做)
B.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玩耍)
C.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就)
D.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才停下来)
3、下列字词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埋怨 魔天 瑞雪 肃然起敬
B.绷带 审判 惊疑 一针见血
C.慈详 施工 施行 一声不吭
D.斩新 年龄 奢侈 情不自禁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8分)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 )
(2)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 )
(3)孩子们怎么能理解爸爸的心意呢? ( )
(4)春天,花儿绽开了笑脸,鸟儿放开了歌喉。 ( )
5、我知道要先比一比,再组词。
桑___ 眷___ 堪____ 艄____ 渺_____
梁___ 誉___ 甚___ 艘___ 沙____
6、根据所给意思,在句中的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1)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跟“露出马脚”的“马脚”意思相近。
犯罪分子再狡猾,他也会露出(_______)。
(2)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在听到儿子牺牲的(_______)后,这位母亲昏倒在了地上。
(3)表示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在集体生活中,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_______),为所欲为。
(4)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胜过自己的人心怀怨恨。
(_______)别人,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
(5)表示费尽脑筋,用尽心思。
碰到了这道难题,他(_______)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7、给形近字组词
椅________ 魂________ 耍________ 脾________ 撩________
骑________ 魄________ 要________ 啤________ 燎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luán shēnɡ rónɡ yán
( ) ( )
xiá ɡǔ yǔn shí
( ) ( )
miǎo mánɡ ɡuǒ jiā
( ) ( )
zhènɡ shí dàn shēnɡ
( ) (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一个苹果
张计发
黄昏时,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跳 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惊讶 惊慌)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们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 坚持),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是一滴水也找不着的。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递给了他。小李出神地望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上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啊!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有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小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小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地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安静 平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晩,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感动着,眼里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1】用“\”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字词。
【2】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送来苹果—传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感动落泪。
【3】找出两个表现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润喉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4】画“﹏﹏”的句子是对战士们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大家都______。这是否与上面写到的战士们干渴而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涌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保存较好,但几千年来经历风化和人为破坏,鼻子完全损毁。根据1402年一位阿拉伯历史学家的记载,一名苏菲派狂热分子曾故意毁其容,目的是“修正宗教上的谬误”。然而,仍有很多线索能推想石像最初是什么样子。19世纪早期,人们挖掘出脱落的石雕胡子和代表埃及王权的眼镜蛇头饰,石像脸上至今还有残留的红色染料,这让考古学家推测____________,而其他部位同样发现了黄色和孔雀蓝颜料,这让雷纳尔怀疑,最初雕像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多家媒体报道,一座按1:1比例高仿的山寨版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引起埃及文物部门的关注,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高仿的狮身人面像涉嫌触犯国际公约。
【1】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损坏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将材料一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二中,河北石家庄“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的负责人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世界的文化。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为保护文化遗产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俄罗斯人的菜园子
①菜园子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生活天地。他们在那儿劳动、休闲、领略大自然;从那儿获取蔬菜、水果、鲜花,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和丰收的喜悦。
②菜园子一般在离城市几十公里的郊外,人们开车上那儿种地。
③往往都是几十户到几百户人的菜园子连成一片,面积可达一两个平方公里。人们只需去政府或所在单位登记,交纳不多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块菜园子,然后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翻土、种植、围栅、架棚、造温室、建房。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代代相传耕耘,非重大变故很少转卖。大多数菜园子里建造了住房和木质桑拿浴屋,菜地还配有十分方便的浇水系统。
④俄罗斯人在菜园子里造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建筑局提供的样板房,逐步购料营建,把房子造得各具风格,十分别致。室内壁炉可生火取暖、做饭,有的还带上烤箱炉,可自制面包、蛋糕和比萨饼。他们往往周末出发,在菜园子里劳动,远离城市的喧闹,尽享原野的清新空气,周日再返回城里。
⑤菜园子每年4~5月开始翻土,5月开始种植,8月开始收获。人们大量种植土豆、黄瓜、西红柿、大包菜、胡萝卜、洋葱、香菜……开发较早的菜园子种有不少水果,如苹果、草莓、杨梅、樱桃以及不知名的小果子。收获季节,全家出动,或邀请亲友帮忙,分享果实与喜悦。
⑥菜园子里的桑拿浴,是俄罗斯人冬季的一大享受,也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人们用大木头烧红大铁炉,然后将水泼到炉壁上,蒸汽可让室内温度高达80度。人们互淋热水,用杨树条抽打周身,放松肌肉和血管。等人热得难以忍受,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汗时,再将融有冰雪的冷水从头到脚淋下来,这虽使人难受,却能收缩血管,刺激神经,达到血管内渣物脱落并排泄的目的。
⑦俄罗斯人食用的蔬菜60%来自菜园子。他们把土豆、包菜收入菜窖,将黄瓜做成腌菜、泡菜,用草莓、西红柿制作果酱……俄罗斯人乐此不疲,对菜园子情有独钟。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麻烦——______ 宁静——______ 舒服——______
【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介绍了______,第⑤段介绍了_______,第⑥段介绍了________。
【4】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俄罗斯人菜园子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儿童诗
黑白
我一直认定乡村老家六岁的女孩子毛豆是一位诗人。我记得是在秋天,毛豆妈妈在簸稻谷,妈妈簸啊簸啊,毛豆就在一边看。在掀动的簸箕里,好稻谷和秕(bǐ)稻谷分得一清二楚。好稻谷沉甸甸地往后聚,秕稻谷则轻飘飘地从簸箕口跌落下来,在那里形成了一个秕稻谷的瀑布。毛豆凑得很近,突然对她妈妈说:“妈,你簸一簸人吧,这样就分得清好人与坏人了。”
又一次,毛豆和我女儿在外面疯玩了一整天,晚上我罚女儿在家做作业,毛豆在一边看,她没有做作业的概念,看着姐姐痛苦的样子她也非常着急,盼望这个漫长的夜晚快快过去。见她妈妈在一边缝衣服,她这样说:“白天那么短,肯定是妈妈用剪刀剪的;晚上又那么长,是妈妈把好几个晚上用针线缝在一块儿了。”
毛豆发表这样的口头诗歌是经常的、随意的。昨天我刚刚起床,毛豆就和我女儿在开满繁花的桃树下跳起了花房子,这是我童年最常玩的一种乡间游戏。她们用木块在地上画起了大方格子,乡下女孩子灵巧的脚就这样带着小木块在画满花朵的方格里跳跃。女儿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玩过这种游戏,她就在一旁看毛豆熟练地安排,毛豆一边画一边自言自语:“一格里画上桃花,一格里画上雪花,我们两个人,就用木块跳花房;你把木块踢到雪花上,我把木块踢到桃花上,你一脚跳出了冬天,我一脚跳进了春天。”
我就站在窗口听着感受到纯净的诗意像春风捎着桃花吹进来,一直吹上我心头。
【1】根据短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看着妈妈簸稻谷,毛豆请求“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真”;心疼姐姐写作业,毛豆感慨“___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善”;和姐姐玩跳花房子,毛豆解释“_____________”,那是孩子心中的“美”……毛豆用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纯真世界。
【2】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直接表达作者对毛豆的赞许之情的句子。
【3】下列对画“﹏﹏”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透过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对生活的热爱她那灵动的语言就是口头的诗歌。
B.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说话语调的轻柔,带给人一种舒服的内心感受。
C.听着毛豆的语言,“我”感受到毛豆拥有一颗诗意的童心,而这样的童心可以点亮和温暖人生。
【4】美好的诗意根植于生活,请你仿照短文中毛豆的语言特点写一句诗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加点的词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14、课外阅读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1】这两句话中的“大月亮”指的是_____,“小月亮”指的是_____。
【2】下面对“小月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小月亮”这个称呼里,凝聚着作者对故乡、故乡月亮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苇坑上“小月亮”的月色比不过世界各地的美妙绝伦的月色
C.故乡的景色不及广阔世界的美景,就连月亮都显得比其他地方的小
16、课文阅读。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根据解释写词语。
(1)没法揣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多指言行使人难以了解或理解。( )
(2)指人说话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
(3)一下子就明白了或之眼界一下子九变开阔了。( )
(4)指人资质非常聪明。( )
【2】(1)这句话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 )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 )我还能照样子写一句话:( )
(2)“音韵”本来是听的,作者却用了表示嗅觉的“芳香”一词来形容,这是因为她流畅的歌声沁人心脾,仿佛芳香四溢。我还能从课文里找出类似用法的一句话呢:( )
【3】母亲还会为作者讲哪些神话故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用“﹏﹏”画出来。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外孙取名旦旦,已经长到两岁半,常有“惊人”之语出口。每每听到,先是诉:猝不及防,随之便捧腹,或忍不住而喷饭,且不能忘。
他很贪玩,几乎没有片刻的闲静,即使吃饭,仍然是手不闲脚亦不停。这时候,我便哄(hǒng hōng hòng)他说,你不好好吃饭,屁股上都没肉啦! 顺手便捏一捏他的小屁股,再鼓励一番,好好吃肉,屁股上就长肉啦。他便真听了话,张口接住他妈妈递到嘴边的一块肉,刚嚼了两下,估计还未嚼碎,便急忙咽下,跑过来,背过身,撅起小屁股:“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长肉了没有?”在一家人的哄(hǒng hōng hòng)笑声中,我只好将错就错:“长了长了!再吃再长!”我亦忍不住笑,这才叫立竿见影!
旦旦吃了一块豆腐,蹦过来,转过身,又一次撅起小屁股,认真地说:“爷爷你再摸一下,看看屁股上长豆腐了没?”哇!一家人全部放下碗,停住筷子,笑得前仰后合。
然后就没完没了。一次连一次地重复如前的动作和姿势,一次比一次更加认真地问: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蘑菇了没?
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木耳了没?
我已经再没劲儿笑了,无可奈何地对他说,旦旦的屁股成了副食品超市了。
【1】选择括号中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猝不及防:___________________
立竿见影: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旦旦”非常可爱,请根据短文内容做一份“旦旦成长印迹”
旦旦成长印迹 | |
性格特点 | _________ |
“经典”动作 | ___________ |
童言稚语 | _________ |
家人反应 | __________ |
【4】画线句子中“再没劲儿笑”“无可奈何”这些词语是否表达了爷爷的无奈和厌烦?请结合短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你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你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及风采,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
你就是一道风景。
不要隐于云海峰峦之后,不必藏于青竹绿林之中,你就是巍巍山峦的一石,就是苍苍林莽中的一株。你的存在,其本身就在解释世上所有的景致。
不必去拥挤了,你就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1)不断地展示你内心世界的丰富内涵,给苍白的四周以绮丽,给庸俗的日子以诗意,给沉闷的空气以清新。
自然美具有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性,(2)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如今认清自己往往比注视别人更为重要。没有必要一味 A 别人 B 自己,应果敢地站起来,与最佳景观比肩,只要你不懈追求,相信你,并不比别人差。
翠竹之秀丽,青松之壮美,杨柳之潇洒,自然赋予各异风情,都在各自的一片土地上展示生命的光辉。如今所需的不是自谦,而是自信。很久很久了,虚假的谦逊毁掉了个性的展露,模仿、整容,使人无法认清你的真面目,不知哪个是你自己,哪情景似古代砖窖烧出的规格相同的陶俑。
风景这边独好!妙在独好。
世上被人们公认的美景都 :埃及金字塔,泰山日出,贵州黄果树瀑布,……大凡被我们记住的人多富有个性特征;关羽的忠勇,王熙凤的笑里藏刀,阿Q的“快乐”……
让个性陪伴你,(3)站着该是一座山,倒下便是路基;完整时给人启示,粉碎时使人警醒……你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
你就是一道风景!
(1)根据文意,写出文章中括号里应填的恰当的词语。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关羽”、“王熙凤”、“阿Q”这三个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写出该文学形象的出处及作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意,仿画波浪线的三个例子,再举出一两个别具风采的例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作者告诉我们,要使自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该怎样去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0分)
(1)黄继光对指导员说“请把任务交给我。”(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刚几下就爬到了杆顶,非常灵活。(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天来了,大地一片生机。(改为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祖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老大娘走过小路。(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这比山还高的比海还深的兄弟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战士们好了浮桥。
“把”字句:
“被”字句:
(2)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
周瑜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23、习作。
无论是严监生还是泥人张,特色鲜明的人总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生活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人,即使偶然见一面,他(她)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心中挥之不去。想一想,试着选用一两件典型事例(事例围绕人物特点展开)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她)吧。
要求:1.题目自拟。2.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写人方法突出人物特点。3.围绕一两典型件事描述。4.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