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昼夜/元旦 幼稚/困难 B.供奉/共同 蚂蚱/爆炸
C.樱桃/晶莹 倭瓜/委屈 D.陂田/山坡 啃咬/肯定
2、舍生而取义者也。( )
A.正义 B.情谊 C.因抚养或拜任而成为亲属的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
B.道旁李(道路)
C.冀复得兔(再次)
D.弗能应(答应)
4、按意思写词语。
(1)欲言又止。(_______)
(2)犹豫,迟疑不决。(_______)
(3)指长时间站立。(_______)
(4)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_______)
5、填上合适的词语。
( ) 的梅花 ( ) 的泪珠 ( ) 的外祖父
( ) 的秉性 ( ) 的墨梅图 ( ) 的亚麻布
6、猜字谜
1.一只黑狗,不叫不吼。(______)
2.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______)
3.四座山来山对山,四个川来川对川,四个日字连环套,四个口字紧相连。(______)
4.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______)
5.提取信息: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______)
7、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2)周瑜要杀孔明的原因是________,使用了________计谋。
8、读语境,想象情景,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四字词。
当读到“行船的速度极快”时,我想到了“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当读到“来往的船只很多”,我想到了“____________”这个成语;想象着我们坐在小艇里,看着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眼睛忙得不知看哪一处好时,我又想到了“____________”这个成语。
9、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 重于泰山( ) 站有站相( )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0、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①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②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摘自《新民晚报》)
【1】助手不辞辛劳地寻找最优秀的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是因为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①句“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②句“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两句话的“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苏格拉底对助手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完故事后,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片断,完成问题。
我的脸由于困窘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只有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困窘——( ) 羞愧——( ) 误解——( )
【2】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 )
A. 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来。
B. 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儿发红。
C. 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这句话对_____________进行了夸张,说明_________
【4】末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作者自我安慰的理由:他之所以这样安慰自己,是因为他发现了 ,却被老师 。这就像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了他们的发现、发明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一样,例如:
12、五十年的坚守
有一个小男孩,几(jǐ jī)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落后生。即使到了中学八年级,他的各门主课仍然没有起色:拉丁文、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0分!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是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一声“哈罗”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挫败之外,小男孩还有一样聊以自慰的东西:他酷爱的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小男孩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他一告别学校,就斗(dòu dǒu)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但他再次遭到了残酷的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败,小男孩并没有放弃。他决定用卡通的方式来记述自己的遭遇——一个所有人眼中的失败者和一无所成者。
这个小男孩名叫查尔斯·舒尔茨,后来他画的史努比风行世界几十年,从而成为史努比永远的父亲。
绝大多数的人通常都和查尔斯一样,没有机会也没有舞台去展现天赋。这时候绝大多数人便默认了自己的普普通通。
其实,查尔斯也是这样。他与大多数人唯一的不同在于,他用50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音节。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1)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 )
(2)没有一点成功。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守——( ) 拒绝——( )
4.读读画线句子并填空。
(1)句子中的破折号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句中的“自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小男孩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 ) 贡献——( )
(2)在短文中用“ ”画出一对同义词。
(3)短文中一共写了____个人物,________是主要人物。
(4)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5)简要说说“和氏璧”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4、阅读训练场。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红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们,他们一窝峰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前,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啊!可由于众猴你拽我扯,谁也汉有通过独木桥,猴们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候,猴王想出一个办法,跳出来说:“别争啦,别抡啦!现在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于是,众猴静了下来,焦急地应试。猴王绞尽脑汁地出着考题。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法子,只得继续考下去。
一只猴子终于不耐烦了,眼珠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紧紧攀住,嗖的一声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根河上飘来的圆木浮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鲜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引诱( ) 你拽我扯( )
瞄准( ) 嗖的一声( )
【2】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引诱( ) 争先恐后( )
焦急( ) 聚精会神( )
【4】缩句。
当这两只猴窜上桃树大吃特吃桃时,众猴们仍在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上,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A. 谁该吃桃 B. 考试 C. 过河 D. 众猴争桃
【6】请你帮忙想想,猴子过河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小圣施威降大圣(节选)
前情提要:孙悟空被封为弼马温,在天上悠闲自在,可是有一天,因王母娘娘举办的“蟠桃盛会”没有邀请他,他遂大闹蟠桃会。自知闯祸,孙悟空又返回花果山。玉帝派遣上万天兵,布下天罗地网,居然还是奈何不了他。观音菩萨向玉帝推举二郎神去收服孙悟空……
大圣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chè)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chì)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我行要骂你几声,可又无冤无仇;待要打你一棒,可惜了你的性命。”真君大怒道:“泼猴!休得无礼!吃吾一刀!”大圣侧身躲过,举金箍棒劈手相还。只见铁棒赛飞龙,神刀如舞凤。
真君与大圣斗三百余合,不分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手举着三尖两刃神刀,好似华山顶上之峰,恶狠狠朝大圣就砍。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和二郎身躯一样,举一根如意金箍棒,如昆仑顶上的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这边阵上,梅山兄弟向水帘洞外撒开鹰犬。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喊的喊,跑的跑。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收了法相,掣棒抽身就起。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那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跑近洞口,正撞着梅山六将军率众挡住,大圣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成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那六兄弟慌慌张张,前后寻觅不见,一齐吆喝道:“走了这猴精也!走了这猴精也!”
正嚷着,真君到了,圆睁凤眼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就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膀去扑打。大圣见了,嗖地飞起,变作一只大鹚(cí)老,冲天而去。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衔。大圣又将身按下,变作一个鱼儿,潜入水中。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游水面上。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yào),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yīnɡ);似老鹳(ɡuàn),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水花走。二郎看见道:“那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ɡuì)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fánɡ)鱼,鳃上无针。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赶上来,刷地啄一嘴。大圣蹿出水中,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没衔着他,急转身,又变成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尖头铁钳子一般,径来吃这水蛇……
大圣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línɡ)。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到崖下,只见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见旗杆竖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又在那里哄我。我不曾见一根旗杆竖在后面的庙宇。一定是这畜生想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心惊道:“好狠,好狠!门扇是我牙齿,窗棂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捣了眼,可怎么办?”扑地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有改动)
【1】(整体感知)节选的部分主要描写孙大圣与二郎神的战斗,他们的战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比(_____),第二阶段是比(_____)。
A武器 B武艺 C法术 D法宝
【2】(梳理情节)故事中写到了孙大圣与二郎神的哪些变化?请摘录相关的词语,填写下图。
孙大圣的变化: ______ 鹚老 鱼儿 水蛇 ________
二郎神的变化: 饿鹰 海鹤 ______ ______ 二郎真君
【3】(理解词句)读下面的一句话,注意加点的部分,并联系上下文填空。
那些猴抛戈弃甲,撇剑丢枪,喊的喊,跑的跑。
(1)加点部分中,有四个字的意思是相近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描写的是花果山的猴们_______________的场面。
【4】(评价人物)故事中的孙大圣和二郎神,尽管立场不同,但这两个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你能简要说一说这两个人物的相似之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预测故事)孙大圣与二郎神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难分胜负。那么二郎神怎样才能降服孙大圣呢?请你预测一下,接下来的情节会怎样发展?并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微群阅读
(文段一)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
(文段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í)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文段比较)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1)这两段话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和________描写的方法来展现景物的美。文段二还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描写荷叶。
(2)文段一写了云雾的________、________,将云雾比作________。文段二写了荷叶的形状________,荷花的姿态是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两个文段写出了景物的静态之美,请选择一个生活中你喜欢的情景进行仿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后提升。
空城计
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君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bì bài wú yí( ) 。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kǔ sī míng xiǎng( ),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jiè bèi sēn yán( )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一个老头在城门前扫地。正在他yí huò bù jiě( )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架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音乐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却弹起了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滑的将军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因此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他的军队撤退。成千上万的魏军迅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没有用一兵一卒就得以保全。这就是诸葛亮有名的“空城计”。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以卵击石: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慌不忙: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严峻的形势”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4】事后如果司马懿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你觉得他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秘书走了进来。
②“主席,志愿军司令部来电请示中央军委,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秘书凑近主席,轻声说:“朝鲜方面向主席表示慰问,说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③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④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⑤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从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犹豫——______ 留恋——______
【2】阅读第③自然段,用“_____”画出描写毛主席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毛主席神态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毛主席心理的句子。
【3】“忠骨”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文章中的意思是( )
A.烈士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不在乎是否将遗体运回故乡。
B.既然朝鲜人民要求把遗体埋在那儿,我们就不必把遗体运回国了。
C.人牺牲了,遗体运回家乡又有什么意思呢?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说明毛泽东是个爱儿子的父亲。
B.赞扬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C.表现毛泽东常人的情感和伟人的情怀。
19、课外阅读我能行。
心里的桥
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我被一道题难住了。唉!该怎么解呢?我坐不住了,就朝雨里走去。
在通往乡间的小路上,我遇到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他蹲在一摊积满了雨水的水 窝边,细雨不停地飘落在他身上,他的头发梢上不断地滴着雨水,可他好像什么也没觉察。
“小弟弟,你在干什么呀?”我疑惑地问。
“造桥呗。”他连头也没抬,只将手中的一叠小木头往水窝里排列开去。
“造啥桥呀?”我好奇地问了 一句。
“造大桥。”他边回答边将一块较大的木头往已造好的“桥墩”上放去。
“哦,大桥造好啦!大家可以过桥了!”小男孩高兴得跳了起来。“啪”的一声,他一脚 踩得泥浆四溅,“大桥”倒塌了。
男孩抓了抓头皮,不声不响地蹲下来,心疼地捡起木块,重新搭了起来,嘴里还嘟囔 着:“这个木头桥不好,我长大了 一定要造座又大又牢固的桥。”
我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 □木头桥虽然没有搭成□可是男孩的心里已建起了 一座理想之桥□他那种坚持不懈□刻苦造桥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我不禁自问□难道我不能像他一样去解开难题吗□
我转身朝回家的路走去。离小水窝越来越远了,可当我回过头来,透过蒙蒙细雨,我 隐隐约约看见小男孩还在认真地造着“大桥”呢!
是啊,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里建起一座理想之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隐隐约约:
(2) 坚持不懈:
【2】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把短文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4】男孩的什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你得服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关联词。
(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 )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4)田忌喜欢赛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真爱如茉莉。(扩句)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3.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改成反问句)
4.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成拟人句)
5.在我们班里,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写作
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是葡萄的世界,是绿色的海洋!
你还知道哪些景色宜人的地方?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请把你了解的美丽的地方的景色写下来,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要求语言流畅,描写生动自然,表达真实情感,不可抄袭,套作。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