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长!”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
A.意思的转折 B.声音的延长 C.语意的递进 D.补充说明
2、下面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3、《守株待兔》属于( )。
A. 神话故事 B. 寓言故事 C. 历史故事 D. 童话故事
4、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A不安静。 B害,引发。 C吵,扰乱。 D搞,弄。
1. 妈妈没有满足他的要求,他又哭又闹。 ( )
2. 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 )
3. 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 ( )
4. 节日的夜晚,大街上热闹极了。 ( )
5、写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__________)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__________)
3.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废墟上。(__________)
4.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__________)
5.它就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__________)
6、按课文内容填空。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 ):“为了给父母一份特别的( ),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 )的方式可以是( )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 )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 )的。”
7、比一比,再组词。
隔( ) 暖( ) 燕( )
融( ) 暧( ) 雁( )
8、看拼音写词语。
qí yì pào mò shǒu zhū dài tù
chèn shān féi zào zhǔn què wú wù
9、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看见程颐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他醒来时,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浑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有删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字义。
尊师好学
字音:______ A.hǎo B.hào
字义:______ A.友爱 B.喜爱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寒风 ________地等着 ________的脚
________地解答 ________的面容 ________地说
【3】你觉得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杨时的特点?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程门立雪: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元宵节的灯
元宵节,灯是最让人难忘的,那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的习俗。
灯,凝集着古代的智慧。我最喜欢的是“海盐滚灯”。在海盐长川坝一带有着令人赞不绝口的滚灯节目,谁会知道那灯还能与人翩翩起舞呢?不过,你看那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高超的动作连成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你看那是“刘海撒金钱”,那是“仙鹤生蛋”,那是我最喜欢的“众星拱月”,我看见那个金灿灿的灯在舞艺高超的人的手上,充满了神力,一转眼,那灯从那人的脖子上照到了腰间,是多么璀璨啊!
当然,海宁陕石灯彩展也颇负盛名,那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啊!展示了灯的另一景观。桐乡乌镇走灯的习俗由来已久,男女老少沿街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在心中许下新一年的愿望,真温馨啊!
我喜欢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用竹条扎成的灯在慢慢地走着,照耀着黑暗中的一寸土地,表演的人拿着庞大的灯,向人们表演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最好看的是《白蛇传》和《三国演义》,马灯队每到一家,备受欢迎。我拿着灯,想起了古人的智慧。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每到晚上,我就会想起灯,想起灯下的文明。
怎么样,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
【1】元宵节是哪一天?( )
A.农历正月十五 B.农历五月十五
C.农历八月十五 D.农历十月十五
【2】“元宵节的灯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呢?”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元宵节的灯很有文化韵味
B.难道元宵节的灯没有文化韵味吗
C.元宵节的灯不是很有文化韵味吗
D.元宵节的灯是没有文化韵味的
【3】下面关于元宵节的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海盐长川坝的“海盐滚灯”能看到人与灯翩翩起舞
B.海宁陕石灯彩展中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的灯真是美
C.嘉善余姚一带的“走马灯”全是用纸做的
D.色彩丰富的灯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人们的智慧
【4】元宵节除了有看花灯这个习俗,还有哪些习俗呢?
_________________
【5】“灯,让黑暗中充满了光明,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房;灯,让文化更加辉煌,传统得以延续。”请你仿照这个句子写一写。
灯,________________;灯,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未曾放飞的风筝
在我小屋的墙角挂着一只风筝。
四年前,阿朋和我在那个春天扎成了它,花费了所有课余时间。
我们扎的是只燕子,翅膀老大,老大,阿朋说这样飞得快,飞得高。我拿来画画的颜料,把燕子涂得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双圆眼睛涂成金黄色,阿朋拍手叫好,谓之“火眼金睛”。
完工后,阿朋拍拍满是油彩的手,大人似的叉着细瘦的腰,对我说:“好了,丫头,风起了我们就出去放风筝。”
然而一直到现在,风筝仍停在小屋的墙角。赤橙黄绿青蓝紫早已分辨不清,“火眼金睛”也成了两团模糊不清的黄云,灰尘一层一层淹没了它。
好像是老天注定了这风筝不得放飞。因为刚扎好的那几天,淅淅沥沥飘起了小雨,天刚放晴,我就跑去找阿朋,他奶奶迎出来,说阿朋被他妈接回城里去了。
阿朋是城里的孩子,他早对我说过他妈要接他回去读书,他妈像是个文化人,脸上架着一对厚厚的瓶子底儿。
我慢慢转过身来,心想:风筝呢?坏阿朋,死阿朋……
“丫头,阿朋给你留了个条儿呢。”奶奶小跑进屋,一会儿出来,手里果真拎了张纸条儿。
我那时已认得几个字了,拿过来一看,果然是阿朋那大鸟飞腾般的字迹。
“丫头,我过几天就回来看你看奶奶。风筝先别放出去,等我从我妈那儿捎风筝线回来。阿朋。”
我攥着那张纸条儿走了。
一转眼,这一年便过去了。又到草长莺飞的季节,我放学后去帮阿朋奶奶挑水,她说:“阿朋他妈说,阿朋正在考什么重点中学……忙着呢。”
我再不那样焦急地等了,让风筝静静挂在墙角,让灰尘肆意侵蚀它。
但心里藏着的怅然和怀念,却一天一天深重了。
不知遥远的阿朋是否记得这只风筝,它寂寞地在小屋的墙角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本属于它的蓝天、清风、白云……它都没有拥有过。
如果阿朋能回来,大人似的叉着腰对我说,好了,丫头,风起来了,我们放风筝去,该多好。
【1】下列对“把燕子涂得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涂上各种颜色
B.涂得乱七八糟
C.涂得色彩斑斓,鲜艳夺目
【2】“坏阿朋,死阿朋……”下列对省略号省去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阿朋更多的诅咒
B.怨恨阿朋不讲信用
C.怀念与阿朋扎风筝的情景
D.失落、怀念与期望交织在一起的感情
【3】“我再不那样焦急地等了,让风筝静静挂在墙角,让灰尘肆意侵蚀它”一句流露出一种情绪,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完全失望的情绪
B.尚留有几分希望的情绪
C.只剩下一线希望的情绪
D.赌气而绝望的情绪
【4】风筝扎好后,为什么未能及时放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映月桥
我们走出长廊,向东望去,看见一座拱形的桥,像一条灰白色的龙横卧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这就是优美的映月桥。
我们走近映月桥,只见桥洞和倒影合在一起,正巧是个圆形,真像一轮圆月。一阵风吹来,水面上泛起波纹,倒影时隐时现,仿佛月亮在云里穿梭。
我们走到映月桥上,看见桥栏杆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一对对灰白色栏杆,犹如哨兵一样,在守卫着映月桥。
这座桥有五米多长,两米多宽,工人叔叔将它建造得既坚固,又美观。
【1】用“ ”画出表明作者观察桥的位置的词语。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作者的观察顺序主要是_____。
A.从整体到部分 B.从下到上 C.从上到下 D.由远及近
(2)“龙”是写 ______;“圆月”是写_____; “哨兵”是写______。
① 栏杆 ② 桥 ③ 桥洞 ④ 桥洞和倒影
【3】用“﹏﹏﹏”在文中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在这个句子中, 作者把 比作 。
【4】照样子, 写词语。
时隐时现 _________ _____ _____
13、阅读《麻雀》片段,回答问题。
我打猎归来,沿着花园的林阴路走着。猎犬跑在我前边。
风猛烈地吹动着林荫路上的白桦树。突然,猎犬放慢脚步,蹑足前行,好像嗅到了前边有什么野物。
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了一只嘴边带黄色、头上生着柔毛的小麻雀。它从巢里跌落下来,呆呆地伏在地上,孤立无援地张开两只刚刚长出羽毛的小翅膀。
我的狗慢慢逼近它。忽然,从附近一棵树上扑下一只黑胸脯的老麻雀,像一颗石子似的落到狗的面前——它全身倒竖着羽毛,惊惶万状,发出绝望、凄惨的吱吱喳喳的叫声,两次向露出牙齿、大张着嘴的狗嘴边跳扑过去。
它是猛扑下来救护的。它以自己的躯体掩护着自己的幼儿……可是,由于恐怖,它整个小小的躯体都在颤抖,它那小小的叫声变的粗暴嘶哑了,它吓呆了,它是在牺牲自己了!
在它看来,狗该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呵!然而,它还是不愿站在自己高高的、安全的树枝上……一种比它的意志更强大的力量,使它从那儿扑下身来。
我的特列左尔站住了,向后退下来……看来,它也承认了这种力量。。
我赶紧叫开受窘的狗——于是,我怀着极恭敬的心情,走开了。
【1】写出近义词
附近——(_______) 惊惶万状——(____)
【2】想一想,再回答。
(1)老麻雀声音嘶哑,准备牺牲自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比它的理智更强烈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麻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尊敬。
【3】猎狗往后退是因为害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为什么赶紧叫开受窘的狗并走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赵州桥的传说》短文,完成练习。
赵州桥的传说
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便叫了柴王爷一块儿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
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瞟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
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呀!”
现在越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爷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托桥的一个大手印。
【1】与“天下无双”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_。
【2】“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呀’!”中“不简单”表现在张果老_____________,柴王爷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是按照( )的顺序展开的。
A.地点变化
B.事情发展
C.空间方位
【4】画线句子中的“瞟”写得非常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在宇宙的这一边,雪是在冬天下的;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雪是在夏天下的吗?在宇宙的这一边,太阳从( )升起;那么,在宇宙的另一边,太阳是从( )升起的吗?
在宇宙的这一边,石头是没有生命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它会不会像花朵一样开放,或者像人一样行(xíng háng)走?
早上,我背起书包出门向( )走时,忽然想到,在宇宙的另一边,另一个我会出门向( )走吗?
上课铃声响了,我们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在宇宙的另一边,第一节是数(shù shǔ)学课吗?他们的数学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1】用“√”选出正确的读音。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词汇。
【3】读了选文,我知道文中共有_____个问句。这些问句是______。
A.疑问句 B.反问句
【4】文中的“我”觉得都有什么是和宇宙这一边不一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我知道作者是一个( )的孩子。(多选)
A.想象力丰富
B.充满好奇心
C.贪图安逸
D.趾高气扬
【6】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和这一边还有哪些不一样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缸里的小虾进行搏斗的样子不是很有趣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蘑菇钻出了泥土,戴着一顶小斗笠,真可爱啊!(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语重心长地说:“我把道理告诉你,是不希望你犯错啊!”(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枣核勤快。枣核很聪明。(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南辕北辙》中的“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像_____________________,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3)姑父的睡衣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19、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瑞恩的募捐活动还在陆续。
20、修改下面这段话。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独角仙一只,摔在灯下。它摔得很,摔晕了。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乐园。
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特长,然后围绕某一方面的爱好或特长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