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B. ①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而君幸于赵王
C. ①游于三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D. ①君何以知燕王 ②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审讯室的玻璃窗外,目击者目光如豆地盯紧着屋里的几个犯罪嫌疑人,很快他就辨认出了真正的凶手。
②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实属不刊之论,难道你就不能从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
③现在的高等经济类院校里,有的博士研究生写的东西,不仅别人十分费解,弄不明白,不忍卒读,甚至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些图表和名词术语的确切含义。
④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⑤前“行政院院长”谢长廷在台北县说,“国务机要费”事件发生时,马英九说“不能有贪污被告的人还当总统”,如果马英九一审有罪还参选,那就是鸡嘴变鸭嘴,要吞下自己的话、食言而肥。
⑥在反腐斗争上,有“零容忍”的态度,才会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才有可能期望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局面出现。
A. ①⑤⑥ B. ①②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电子商务日益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架起了海外网购的桥梁,可谓“万里买卖一网牵”。然而随着境外网购商品模式在中国持续走热,境外网购商品安全风险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境外网购食品交易的特殊性,跨境电商、海外购等主渠道门槛太低,使得监管要比一般的食品复杂。据说,中国各地检验检疫部门截获的带有有害生物的国际包裹数量大幅上升,因此对维护国内生物安全形成压力。同时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较大,看不见的战线上有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安全系数。
随着跨境电商、海外购等方式代购食品的交易额逐年增加,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加大。由于我国现行立法缺失,《食品安全法》并没有将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列入约束的对象,这使得境外网购食品方面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我国从国外进口食品进来之后,一般都在口岸检疫,并发有检验检疫证明。而海外网购的食品大都是直接从海关发往邮局再交给消费者,与正规进口的产品相比少了一道检验检疫程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海外网购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无法保证,而且消费者一旦受到侵害时也不知该如何救济,往往投诉无门。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舌尖安全不可小觑。因此,以法化解海外网购食品安全风险势在必行。
(摘编自《中国防伪报道》)
材料二:
“网红食品”之所以成为“网红”,不仅在于它独特的造型设计、新颖特别的口感,还在于它迎合了人们的猎奇消费心理以及满足了社交需求。诚如有人总结的,“网红食品,看着卖食物,实则是卖情怀,它们不常活在舌尖,却常活在我们的朋友圈、微博中”。然而,由于网红食品多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传播、推广,这给了一些黑作坊可乘之机,毕竟,自媒体上的点赞和夸奖往往让人难辨真伪。更进一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知名度与安全度恐怕并不构成正比关系。恰恰相反,越是“红”,食品安全风险和隐患可能越大。个中原因不难理解,网红食品具有“短平快”的销售特点,其成名快随之而来的销量增加也快,而其食品加工和安全保障能力往往无法满足成名后高涨的消费需求。此外,个别网红经营者确实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那么食品安全自然难以保障。因此,越是“网红”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
保障网红食品的安全,需要监管部门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发力。监管部门要主动对监管体系进行升级,在新形势下探索更为精细化、信息化的监管方式。消费者则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之前务必在质量方面多留点心。于经营者而言,应该知晓要想有效把注意换影响力,终究还是要靠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对安全的绝对保障。否则,网红食品成为“凉凉食品”是迟早的事。
(摘编自《深圳晚报》)
材料三: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基本态势与风险治理》)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主要面临以下挑战:①源头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②生产经营组织转型任务艰巨。③人源性风险治理难度较大。④多重风险相互渗透。⑤部门监管的协同协作仍需加强。⑥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
强化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现实路径:①要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②要进一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③要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④要继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⑤要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⑥要充分形成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合力。
(摘编自《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及形势分析》)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从总体看,人为因素超过非人为因素,而前者比后者对人的伤害更大,更具危险性。
B.2006年至2015年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中,人为因素属于违法、违规行为,这说明须着力整治食品生产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C.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既有食品的生产等自身的问题,也有监管等外在的因素,还牵涉到食品供给和安全质量不平衡的情况。
D.治理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监管部门不断深化监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程无缝监管,加大对生产销售不安全食品的惩罚力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外网购食品利弊共存,虽然方便了消费者对食品的选购,却因交易的特殊性,导致监管复杂,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B.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法》不能管辖境外网购食品销售者,海外网购的食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大多缺少必要的检验检疫程序,存在安全风险。
C.网红食品大多经由自媒体传播、推广,人们往往不清楚其真实的产地和质量是否可靠,甚至出现知名度与安全度成反比的现象。
D.越是“网红”食品越应当引起关注,加强监管,因为少数网红食品经营者存在“赚一笔就走”的投机心理,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3】以上三则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苏轼《赤壁赋》)
5、名篇名句默写。
(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宁静的仙境,衬托出乐声投射在人们心中的感受,且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海中鲛人”“蓝田美玉”两个典故,含蓄地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4)陆游的《书愤》中运用诸葛亮的典故,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方游牧民族向来是中原的忧患,贾谊在《过秦论》中也提到这一点,当时秦始皇采取的政治策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表现杜甫一生失意,长陷病痛孤独之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听琵琶女演奏完毕,以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听者陶醉其间如梦初醒的意态,以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诗人感动落泪的情态。
(4)《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开端是要使老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
(5)《劝学》中荀子认为经过博学和自省获得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过秦论》揭示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孟子有“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立业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高适的《燕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这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
(5)《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6)同是歌咏诸葛亮,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注重他的丰功伟绩;陆游《书愤》中的“____________ ”注重他的精神品格。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珍惜粮食是一种美德,如果没有农民伯伯“________ ,___”(《观刈麦》)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的盘中美味。
(2)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与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江面之景的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 ,______”。
(3)《琵琶行》中通过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独自酌酒,表现了诗人的孤独、苦闷的两句是“_____ ,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 , __________”两句着力描绘寒潭之水和傍晚山峦的色彩变幻,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归去来兮辞》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自然界的一些生命极其短寿,错过了很多美好事物。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夜 雨
黄景仁①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①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在凄冷的雨夜,独守空斋,内心百感交集,表达了对漂泊异地的亲人的生活艰辛的慨叹。
B.《夜雨》开头渲染了孤寂清冷的氛围,“百感”引出下文,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一个“新”字,表达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是快要见到家人书信的喜悦之情。
C.颈联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担忧薪柴涨价,家人生活没有着落。
D.尾联“柴门寒”“倍思亲”写出了诗人漂泊之苦,思乡之切。尤其岁暮天寒,更显凄凉。
【2】全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字元辉,华阴人也。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判户部。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以桑维翰才望素重,而莹柔而可制,因共称之,乃出维翰,复莹相位,加宏文馆大学士。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威为招讨都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晋书·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B.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C.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D.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褐”是古代贫苦人穿的粗布衣,用粗麻或粗毛制成。
B.车驾,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文中指高祖皇帝。
C.少帝,称新登基的皇帝,也指被废的皇帝,文中加点的“少帝”指新登基的皇帝。
D.稽首,指古代跪拜礼,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莹敦厚谦让。等到入阁为相,他把举荐提拔后辈作为自己的责任。
B.赵莹刚直敢言。冯玉、李彦韬拟任杜威为招讨都部署时,他能为国谋划,敢于直言,提出异议。
C.赵莹忠心事主。京城被契丹攻陷,他追随被迫离开中原的少帝前往北方边塞。后遇故人,得知家人仍受皇恩,于是向南叩头致谢。
D.赵莹思念故土。刚染上疾病时,赵莹便派人向契丹国主祈求禀告,希望把他这把老骨头送回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并立即派遣大将把他安全护送到京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华下,以粗缞随幕,人或短之。
(2)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 。
②李警官在办案过程中十分细心,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真可谓 。
③墨尔本电影节组委会不顾中国民意的反对,执意为疆独分子做宣传,中方对这种险恶用心 。
A.了如指掌 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B.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C.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 明察秋毫
D.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