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阿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江而带五湖。 B.来于秦。

    C.雄州列,俊采星驰。 D.千乘万骑西南

  • 2、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益进焉(逐渐)

    ②其文约,其辞(含蓄精深)

    ③赵不能秦,必入臣(抵御)

    ④广家世世射(学习)

    B. ①匪兕匪虎,彼旷野(循,沿着)

    ②厚币委事楚(见面礼)

    ③赵盾谏,灵公弗听(屡次)

    ④有白马将出其兵(监督)

    C. ①周二代,郁郁乎文哉(借鉴)

    ②民众而士,兵革有余(勇猛)

    ③可以毋尽百姓之劳,而往古之勋(接续)

    ④广腾而上胡儿马(突然)

    D. ①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给)

    ②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祸必不矣(挽救)

    ③臣闻事无功,疑行无名(犹豫)

    ④军亡导,失道,后大将军(同“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

    B. 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

    C. 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

    D. 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

    B. 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C. 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

    D. 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

    B. 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不一定要发展壮大海军实力。

    C. 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

    D. 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对“恕”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表达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认为《离骚》兼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雅”的特点。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三山半落青天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

    ④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思难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

    ⑦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_____

    ⑧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千营共一呼。

    ⑩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3)在《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无衣》中,描写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项羽之死》中项羽被围垓下时,悲歌慷慨,自为《垓下歌》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就写出了秦国的穷奢极欲。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六国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了古人的一个譬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并自我宽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蜩与学鸠在林中起飞和碰到树木就停下来的情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运用神话传说表达种美好但渺茫的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从视觉和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乘障:登城守卫。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该诗的颈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少有志操,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

    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频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B.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C.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D.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除,即服丧期满,除去孝服。古人父母去世,要守孝年,期满就叫服除。

    B.“易”,指《周易》,古代“四书”之一,我国著名的文化典籍之一。

    C.塞,这里指边塞,即边疆的要塞,如山海关等。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D.疾,古代指小的疾病,比后文中“会病甚”中的“病”的程度要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少有大志,学习刻苦。跟从戚同文学习期间,昼夜不休息,冬天的夜里太疲倦时,就用冷水洗脸,有时甚至没有饭吃,但是他却不以为苦。

    B.范仲淹心怀家国,有责任感。晏殊召他任职府学期间,他还给晏殊上万言书让他选择郡守,举荐县令,斥逐游散懒惰之人,裁汰冗员,慎重选举官员,安抚将帅。

    C.范仲淹仗义执言,敢于进谏。郭皇后被废的时候,他先率领谏官、御史跪伏在阁门前争谏,还集合百官准备第二天在朝廷上进谏,但还没实施就被外派任睦州知州。

    D.范仲淹善于打仗,深得信任。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后,连仁宗皇帝都对大臣们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就没有什么可以忧优虑的了。可见皇帝对他的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

    (2)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山,我想对你说,我崇拜你的伟岸、沉稳;高考,我想对你说,想跟你亲密接触真不容易;鲁迅,我想对你说,能不能不让阿Q死啊?……

    对许多人事,我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倾诉。现在,请你选择一个对象,表达你对所选对象的独特看法。

    请以“____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必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必须用第一人称;③字数在800字左右;④内容健康向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