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 要知道生之可贵,但不可苟且偷安。要知道死不足惧,但不轻易言死。
C. 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D. 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部错误的选项是
①在强调环保时却对当下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不能不说是极大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如今已迫在眉睫。
②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③莫把“穷养儿,富养女”奉为圭臬,如果一味迷信这种古训,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核心方法,结果谁都难以预料。
④我每每研读他的研究文章,理解了其中的创造,竟情不自禁地拍案而起,甚至流下激动的泪水。
⑤一段困境或沉淀的阶段,常会让我们豁然开朗,是得是失,全在于我们心中那把尺去衡量了。
⑥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A. ②④⑥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法律与制度正义与否,决定了这个社会好人与坏人谁会占据上风。 。他们会装作“路人甲”当一名看客。要想改变这样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法律制度上确保这个社会的好心人不能流血又流泪,确保那些讹人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A.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B. 如果一个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许多人就不敢见义勇为。
C.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一个制度本身就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相反还能“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
D. 许多人不敢见义勇为,是因为制度本身会“激励”或“鼓励”坏人去讹诈好心人,而不能很好地保护好心人。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落寞 冶游 旗杆 浅常辄止 B.枷锁 缔造 精悍 急不瑕择
C.窒息 苛刻 幽僻 终南捷径 D.砥厉 无虞 潦草 责无旁贷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体现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所描绘的力的形象,可以看作是“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是新兴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强起奋进图。
C.《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它新的含义,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哦,香雪》小说背景是建国初期火车的开通给边远山村带来的新鲜事。小说通过激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描绘了香雪等几位姑娘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家灯火
厉周吉
老赵熟练地打开开关,明亮的灯光便充满了楼房。
房子面积很大,虽然尚未装修,也能看出这房子的好坏。他在房间内转了圈,看了下手中的表格,然后关上门,下楼,朝另一个单元走去。他现在要去旁边那栋楼的五楼。
老赵今年65岁,论说这个年龄不该出来打工了,但是农村都这样,只要身体允许,哪怕70岁了都还在打工赚钱,要是闲在家里反而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打工对老赵来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自从三年前老伴儿弃他而去,他一直没有走出老伴儿去世的阴影。他害怕孤独,不打工,自己独自待在家里,日子岂不更加难熬。
老赵的身体不错,这不,五层楼“噌噌噌”就爬上来了。上楼前,他已经找好了钥匙,来到门前,熟练地敞开门,打开灯,同样明亮的灯光充满了同样的楼房。
老赵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正好。老赵年轻时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养成了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时间对他来说一般是准确到分钟的。
这家的户型和刚才那家完全一样,但他还是看出了不同,就像一位母亲能够轻而易举地辨认出别人很难区分开的双胞胎儿子一样。
至此,他已经用一个小时断断续续地打开25户的灯了。现在,他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接着,他将有一段每晚最忙碌的时间,他要连续不断地工作三个小时,陆续打开并关掉很多家的灯。有时候,老赵觉得自己像是总司令,这座刚建起不久却没有一户人家住的楼房的灯就是他的兵。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像个音乐家,在明明暗暗的闪烁中,在这座周围尚是旷野的小区演奏着属于自己的灯光音乐,在一派空阔中营造着万家灯火式的温暖。
但是,他异常烦躁,觉得自己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打开,关上。关上,打开。灯光照亮的只有自己的无边孤独。他希望通过打工寻找热闹,最终他却干了这种活儿。对他而言,每个夜晚都是从黑暗复归黑暗的过程,那明亮的万家灯火,像极了了无痕迹的梦。白天和深夜的很多时间,他都是静静地待在自己的小屋内,品味着属于自己的无奈与迷惘。
当然,迷惘归迷惘,他其实是很负责任的。他觉得既然自己拿了老板的钱,就得按照老板的安排去做,至于这样干的作用和意义,那不是他应该思考和关注的。
我们仔细考察过,你一直严格按照我们的规定操作。一年来,我们的楼盘价格与周围楼盘相比上升幅度是最大的,每平方米超过3000元。公司认为这与你们几个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公司决定给你发一份30000元的年终奖金。希望你在春节期间更认真地工作,年后继续跟我们签订合同。腊月二十那天,公司张副总来小区视察,给老赵送来春节福利并额外奖励给他一个红包。每平方米涨价超过3000元,原来自己的劳动这么有意义!他甚至觉得公司奖不奖给他红包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了自己劳动的价值。公司对自己工作的肯定,让老赵非常感动,他表示要好好考虑一下。
老赵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工作,平日几乎不回家,只在春节期间回来,老赵不想失去这难得的相聚时光。经过综合考虑,老赵跟领导表示只在春节期间休息三天,节后尽快上班。
儿女们是腊月二十五回来的,虽说回来了,但是都有多家亲戚需要走动,有多处关系需要疏通,有多种事情需要处理,真正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是大年三十。
一年一次的相聚,喜庆中带着一份无奈与感慨。每年聚在一起,大家都是要回顾一下过去一年的收获,展望一下新年的生活。今年也是如此。
老赵最开心的事莫过于打工充实了自己的生活,还得到了一个大大的红包。老赵相信新的一年自己一定会干得更好并能得到更大的奖励。
女儿的最大喜事莫过于工资每月涨了近千元,她相信,新的一年工作环境会变得更好,工资也一定会继续涨。
儿子的最大喜事莫过于跟人开的小饭店生意红火,自己有十几万的年终分红。儿子相信,饭店明年生意会更好,父亲也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为了给老赵一个惊喜,姐弟俩最后才说出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姐弟俩拿出打拼这么多年的积蓄,悄悄在城里买了一套新房。他们希望尽快把房子装修好,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老赵搬过去住,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因为担心老赵孤独,姐弟俩特意在县城考察了两个晚上,最后确定了一个入住率最高的楼盘。那家楼盘每平方米比附近其他楼盘都要贵接近4000元,那套125平方米的房子虽然让他们多花了接近50万,但是他们觉得值。当儿子拿着新楼钥匙在老赵眼前晃呀晃的时候,老赵着急地问小区的名字。
“盛世朝阳。”姐弟俩异口同声地说。
那不正是自己打工的那个小区吗!老赵目瞪口呆。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6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赵的工作内容就是开灯、关灯,为“盛世朝阳”楼盘营造人气旺的景象。老赵也曾对自己的打工生活产生过迷惘。
B.老赵先断断续续地打开25户的灯,然后休息半小时,再工作三个小时。可见老赵工作不是很认真,责任心不强。
C.“他知道了自己劳动的价值”,老赵认为自己的劳动价值体现在“盛世朝阳”楼盘价格比周边楼盘高,他能为公司赚钱。
D.姐弟俩买房前进行了考察,虽然多花不少钱,但觉得值,因为他们担心老赵孤独,买了楼盘入住率最高的房子。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赵的儿子和女儿都在上海工作,平日几乎不回家”照应了前文,老赵独自待在家里,觉得日子难熬,所以去打工。
B.文中插叙了“老赵年轻时当过一段时间的民办教师”的经历,详细地叙述了老赵严格遵守时间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C.每年大年三十,老赵一家相聚。文中三个“莫过于”所在的句段构成排比,体现了老赵一家人对过上美好生活的信心。
D.“老赵目瞪口呆”,小说结尾戛然而止,老赵没想到儿子女儿给自己买的房子竟然是自己打工的地方,引人深思。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以“万家灯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名句名篇默写
(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用“_____,_______”两句来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无限苦闷。
(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侧面的角度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在《登泰山记》中,形象地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李煜《虞美人》中遥望金陵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句子是“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提醒后主要赏罚分明,标准一致。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并为全诗定下一个总基调。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5)________________,固前圣之所厚。
(6)________________,去日苦多。
(7)________________,忧思难忘。
(8)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9)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0)________________,妾当作蒲苇。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开头以“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月出后,升于天际的景象,最后又以“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早晨到来,天光照耀的情境,做到了首尾呼应。
(2)《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变的角度来看,“_____”;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而又羡慕什么呢?
(3)姚鼐《登泰山记》中,描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于公西华所述志向,孔子评价道:“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________,________ ?”
(5)“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诗人常借这一意象寄托遁世归隐或激越豪迈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有能坚持到最后的,
(2)《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最终决定详细解释自己所作所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
(6)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燕国灭亡的原因则是“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小题。
寄衣曲三首
罗与之
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
其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
其三
此身傥长在,敢恨归无日!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下列对这组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前两句平铺直叙,交代寄衣者的身份和寄衣的缘由;其二后两句写主人公在窗下为丈夫赶制寒衣,不慎剪刀落地,发出的响声让她一下子联想到丈夫剑环的铿锵声。
B.三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关联,借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寒衣这一特定情景,表现了她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C.三首诗在技巧的运用上也很特别:其一中的“鸿雁”代指丈夫的书信,其二中的“剑环”是谐音双关“见还”,其三中的“敢恨”用了反语,是内心怨恨的意思。
D.其一侧重表达女主人公对戍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其二侧重表达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其三则侧重表现女主人公叮嘱丈夫坚守边疆的殷殷之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晤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且多出宫人。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不恤雕瘵,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与之则纲纪大坏,不与则有厚薄,事一失不可复追。”明年,以母丧解,还,拜左赞善大夫。是时,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久之,徙忠州刺史。入为司门员外郎,以主客郎中知制诰。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
(摘编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B.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C.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D.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江州刺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对人称字,表尊敬。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考试者,称“进士”。
C.陛下,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谥,即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顾况是个自恃才华的人,而白居易未成年时写的文章就受到他的推崇赞许。
B.白居易心系百姓,直言进谏。元和四年,旱灾严重,白居易上书建议全免江淮两赋,赈救离散贫瘠的百姓。
C.白居易超越职权,遭受贬谪。白居易因第一个上书要求倾全力追捕刺杀武元衡的凶手而被贬为江州司马。
D.白居易随遇而安,得以善终。白居易被贬以后,寄托心志于佛道生死之说,若忘形骸;后又被启用,以刑部尚书致仕。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谀。
【5】白居易为什么反对李师道用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故第?请简要分析原因。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又一份骄傲的答卷。“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请以“答卷”为主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