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唐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面句子中的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虽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虽一毫而莫取

    B. 以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C. 于 余于仆碑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 其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沁园春·长沙》在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求学英国时,徐志摩与罗素、狄更生、威尔斯结为好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

    C.他闲来无事,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习主席高调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支持普京对克里米亚采取的行动,普京也在钓鱼岛问题上力挺中国,这些反映出中俄两国为结为秦晋之好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 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B.古代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南面北,再次是坐北面南,最后是坐东面西。“张良西向侍”,地位最卑。

    C.“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一文。

    D.宗庙,古代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地方;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下陈,古代殿堂下放置礼品、战列婢妾的地方。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之所以如此尖锐复杂,原因在于剧中人物之间有阶级的对立和思想的分歧形成的。

    B.“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流行竟缘于电视剧,元好问怕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C.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形势下,粤剧要带头出精品,演好戏,赢得观众,占领市场,弘扬民族文化。

    D.通过老师对《雷雨》剧本中矛盾冲突的分析,使我们认清了具有深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与罪恶。

  • 5、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B.故不我若也

    C.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D.何陋之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提到修辞,大家可能就会想到“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格。其实,修辞格只是众多的修辞方法中的一种,远不是修辞的全部。修辞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鲜明、生动。从这个角度讲,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语音修辞”有点儿像作曲家给一首歌词“谱曲”,主要是为了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这对于口语来说至关重要,如影视、戏剧、广播、演讲、报告等,主要靠口头传递和听觉接受信息,语音是否和谐就直接影响到表达的效果。书面表达虽然主要诉诸人的视觉,但语句在语音上是否和谐,也会影响阅读的效果。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篇章为人们熟读成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语音和谐优美,念起来琅琅上口,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语音修辞”要达到两种效果,一是匀称协调,富有整齐美;二是有变化,不呆板。具体说来,调配语音的主要手段有调整音节组合(如对偶、联绵词、叠音词的运用)、平仄声调的变化、押韵等。  

    “词语修辞”有点儿像词作家给一首歌曲“填词”,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  鲁迅的《孔乙己》“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生动地刻画出孔乙己的性格和情态。如果换成“拿”字,可能就“境界全无”了。可见,有时候“句工只在一字之间”。正如古希腊赫拉斯所言:“如果你安排的巧妙,家喻户晓的字便会取得新义,表达就会尽善尽美。”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通感等,都是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往往能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如孙犁的《荷花淀》中有一句:“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这句话用了一个倒装句,把谓语提到了前边,表现了女人从丈夫的笑里感觉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因而急于问个究竟的微妙心理。用倒装句就可以突显要表达的内容。句子之间的组合也可以造成不同的表达效果。设问是本来无需问,却偏要自问自答;明明是肯定或否定,还要反问一下,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思索,同时也加强了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摘编自《修辞无处不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修辞格是修辞方式中的一种,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调整和组合的过程。

    B. 因语音和谐优美、琅琅上口,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篇章才被人们熟读成诵。

    C. 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比喻、借代、比拟等,都能使表达尽善尽美。

    D. 语言表达中采用不同的句式或句子之间的组合往往能创造出不同艺术效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从语言的三个层面把众多的修辞方式进行分类,大体可分语音修辞、词语修辞和语句修辞,这表明修辞在语言表达中无处不在。

    B. “使语句富于节奏,优美动听”是语音修辞的主要目的,语音是否和谐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都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

    C. 鲁迅《孔乙己》中“他便排出九文大钱”中不用“拿”而用“排”,生动刻画出人物性格和情态,这就是“词语修辞”的妙处。

    D. 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高潮”的“语句修辞”,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使语言表达得更鲜明更生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门父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是三苏祠的楹联,它采用对偶的修辞,用调配语音的手段达到语音匀称协调的效果。

    B.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克”字,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从词语选择的角度进行修辞的。

    C. 《愚公移山》中的“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句子把主语和谓语倒装,有强调“甚矣”的意味,突出了句子要表达的内容。

    D. 《涉江采芙蓉》中的“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本来无需问,却偏要自问自答,这是设问的修辞方式,属于语句修辞。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①荀子《劝学》中说将直木烤成符合圆规的曲度,“________________”,也不能够再使其恢复原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增长知识。

    ②苏轼《赤壁赋》通过蛟龙和寡妇听到箫声后的行为来侧面表现箫声和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十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不疑惑不糊涂。

    (2)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      一句表明一个人如果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是不仁道的;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  

     

  • 9、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春雨润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描写女子回忆年少时两情融洽的欢乐场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写诗人想象与贤才彼此就别重逢欢饮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2)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想到当初周瑜建功立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年少英俊形象,感慨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已老,而功业无成。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长江,想起三国时英雄曹操、周郎,发出了“ _________________”这般天地长久,人生短暂的感叹。

    (2)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__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__________________,复得返自然。

    (5)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6)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秋蕊香①

    [北宋]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②。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③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注)①该词是张耒离许州任后,为一女性友人而作。②金兽:铜香炉,铸成兽形。③著人:使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两句写闺房的幽雅芳美,环境越是美好,越透露出别离的凄清。

    B.“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句,虚写一遍一遍地倚栏凝望,实写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主人公形单影只,欲语难诉。

    C.“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是说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难以再续旧情。

    D.下阕在上阕写景的基础上,着重抒情。词人用 “浓于酒”一词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韵味深长。

    2该词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一篇文言,并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缰之守,陛下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此书。

    俄直集贤院。先是,馆阁之命屡下,安石屡辞;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畀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二年二月,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安石性强忮1,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2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注)1.忮:刚愎、狠戾2.洎:等到

    (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文动笔如飞   属:写、作

    B.能久以天幸为常 其:怎么,岂;表反问语气

    C.后安石当国       当国:主持朝政

    D.大抵皆此书     祖:祖先

    【2】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在殿试录取是分为三甲。其中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而二、三甲分别为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嘉祐:年号,是纪年的名称。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之为“改元”。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

    C.母忧: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丁母忧”又可称为“丁外艰”。

    D.拜参知政事:“拜”有授予官职的意思,而“拜、除、授、起”等,都有授官、任用的意思。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王安石少年时喜好读书,并且过目不忘。文思敏捷,曾受到欧阳修的赞誉。

    B.做淮南判官期间,兴修水利,推陈出新。文彦博做宰相时,曾极力推荐王安石,希望皇帝破格进用,以激励世风。

    C.王安石曾上万言书,陈述变法的主张。他认为国家财力贫乏、世风日下的原因在于百姓不知法度,没有效法先王的法律制度。

    D.朝廷曾屡次征召王安石,都被他以各种理由推脱了。士大夫都很遗憾未能与他相识。

    【4】翻译文中划线句。

    (1)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

    (2)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很多书法名家走进校园,俯下身来教幼童习字;各种中小学生书法比赛次第进行,产生了众多小小书法家;有的学校以书法为特色,将德育、美育贯穿其中。与此同时,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提笔书写的时间很少,练习书法占用了学生太多课内外时间,得不偿失。

    对这样的现象,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