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70周年国庆典礼的盛大场面,至今还被市民们津津乐道。
B.语言的不断发展使得汉语里一些字、词的古今义大相径庭。
C.满天的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D.写作要注意敞开心灵,表现个性,让内心情感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撒盐(sǎ)
B.柳絮(xù) 太傅(fù) 俄而(é)
C.期行(qī) 尊君(zhūn) 非人哉(zāi)
D.无奕(yì) 谢道韫(yùn) 太丘舍去(shě)
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
①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③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④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4、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创新资源全球流动和配置,闭门造车行不通,包打天下也不现实。
②包括华为芯片在内的创新成果,始终建立在利用和共享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基础之上。
③创新实力,不仅源自自身的努力,也源自开放的胸襟。
④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创新之花也必然要汲取全世界的滋养才能绚丽绽放。
⑤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企业从来也不当“独行侠”,从不排斥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合作伙伴,这符合技术创新的规律。
A.③②①⑤④
B.④①②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⑤②①③
5、对下列文学名著知识或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斯诺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起初书名为《西行漫记》,后来,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才易名为《红星照耀中国》
B.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等篇章中,详细讲述了毛泽东同志的成长轨迹。
C.《昆虫记》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布封所著,这部书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杜会人生。
D.舍腰蜂的幼虫有一种惊人的本领,那就是把固体物质变成液体物质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全国各地“古琴热”不断_________,越来越多的人学起了古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在学一件乐器,更是在抒怀育情、_________经典。深邃苍远、空灵飘逸的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哲学意境和丰富_________的文史底蕴,被历代文人尊崇为修身养性的“雅器”。曲为心声,琴曲熔铸着演奏者的人生阅历、审美观念、人格追求,由此撞击人心,让听者产生_________的共鸣。
A.升温 继承 厚重 浓烈
B.升级 继承 凝练 强烈
C.升级 传承 凝练 浓烈
D.升温 传承 厚重 强烈
7、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文中的“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
C.《卖油翁》的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D.小说《骆驼祥子》讲述的是北京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到小说结尾,祥子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邕听琴
吴①人有烧桐以爨②者,邕③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④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主以⑤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⑥。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节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吴:古国名,指今江浙一带。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邕(yōng):蔡邕,字伯喈,陈留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④陈留:旧县名,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⑤以:通“已”。⑥怃然(wǔ):茫然不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请而裁为琴 裁:
(2)比往而主以酣焉 酣:
(3)遂反 反:
(4)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却: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邕闻火烈之声 马之千里者 (韩愈《马说》)
B.以乐召我而有杀心 挺剑而起 (《唐雎不辱使命》)
C.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D.见螳螂方向鸣蝉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蒲松龄《狼》)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
(2)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4】本文意在表现蔡邕的哪些不寻常才能?
9、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夏日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①燕雀已生成。蝶衣②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③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乙】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④已过头番笋,木笔⑤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⑥尽,睡来谁共午瓯⑦茶。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齿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③嘈嘈:杂乱的声音。④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⑤木笔:又名辛夷花。⑥旧:旧友。⑦瓯:杯子。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颔联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净,也与诗题“夏日”呼应。
B.甲诗颈联描写作者斜倚枕上,听着潺潺溪水声的景象,“嘈嘈”一词形象表现夏夜的喧闹。
C.乙诗紧紧围绕“幽居初夏”四字,选取了典型的初夏景色,渲染了夏日的恬静深远。
D.乙诗颔联“水满”“草深”写水滨景色,承前写“湖”;颈联“头番笋”“第一花”写山地风光,承前写“山”。
【2】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夏日风光,但寄寓的情感却不完全相同,请分别感受诗人流露出来的不同情感。
10、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1、古文背诵默写。
(1)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2)水击三千里,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3)庄子日:“子非我,________?”(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2、名著
(1)下面有关《西游记》的各组搭配没有直接关系的一项是(_______)
A.蜘蛛精——盘丝洞 B.六耳猕猴——如来
C.红孩儿——三昧真火 D.车迟国——子母河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见 A 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曰:“其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A 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选文出自《三国演义》,其中A 是指__________,这个情节叫做__________ 。
(3)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它是_________代作家吴敬梓的作品《____________》。
(4)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
此文段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本回目主要写了两人科举高中,一人是范进, 另一人是__________。
13、听沙丘生长的声音
刘妍
①哨所编号是个数字、是个标识,就如人的名字一样,但这个位于边境线上被沙丘全包围的哨所,却永远刻在我的心里。这个被大大小小的沙丘包围着的哨所,出门是沙、开窗是沙、睁眼是沙、张嘴是沙,目之所及、脚之所触,全是沙。不远处的萨吾尔山连绵不断,向无尽的远方延伸。
②沙丘的沙子非常细腻,细到可以忽略。即便穿了防沙鞋套,也不知道善于“钻营”的沙子是如何实现“见缝插针”的。不一会儿,鞋里的沙粒隔着袜子也能感觉到。在所内,扫沙子比扫雪频繁、密集、时间长。扫雪只是扫一个冬天而已,扫沙子则是扫四季,春夏秋冬不停歇!院子里的沙子不断地被扫、被人移位至院外。而风,却极有恒心,它有不同的面具。时而温柔、时而凶猛、时而沉默。时而发怒,情绪状态稳定或不稳定,始终不忘夹杂着沙子攻进院子里。
③沙子多了,多到有资本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沙子更知晓“团结力量大”的简单道理,它们喜欢聚拢抱团,塑造成沙丘的模样。沙丘随风移动,形态随风而变。风之精灵,随意地调侃着沙丘。
④新兵马兰在工作之余,除了爱敷个面膜,就是爱对着远处的沙丘发呆,静静地听沙丘“滋滋滋”生长的声音。马兰觉得沙丘在生长,自己也在成长。她在伊犁师范大学毕业后,去年11月始,经过相关系列培训,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护边员。第一次巡边时,她偷偷地盯着防护网看,“这世界这么多人,全国各族同胞,只有我,此时此刻能近乎零距离地接近此地。”独一无二的身份和位置,让小姑娘脸上和眼里写满了傲娇。
⑤内心的傲娇很快被一次小小的事情击碎——去年12月的极寒天气,巡逻时刚好遇上生理期,她真正感受到了平常事的不同寻常。面对人生的第一次,如此这番遭遇,哭笑不得,无法分辨眼里涌出的是哭泪,还是笑泪?也是从那一刻起,她仿佛明白了作为一个女兵所需要走的路。一个月后回家,妈妈发现宝贝女儿瘦了9公斤。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和爸爸的眼里全是怜爱!可马兰却偷着乐,暗自庆幸,终于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减肥之道。
⑥听沙丘生长的声音,有乐趣、有想象的空间,可双脚踏在沙丘上前行,就比水泥路上费劲多了——马兰日常巡逻,需要来来回回地走,她恨不得将全身的力气使在沙丘上……如此这般,才能提高前进的速度。沙丘上除了有人的两排脚印,还有独狼和野猪的脚印。
⑦常言道:怕什么,来什么!有一次晚上执行巡逻任务,突然,听到后方有“沙沙沙”的声音,回头看,没有发现异常﹔再次回头,两米外的黑暗处,竟然有双寒中带冷的眼睛━—毫无悬念,独狼的眼睛!马兰下意识地举起手电筒直射过去,幸运的是,独狼只是狠狠地盯了马兰5秒钟便转身离去。我问马兰:“怕狼扑吗?”她的回答是肯定的,但也会用教练培训课上教的方法应急。“狼的弱点在腰部,头部超硬。”马兰说,“用护具勒紧狼的腰部。”我听了,不以为然!很显然,马兰还没有实战过,狼的獠牙凶狠极了,可不是一般人能应付的。突然间,我内心开始有点为马兰担心……没想到,马兰却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对我的过度反应发出了“哈哈哈”的爽朗笑声。
⑧马兰读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性格很爽朗。她笑起来声音如铃铛般,常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她说,每次执行任务只留两只眼睛,全身裹得严严实实,面膜一年四季省不得。她说完,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能坚持干下去吗?”我问。“这里的冬季感觉很不一般,但更加期待春、夏、秋季。”马兰回答道,“我会一直把护边员这份光荣而神圣的职责坚守下去。”上个月还在为生活琐事掉眼泪的马兰,这个月已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常道,已有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那份豪迈和勇气!
⑨沙丘随风而移动,无须愚公再世,沙山也会变沙丘,时刻被乾坤大挪移。沙丘是人的镜像,听沙丘生长的声音,仿佛听到了马兰成长的声音。
(有删改)
【1】文中写了与马兰巡逻相关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①至③段写了沙子的哪些特点?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用意是什么?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而风,却极有恒心,它有不同的面具,时而温柔、时而凶猛、时而沉默、时而发怒,情绪状态稳定或不稳定,始终不忘夹杂着沙子攻进院子里。
【4】第⑧段画横线句中加点的“又”“爽朗”,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镜像”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两个义项,你认为第⑨段中加点的“镜像”应选择哪个?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你的依据。
①物体在镜子中的图像。
②一种计算机备份,硬盘、网站等都可以做镜像,因像照镜子一样而得名。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②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③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④“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⑤“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⑥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⑦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⑧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⑨“人都到那里去了!”
⑩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⑪“读书!”
⑫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阅读选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几个生活片段。
【2】选文中的“先生”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请举出一例进行分析。
【3】从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的两句话中,“只要”和“只”表现了当时“我”对先生的厌烦、反感和无奈。
B.从全文看,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
C.选文中“我们”念的句子没有标点停顿,说明“我们”朗读没有掌握技巧,乱读一气。
D.联系全文可以看出,鲁迅希望有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教育环境。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
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都给了我们帮助、教育和启迪。父母、长辈、老师、亲戚、朋友、敌人、身边的陌生人等等,他们都给予过自己关怀,值得感谢。
请以“谢谢你,____________”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文体自选。②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③书写认真规范,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