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因生理学方面的建树而被授予诺贝尔奖。
B. 他听到高考落第,欢喜得手舞足蹈。
C. 童年的生活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令人难忘。
D. 当敌人冲进大厅的时候,只见他正襟危坐,那副处变不惊、视死如归的气节真让人敬佩!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稠密 吞噬 烦燥 言外之义 妇孺皆知
B.修茸 惶恐 羸弱 姗姗来迟 锋芒必露
C.荒辟 取缔 愧怍 如释重负 鞠躬尽瘁
D.矜持 执着 震悚 语无伦次 家喻户晓
3、下面语段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中的“他”所指的人物是( )
“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他”。“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他’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们再莫与我说话,只管护持师父。等我干事去来。”
A.羊力大仙
B.鹿力大仙
C.虎力大仙
D.牛力大仙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贏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B.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十月中旬,腾讯公司宣布将对热门游戏“王者荣耀”等进行实名监控以及游戏时间。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舵手 绰号 瘦消 铢两悉称
B.诡谲 驾御 熏陶 人情炼达
C.雷霆 侦辑 狡黠 令请高明
D.坎肩 真挚 鼎盛 咬牙跺脚
6、语法、文学、文化常识是必备知识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除贫困,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向。(句中加点词语是近义词)
B.枣阳人民正为打造生态良好、和谐稳定、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美丽新农村而努力。(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动词)
C.《论语》与《大学》《孟子》《老子》合称为“四书”。
D.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与我国作家袁珂的神话《女娲造人》,都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优秀作品。
7、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改善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修改:将“改善”改为“提高”)
B. 在社会转型时期,对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修改:在“青少年”后面加“进行”)
C.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关系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修改:在“采取”前加“能”)
D. 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修改:将“制定出防沙措施”与“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对调)
8、在“美文共赏”读书活动中,小语和小文对下面这篇文言文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到讨论中来。
月夜游宝石山记
【明】都穆
壬戌①秋,八月既望,予至杭,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②读书之轩,俯瞰全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③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余性好月,丙辰中秋,尝玩之于扬子江之金山,每夸于人,以为平生奇观。今复玩于此,殆造物者之不吾靳④而亦岂易得哉!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
(选自《钱塘县志》有删改)
【注释】①壬戌: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②黄晋卿:黄溍,元人。③阑:走廊、廊间。④靳:吝惜。
小语:学贵有法,文言文词汇积累可以运用多种方法。
小文:是的,下面加点词就可以运用相应方法来解释。
加点字 | 方法 | 相应内容 | 正确解释 |
①夕阳既没 | 联系语境 | 夕阳既没,明月在轩 | (1)_____ |
②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 课内迁移 | 登斯楼也(《岳阳楼记》) | (2)_____ |
③望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 | 查字典 | A.能承担、能承受 B.胜利,与“负”相对 C.优美的 | (3)_____ |
小语:阅读文言文,还要关注句读。准确的朗读停顿,是理解把握文意的前提,如“予情愈豁飞觞痛饮巡阑忘寐”,准确的读法应该是停顿两次,把它读成“(4)_____”(用“/”断句),意思(5)______。
小文:我发现本文作者说到“乐”,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也写到了“乐”。这两种“乐”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你觉得呢?
小语:是的,(6)_____
小文:分析得太好了,使我对文中 “夫湖山月色,千古常新,第以人情之异,故悲喜随焉。”这句话所阐明的景与情的真谛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语:是的,下面两首诗体现的“情与景”的关系更为绝妙,请仿照示例回答问题。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炼字之妙】“深”:(7)______
【表意之巧】“不知”: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虽然“人不知”,却有明月相伴,流露出淡泊隐逸的情怀。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炼字之妙】“深”:写出牡丹花瓣颜色的层次变化,突出其娇艳可爱。
【表意之巧】“岂知”:(8)______
9、阅读理解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塑造了一种怎样的人物形象?
【2】找出与“一事无成霜鬓侵”表达情感相近的句子:
【3】词的最后一句“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10、语文实践活动。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意蕴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班级开展以“和”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你也积极参与其中。
(造字方法)从汉字的造字方法上看,“和”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同学之间)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和母亲非常牵挂他……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节选自魏巍散文《我的老师》)
假设你就是上文中的小“反对派”,老师批评后,你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于是向“我”(魏巍)道歉道:
(年度汉字)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内容。(20字以内,年份占两格)
4月19日上午,2016“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仪式在文字始祖仓颉的故乡——陕西白水盛大开幕。上午10点,仪式正式开始。按照当地风俗,首先祭拜仓颉,以表达对仓颉精神的敬仰。随后,在一声古琴的弹拨声中,20位儿童双手高举千字文竹简,跟随背景音乐大声朗读《千字文》,与此同时,大屏幕上显示庙内100位书法家同书《千字文》并高举展示。在对2016“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背景及甄选过程的阐释与视频播放后,主持人正式宣布:2016“一带一路”年度汉字是:“和”。最后,由儿童、演员、留学生和书法家代表上台手拿汽球并释放“和”字气球,礼花齐放,一个由众多气球组成的大“和”字腾空而起,将发布活动推向高潮。
11、根据提示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遥望家园看到的情景是:
, 。
(2)关河梦断何处? 。(陆游《诉衷情》)
(3)官船来往乱如麻,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怀》
(5)树欲静而风不止,
(6) ?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1】上述故事节选自《水浒》第四十三回,请把该回回目补充完整: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浒传》中有另一处打虎情节,按请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请再写出《水浒传》中的二个有关李逵的情节。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论藏书
威廉·菲尔普斯
①读书的习惯是人类学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我们在阅读属于自己的书时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阅读借来的书时所得的乐趣。一本借来的书就像是家里的一位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以惟恐引起别人不高兴的一种拘谨态度来对待。你务必使它完好无损,使它在你家里时不遭破坏,你不能漫不经心地随手乱放,你不能在书里做记号,你不能折书页,你不能随便使用它。而且,有一天你得将它归还原主,尽管你很少做到这一点。但是你自己的书是属于你的,你可以毫无拘束地用一种深情的亲昵态度来对待它们。
②书是为了用,不是为了炫耀。你所拥有的书不应该使你害怕做上记号,或害怕摊开来和翻转过来放在桌上。在书内你所喜欢的段落标上记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可以使你更容易地记住那些重要的话,很快地找到它们,若干年后再读到时,那就像重访一个你曾在树皮上刻过印痕的森林,你会有一种踏上了熟悉的土地的乐趣,回忆起思想上接触过的景色和你本人曾有过的自我。
③每一个人都应该在青年时期就开始搜集和收藏书籍。人占有私有财产的这种基本的本能,在这里得以有百利而无一弊地加以培养。人们应该有自己的书柜,书柜应该没有门,玻璃窗或锁,它们应该是开放的、方便的,眼一见到即可伸手取得。最好的墙壁饰物是书,它们的颜色和外观丰富多彩,胜过任何墙纸,它们的图样设计也更有吸引力。它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集中了许多各不相同的名人。当你独自坐在室内炉火旁时,你会觉得身边围聚着不少知心朋友,你知道一眼就能看到他们,这是令人既激动又振奋的。你不必读遍全部藏书,我的室内生活多半是在一间存放着6000册书的房间里度过的。对于陌生人提出的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我有一个常备的答案。“这些书你全都读过了吗?”“有些书读过两遍。”这个回答既真实,又出乎他们的意料。
④当然,并非所有朋友都是活生生的、有灵有肉、会呼吸的男男女女;我全情投入阅读当中并非与世隔绝。此话怎讲?书籍乃为人所有,为人所著,并且为人所用。文学是历史与世长存的一部分,是人格当中最优秀和最持久的部分。以书为友,有时胜过以人为友,因为我们并非时时刻刻都可以见到熟人和朋友。但在书房里,你可以随时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大仲马、狄更斯或萧伯纳等人促膝交谈。毫无疑问,在这些作家们的著作当中,你看到他们最优秀的品质。作家们为你而写作,他们竭尽全力地款待你;你对于他们犹如观众之于演员;你不仅仅看到他们经过化妆的面容,同时你还会透视他们的心灵世界。
【1】围绕“论藏书”的话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2】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作者在“论藏书”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你找出来并分条概括。
14、阅读散文《秋天的怀念》,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他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的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 。
【2】文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 。
【3】对第⑥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正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说说文中加点的动词“挡”为什么用得好。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6】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的”三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15、作文。
这是一个鞋子博物馆,馆里陈列了从各地区搜集到的各个年代、各种款式、各种人物穿过的的鞋子。有红军长征时穿过的草鞋,有扶贫干部穿过的千层底老布鞋,有陪伴运动员训练、夺冠的运动鞋,有婴儿穿的虎头鞋,有女士穿的高跟鞋,有居家穿的拖鞋,有雨天穿的胶鞋……
请以“那天晚上,鞋子们开始了对话……”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6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