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事不想做,必然大事做不了,好高骛远,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B.年过六旬的毛泽东游过珠江、湘江、长江,这让很多年轻人都望尘莫及。
C.那些抢注“丁真”商标蹭流量的企业应该明白,商标与产品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D.这几年路通了,村民们的心顺了,气旺了,大货车摩肩接踵,财气也聚了起来。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迁主持编撰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B.《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C.《卖油翁》选自《归田录》,北宋欧阳修所著。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写的一篇散文。杨绛,无锡人,作家、翻译家,是钱钟书夫人,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园艺术节上,一幅妙手回春的梅花图令大家纷纷驻足观赏。
B.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C.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抑扬顿挫,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D.卢沟桥上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俯仰生姿。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升办学水平,育才学校决定加快创建文明校园的规模与速度。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由于采用了新技术,今年稻谷的生产成本比去年减少了两倍。
D.当前,我回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肃。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王》 杨绛 现代作家
B. 《最后一课》 都德 德国作家
C. 《邓稼先》 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D.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6、下列句子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罗尔自己也没有想到,通过微信公众号给患病女儿筹集医疗费用的举动引发了轩然大波,各种揭黑、质疑和责难纷至沓来。
B. 消法修正案将网络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等条款纳入其中,市民们对此纷纷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 他把桦树苗全种到他认为地表湿润的山谷,结杲证实他的猜测正确,这些桦树像,少女般亭亭玉立,蔚然成林。
D.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冬天特别漫长,春天毕竟还是来了。叔叔一大早就带着我们到森林公园踏青,行将就木,每个人都感到了融入大自然的喜悦。
B.有人喜欢跟孩子开玩笑,却不顾及他们的自尊心,尤其是有外人在场的时候,还要一意孤行,恕我直言,这样的人愚蠢到了极点!
C.海明威不是为了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D.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既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又表现了对自己不受重用的愤慨,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
8、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备:准备 B. 连月不开 开:放晴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凭借 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参观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众妙毕备 B. 南极潇湘/初极狭
C. 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D. 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③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 第④段是修全篇的中心,在这段中,作者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点明全篇主旨。
C. “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是慰勉藤子京,也体现了作者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D. 选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5】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9、阅读《蒹葭》(《诗经》),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有人把前四句改为白话: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你觉得改写有哪些新变化?
【2】快背《诗经》有妙招,请结合本诗从艺术手法角度分析。
10、课文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请把下面作者所描写的景象与他所联想到的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1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②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④____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⑤____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⑥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
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发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面对衣着华丽的“同舍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 (人名)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13、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心远地自偏
①喧闹的菜市场中,充斥于耳的是菜贩的叫卖声、家禽的啼叫声,挤挤蹭蹭的是来来往往运送蔬菜的商贩、挎着莱篮且走且看的主妇们……而他,一名年轻的菜农,却在一堆蔬莱前,在一片喧闹中,埋着头安静地看着摊开于膝头的一本厚厚的书,只在有人买莱时,他才会走出书外,招呼顾客。
②看他一张黝黑的面庞、一副结实的肩膀、一双粗糙的大手,就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若是硬要找出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那身整洁的衣裳一一为他增添了几分读书人的气息。他专注地盯着膝上的书,有如圣圣徒阅读《圣经》,双唇翕动,似在默诵。我俯身看了看书名:《陶渊明集》!你一位菜农,不看致富指南,不看通俗小说,竟然看古诗文?是精神出了问题,还是在虚伪扮酷?
③一连几天,我的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他在菜掉前埋头读书的情景,每次心底都会生出几分嘲笑,给他贴上“虚伪”的标签。
④直到我们又一次相遇——
⑤那天,我散步经过公园的广场。广场上一片喧闹,广场舞的常客在挥霍着他们剩余的精力。忽然,我在广场边看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身影:他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一手提着拖把,正走向厂场一角的一小块空地。巧了,原来又是那个“虚伪”的人!他又要干什么?
⑥我很好奇。只见他放下沉重的水桶,沾湿子拖把,水淋淋地拎出,地上留下了一摊水渍。我走上前,只见他单手握住拖把,娴熟地挥动起来,拖把在地面上嗖嗖游走,干热的地面上留下了一行龙飞风舞的水痕。只见“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几行大字个个遒劲有力,恢宏大气。原来他在练字呀!在这样的地方欣赏到这样的“墨宝”,我异常震惊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双眼!
⑦回到家,我依然心境难平。我收起了那枚“虚伪”的标签,找出一份我珍藏已久的西安碑林拓本,准备明天送给他——就算是表达我的歉疚与敬意。
⑧第二天,我去了菜市场。菜场一如往日地喧闹,他也一如往日,自顾自地默读着。旁边的摊主有玩手机的,有拉家常的,有东张西望的……他则如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在山林深处。难得能有这样一个人,在充斥着利益与欲望的世间,坚守着心中的一份宁静。我恭敬地把拓本给他。他一脸憨笑,犹如春日的暖阳,明媚了整个世界……
⑨他执意要回赠我些什么,邀我到他的出租屋。路上他告诉我,他是个孤儿,在郊区租了块地,种菜卖菜维持生计,而读书写字给了他别样的生活。他住的屋子,只有一张床、一套桌椅,墙上贴满了他的书法作品,床头堆满了书籍和字帖。屋角处堆放着一堆奖牌、奖杯和证书。屋外,车水马龙;屋内,墨香四溢。只见他铺纸研墨,屏气凝神,提笔蘸墨,在洁白的宣纸上行云流水写下:“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他憨笑着说:“送给你!”
⑩我恍然大悟:种菜卖菜,为的是生存;读书练字,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世俗的喧嚣中保持内心宁静,不为纷争所扰,古典诗文和笔墨纸研滋养了他的性情,给了他“心远地自偏”的定力。
(摘自《意林》总第52卷,有删改)
【1】请仔细阅读选文第⑤⑥⑦段,根据提示填写下面表格。
段落 | 情节内容 | 情感态度 |
⑤ | “我”看见菜农正走向广场 | 讽刺、疑惑 |
⑥ | (1) | 好奇、震惊 |
⑦ | “我”回家找出珍藏的拓本 | (2) |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读完选文后,请说说菜农具有哪些思想性格。
【4】选文用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做标题有哪些作用?
【5】读了选文,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启发。
1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
①相信大家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印象颇深: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参天大树”,代表着人类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和期待……这颗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里蕴含着的“诗和远方”。
②赞叹之余,你知道这惊艳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么实现的吗?
③激光是什么?爱因斯坦提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指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有着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
④ ?激光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举个例子,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射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也还不到2公里。
⑤冬奥会上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发光强度和照射面积大、同时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利用率很高,避免了用电损失,还更加环保、高效,其光效高于同等功率LED光源的3~5倍,气体光源的10~15倍,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
⑥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包括激光器、前端光学整形、末端控制、RGB三基色激光等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此次冬奥会采用了三基色大功率激光光源,出光色彩可达到1677万色,无极调色配合机械设计与信号控制,为舞台效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⑦如此,科研团队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色域达到150%NTSC的光,工作寿命超过30000小时,全密封设计,完全满足风雨雪雷尘等各种户外环境的使用。激光工程投影机由于其超高亮度、超大显示画面、低功耗等特点,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新媒体技术相结合时可实现无与伦比的光影效果。
⑧在两年的冬奥“备战”中,科研团队不断调整和升级产品状态,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1】第①段“中国式浪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第③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激光是由于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B.高能级上的粒子受激发会跳到低能级上。
C.受激发的高能级粒子会辐射出另一道光。
D.所有弱光都能激发出强光从而形成激光。
【3】请根据④⑤两段内容补全第④段划线处的设问句。
【4】请为第⑦段首句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
A.即便……也……
B.不仅……还……
C.既然……也……
D.尽管……还是……
【5】请根据③—⑦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15、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长;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中发现生活中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自定;(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