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昌吉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退(kuì) 要(sài) 发(bān) 锐不可(dàng)

    B.空(líng) 首 (qiáo) 然(qiáo) 一丝不(gǒu)

    C.刻(juān) 改(cuàn) 形(xún) 惨绝人(huán)

    D.图(wàng) 杀 (lù) 飞(shù) 振聋发(kuì)

  • 2、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提高青年人的读书意识,教育部近日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阅读活动。(“提高”改为“增强"。)

    B. 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删掉“在……上”。)

    C. 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0(在“PM2.5”,后加上“的空 调”。)

    D. 雄安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原因,就在于因为它是一项旨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工程。(删掉“因为”。)

  • 3、选出下列对的王维《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首联叙事,写诗人奉使出征,慰问边境将士。“单车”“过居延”等词语,都传达出诗人孤寂心境。

    B.颔联即景生情,以“征蓬”“归雁”等所见景物自比,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写景,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

    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得知都护还在前线,慰边而未见将军,心生愤慨。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战士们正化作“行走的界碑”,忠诚地守护着祖国的万家灯火。

    B.有些国家新冠疫情的恶化,是因为当地政府对疫情防控的漠视导致的。

    C.市教育局组织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见闻和人文素养。

    D.通过参加鲁迅作品研读会,使我对鲁迅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 5、【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对上面两首小曲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中用“枯”“老”“古”“瘦”五个修饰词传达出衰落、颓败的情境特点。

    B.《天净沙•秋》用“青”“绿”“白”“红”“黄”交杂相错,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

    C.甲乙两首小曲虽然题目中都有“秋”字,整首曲中却不见一个“秋”字,反倒写尽秋意。

    D.甲曲寓情于景,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乙曲则在萧瑟中充满消极之感。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奇闻异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史记》。

    B.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歇斯底里

    C.在这截然不同的情境中,一种历史的苍凉感油然而生

    D.经过老师的精心点拨,他突然觉得恍然大悟,找出了题目的正确解法。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B.湛江的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奇治县

    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悔之,遣使追。追者还,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赈贫穷,阿县大治。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齐君使治阿               

    (2)追者             

    (3)以私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出仓康赈贫穷/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B.追还/谓余勉乡人以学,余之志也

    C.起兵击之/当立者公子扶苏

    D.败魏师/寻向所志,迷,不复得路

    【3】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你为什么这么了解子奇呢?

    B.你凭什么知道子奇能治阿?

    C.你怎么知道谁能治理阿县?

    D.你因为什么了解到这件事?

    【4】小小的阿县为什么能打败魏国的军队?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内容

    原因

    ____________

    老年人和年轻人各展所长

    铸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贫穷

    _____________

    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

    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琴名。汉代蜀地人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后来泛指名贵的琴。②馀:同“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用简短十个字表明琴师携名琴自峨届山而来,抒发了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B.诗人出生于蜀地,又自称“客心”,可见在赞美琴音的同时,也有着对故乡的眷恋。

    C.“馀响入霜钟”的“入”字写出了琴音虽终止,但余音久久不绝,与钟声融为一体。

    D.尾联写诗人聚精会神听蜀僧弹琴不觉天色已晚,“暗几重”可见诗人急切回家的心情。

    【2】“如听万壑松”一句是如何展现出蜀僧琴艺高超的?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10、沪通长江大桥身兼国家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功能。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科技创新之多,创造了世界桥梁和中国桥梁建设的多个“之最”,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沪通长江大桥开通在即,文道中学准备开展一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学校准备组织同学采访大桥项目部经理罗兵先生。向他了解攻克技术难关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自强不息的事迹。采访罗兵先生时,开场白你应该说些什么?(假设你的名字叫小明)

    任务二:采访结束后,学校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演讲主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11、默写。

    (1)《木兰诗》中写木兰为出征进行积极准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木兰军营中寒苦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以兔为喻赞美木兰机智聪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的矫健英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反映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军情紧急,行军神速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后对亲人的思念的几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中表现战场苦寒、环境恶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将士们连年征战、出生入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诗中最能概括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诗中表现父母对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诗中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以及对自己用过的东西的亲切感、自豪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中描写木兰“男”换女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巾帼不让须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事情错综复杂,难于分辨。

    (16)诗中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的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出塞》中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木兰诗》中也含有“胡”字,其意思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字基本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2、根据《水浒传》的阅读,请完成各题。

    (1)小语认为杨志是水浒英雄中的自强不息者,对其人生轨迹用线形图进行梳理(如上图所示),为A、B两处补充情节: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推测小语将杨志列入“自强不息者”的理由。

    (3)小文从学者邹少雄《论〈水浒〉的文化精神》中摘录了三条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一是敢作敢为、宁折不弯的人格精神;二是行侠仗义、扶弱锄强的同道互助精神;三是突破传统的超越精神。请从武松、宋江、鲁智深中选择一位,结合其具体事迹阐述其中一条内涵。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题目。

    跪拜乡土 

    一位友人去台湾观光,在一间茶棚里闲聊时,竟遇到了一位同村乡亲。那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喜滋滋地问家乡情况,问他熟悉的亲人,问门前的清江水,一问一答,竟勾起了老人的思乡之情,萌发了回乡看看的念头,而且这愿望很强烈。临别时,还即兴赋诗一首:君自故乡来,无端惹乡愁。门前清江水,是否至今流?

    老人故里,已没有了亲人,但逢此盛世,三通既畅,为何不回去看看?为了不负等待了60年的梦想,怎么也得回乡一趟。他当即向乡人许诺,适当时候,一定回乡来看看。

    不到一年,这位滞留海外的游子,真的在儿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半个多世纪的家乡。

    有乡亲问:父母不在了,又无亲人,回来看看,看什么呢。

    老人说,一是回来看乡亲,乡亲就是我的父母,我的亲人。二是回来感恩,感恩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是啊,老人是在这片土地上出生的,家园不在,这方热土还在,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正是这方热土,养育了先人,养育了自己。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这是他的胞衣地,这里有他父母的坟茔,虽然只是一堆黄土,却埋着父母的期盼,与自己血脉相系相连。这山水,这故地,这清江,甚至父母栖身之所早已散去的炊烟,都与自己脉息相系,感情相通,让他魂梦相守。于是他对着这一方父母故地,对着这方魂牵梦绕的山水,这熟稔的土地,焚纸拈香,长恸而歌,长跪而拜。他跪拜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乡情,是对乡土的挚爱,是一份温馨的眷恋。

    乡土乡情,总是难忘。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怀,这种恋乡情结,与生命同在,终生守望。

    跪拜故乡,就是跪拜土地。这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所,你可以远离,但不可以割舍。土地是母亲,是人民,是一切生灵的根基。我们跪拜是一种心接地气的活法,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坚守,一种对大地母亲的感恩和对生命的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出生地,一个故乡,没有选择,这是你的命之根,生之源。它为我们承载很多,山水的仁慈,土地的博爱,谷物的恩泽,我们世世代代,都是以鞠躬的方式,贴近它,守候它,顶礼它,让我们总是心存敬畏,皈依在它脚下。

    八旬老人,千里回乡,跪拜乡土,故乡在变,但那惦念和感恩之情是不变的,一如门前清江水,一直向东,日夜长流。正如老人“回乡有感”所吟:白发回乡一梦中,故园已非旧时容。只有门前清江水,涛声日夜水朝东。

    1结合全文,请说说标题“跪拜乡土”的含义。

    2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老人说的,字字句句,沉甸甸的。

    3赏析下面的语句: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故乡的依赖,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乡土文化的潜质,是楔入故乡泥土深处的楔子,它成了维系乡情的脐带。

    4文章开头、结尾都引用了诗句,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 14、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母 爱 的 重 量

    凸凹

    ①周末早起,总有愁绪萦怀,隐约感到应该干点什么才是。对,去看望母亲。

    ②母亲患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又有腿疾,却一直坚强地独立而居。几种药物都是我买的,而社保卡有限制,“贪”一下也没几粒药丸,就索性自费。其实是我舍不得时间,索性一次备下一两个月的用量,我便可以安心于创作。如果像那些无所用心者,每周都出现在办理社保的窗口,也自然可以省去过多的花费。但钱与时间相比,我自然选择后者。

    ③到了母亲的住处,居室的门竟锁着。想到母亲灶间的煤气可能快用完了,就径直到了配房里的灶间。虽然从入冬到现在已过数月,但煤气罐的重量还是很沉,母亲真是用得节俭。我所居的小区通了天然气之后,我就把煤气本给了母亲。指标内的煤气一罐才43元,她居然也这么节省,让我心酸。

    ④不久母亲回来了。我大叫一声“妈”,她答应得脆亮,同时亮的还有她的目光。50岁的儿子还像小时候那样叫她,她心中受用。她说,我去村西头的小店,吃了两根油条、一碗老豆腐。我说,您血脂高,少吃油腻的为好。她说,你妈就好这口,谁管它好不好。

    ⑤她突然想起了什么,戳着手中的木杖,急迫地朝灶间拽去。她的腿疾在膝盖,关节劳损,不能直行,“拽”是快速的动作。她掀开锅盖,说了一声“完了”,就朝我傻笑。

    ⑥母亲每当做错了什么事情,就是这个表情。原来,她知道我爱吃田间的苦苣,就拖着病腿剜了一些回来。她也推断我今天会来,就上火焯它一下,好让我省去此环节,带回去直接凉拌。但她忘了马上捞出来,菜就一直浸在热水里,软了。我打趣道,软就软了,省得费牙。她说,吃野菜就得用牙,有咬劲才有味道,看来,你妈真是老得没用了。

    ⑦我说,没用也是妈,您站在那儿就有用,让我感到,自己虽然足够老,但依旧年少,因为父母是儿女的尺子。她说,我儿子就是会说话,总是哄妈高兴。我一直以为,孝顺的前提是“顺”,不仅要供奉钱物,更要供奉好心情。进了她的房间,我扶她坐下,问她腿上的浮肿消了没有。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消了。

    ⑧她长期服用降压药,有药物反应,中医叮嘱,要时常服一点五苓胶囊,祛湿化瘀。服用之后,果然见效,浮肿渐渐地消了。她回答得果断,我便心中生疑,蹲下身去,挽起她的裤腿——脚腕亮而腴,一摁一陷,实实在在地肿着。我说,您是不是停药了?

    ⑨她答非所问,说,只是腿肿,既不碍吃喝,又死不了人。我说,您老真不听话,几粒药也花不了几个钱。她马上接上话茬儿说,还没几个钱呢,小小的一盒药就好几十块,腿不肿,我心肿。我说,怎么就心肿?你儿子堂堂的一个处级干部,国家公务员,每月工资好几千块,能把药店里的药柜子整个给您搬过来。

    ⑩你就吹吧,她说,人就怕算细账——我孙子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你要给他买房子、车子,还不都得要票子?你是属兔的,即便是肥兔子,也拔不下几把毛来,除非你去吃夜草、取身外之财。这种事你甭说是去干,就是想一想,我也都整宿整宿地睡不着觉。

    ⑪我说,您老放心,我是个文化人,明白事理,不会发生您所担心的事。这可不见得,她说,有的时候,越是明白人,越会做糊涂事,比如你二舅。他那时当着村里的支书,一直大公无私,但那年水灾之后,上边送来成车成车的救济物资,堆在场院,像座小山。以为毛多不显秃、不易被察觉,你舅顺手就往家里多拿了几捆布匹——他家里孩子多,都露着腚呢。不期就被人发现了,举报到上边,被铐走了。大家都知道他不是贪心的人,是一时糊涂,就为他求情——批评教育一下就成了,切莫铐人。上边说,盗窃救济物资不同平常,要严办。你看,“好处”这种东西身上就有“邪劲儿”,会让人身不由己。我说,虽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可我呆的单位,是清水衙门,没多少油水,即便是想“湿”,也湿不了。

    ⑫她说,你这又错了,为什么?你看,咱们村前这条马路,常有拉煤的车经过。车稍一咯噔,就会掉下来一些煤渣,虽然不起眼儿,但只要你长年地捡,也能捡出成吨的煤。你再看,东头占地拆迁,拆剩下一些碎砖烂瓦,大家都以为是弃物,可我一点一点地捡回来,也堆成了一大垛,也盖起了一间厨房,这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说,再零碎的东西,也怕捡,捡多了也成气候;再寡淡的油水,也怕刮,刮多了,也肥。妈知道你是个本性清正的人,但就怕你身后有用度,一有用度,本钱不够,就会自生邪心,所以,咱们必须算计着花钱。

    ⑬母亲的一番话,让我看到了母爱的模样——母爱,总是垂下身来的姿态,是忘我的呵护。那么儿女呢?要想无愧地承受这大爱,就要站稳脚跟、挺直腰杆——因为爱是有重量的!

    ⑭看一眼母亲,由于齿稀而唇瘪,由于衰老而发白,让人感到岁月的无情。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眼泪也止不住地滚落下来。母亲眼里也有了泪光。她毕竟多病,无奈于生活,承受不起这过于温柔的情感了。面对这样的母亲,我暗暗对自己说:对她最大的孝顺,便是更加清正地做人。

    1文中作者对“孝”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2文章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方法,刻画了一位________的母亲形象和一个______的儿子形象。

    3通过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以“母爱的重量”为文章的题目?

    4下面对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划线句子中的两个“亮”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对“我”的到来的惊喜,表现了母亲深深的爱子之情。

    B. “便情不自禁地把她抱进怀里”一句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我”看到母亲苍老的外貌而触发的伤感及对母亲爱子之情的理解,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

    C. 文章主要内容是写了母亲的三件事,即母亲勤俭持家不舍得用煤气;母亲为“我”焯苦苣菜;母亲不舍得吃药。

    D. 文章插叙了“二舅被铐走”和“村民捡煤渣和废物,捡多了也成气候”的事,教育“我”要磊落做人、清白做事。

    5《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真挚而平实的情感,唱出母爱(父爱)的伟大,引爆观众的共鸣与泪点。请你根据节选歌词形式和风格,仿写一节描述文中母亲的经历。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柴米油盐半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八、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题目:

    生活有七彩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哪种颜色最美丽?

    请以“美丽的颜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中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名著阅读
七、现代文阅读
八、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