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湘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蝙蝠__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 2、根据词的不同意思用“打”字造句。

    打:①“编织”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击”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玩”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练习”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制造”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写词语。

    载歌载舞(ABAC)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颜六色(含数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迫不_____待 无______无悔 _____)(_____心长  _____ _____不安

    _____然而止  _____ _____其境  _____)(_____敬敬  _____ _____动听

    1. 选词填空。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来到了,我始终记得一年级时我_________地跨进校门,记得您______地对我们进行教导,记得您________地带领我们成长。

    2. 照样子,写词语。

    无( )无悔(ABA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敬敬(A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画“﹏﹏﹏”的词语写一句夸奖老师的话_______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弈》告诉我们,做事要_______,不能_______;《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要_______观察事物、看待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让我们懂得了真理的诞生源于敏锐地________,坚持不懈地________,深入地________;《表里的生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的形象;《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小说的魅力。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寒 食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词语。

    (1)春城:_____ (2)御柳: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写的内容和节日有关,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节日的诗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阅读。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他乡:________________  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波浪线画出这一天的习俗。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议论文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 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③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④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两个事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两个事例都是按怎样的思路叙事?

    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①段中“无独有偶”的意思是:_________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4】概括写出选文第③段中“见微知著”,与前文的什么内容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④段为什么不可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第③④段中都有“见微知著”,但后面的标点却不一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  笑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  坚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括号内正确的词语。

    3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一家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片段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现舅老爷、妈妈和我的悲痛   (   )

    A.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肖像描写

    5听到父亲被害的噩耗之后,年幼的妹妹又会怎样呢?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妹妹当时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综合性学习。

    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支柱。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阅读之后回答问题。

    食品名称

     

    海苔(调味紫菜)

     

    配料表

     

    紫菜 香菇汁 白砂糖  食盐 生姜 麦芽糊精 酱油

    净含量

    10g

    食用及贮存方法

    开封后直接食用,避免高温、潮湿及阳光直射

    保质期

    十二个月

    生产日期

     

    2018年8月20日

     

    友情提示

     

    干燥剂请勿食用

     

     

     

     

    1根据表中介绍,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误的画“×”。

    (1)海苔必须加热后才能食用。 ______

    (2)这袋海苔(包括包装袋)的重量是10g。 ______

    (3)这袋海苔的保质期到2018年8月20日。 ______

    (4)不要把海苔放到阳光直射的地方。 ______

    2奶奶患有糖尿病,小佳见奶奶吃完了一袋海苔,又为她递上一袋。这时,妈妈仔细看了包装袋上的“配料表”,可能会对小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餐桌上的谜底

    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瞧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馋了。

    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都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到邻居家门边。

    这时,邻居会夹上一块放在我的手心,说:“回去吧,回去叫你妈妈也买一点肉吃。”有时几个弟妹也总去,搅得邻居好烦。

    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妈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20元钱。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起了泡。妈妈比画着说:“得2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得2元钱了。”我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下再干吧。”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仍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吃肉,我说都喜欢,妈妈就买了5元钱的鱼和5元钱的肉,留下10元钱买油盐酱醋。

    晚上,餐桌上摆上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是的,我终于知道了。

    不同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他们有力气,而我们还小。

    妈妈又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那年我11岁。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一词在本文中出现了4次,请联系课文,下面(   )处的理解有误。

    A. ①处:“我”一直对邻居家餐桌上总有鱼肉感到疑惑,忍不住想问母亲了解真相。

    B. ②处:“我”坚持不懈地一直挖到自己筋疲力尽为止。

    C. ③处:经过一天的艰苦努力,“我”和母亲总算把土方挖完了。

    D. ④处:“我”现在才明白邻居餐桌上的谜底是:邻居家比“我们”更会享受,更有钱买鱼肉。

    4划线句写“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是为了突出 (   )。

    A. 初秋的天仍然很热,所以出汗多。

    B. 劳动非常艰辛,要付出很多代价。

    C. 妈妈营养不良,身体实在太虚弱,很容易出汗。

    D. 妈妈宁愿自己吃苦流汗,也不愿意让儿子干活儿。

    5联系上下文,理解“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为什么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的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炯炯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灿烂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下列句子。

    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比喻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简要谈谈你的感受。(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 17、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 18、改成反问句。

    小孩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按要求作文。

    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多少知道一点儿自己国家历史的人,都应该对本国过往的历史心怀敬意。历史不仅书写在浩瀚的史籍里,也沉淀在众多的历史古迹、历史文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

    请你任选一个方面,将《 ,让我心生敬意》补充完整,再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